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王德恒:解读顺陵和顺陵碑,日本为何捐资保护武则天的母亲顺陵

在日本捐资保护的唐陵石刻中,重要的保护对象是顺陵的石刻。

这曾经令许多人感到奇怪,顺陵埋葬的不过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据《新唐书》记载是以国夫人、王妃的礼节安葬的。近年有人考证出杨氏名为杨牡丹,她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朝政,是个佛教徒。她只所以号墓为陵,是因为武则天当了皇帝而追封的。为什么她的陵墓受到如此重视,在整个唐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顺陵看了之后,又查找有关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杨牡丹的一生充满传奇,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入宫,取得皇后最后又改朝称帝,后面竟然都有她的影子。她虽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却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风流韵事。顺陵的建筑在诸多唐陵中,独树一帜,不但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内中包含的历史故事,曲折动人,足资借鉴。最令人瞩目的是顺陵的《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碑文有4300多字,记述了杨牡丹的家世和她的一生,虽然借武三思之笔,却表达了武则天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朝政的变动。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简称顺陵碑,是中国的名碑之一,甚至这方石碑都充满了传奇。此碑是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六月在顺陵为其母杨氏立的一块巨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中被毁坏,现有残碑8块存于咸阳博物馆。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文,武则天的儿子相王李旦书写。此碑现复制有两方,一方在咸阳博物馆;一方在山西文水武则天纪念馆,都是根据《全唐文》卷239“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全文刻制的。

武三思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是,从传世的文章和这方碑文来看,他的文学根底还是不错的,对杨牡丹的家世和生平记载颇祥。

1、名门之后

顺陵碑记载,杨牡丹“出自有大唐女皇与周,盖唐叔虞之后也。”

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最小的同母弟弟。传说武王与叔虞的母亲邑姜起初聚合的时候,梦见天神对武王说:“我叫你生一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地赐给他。”等到婴儿出生,手上果然有个“虞”字,便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剪桐封王的故事。说的是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虞在一起玩桐叶,那叶片很像硅璋。成王开玩笑一样,把桐叶递给了虞,虞学着朝臣们秉硅的样子,双手举在胸前称“得封”。此事被掌握朝政的周公听说后,当即入宫朝见。周公衣冠整齐,举止端肃,说:“臣闻我王前几日封王弟虞为诸侯,特表示祝贺。不知我王那天封虞是哪个国,请王宣示。”

成王连忙解释说是开玩笑。

周公一本正经地说:“我王身为天子,说出话来,史官要把它记在简策上,用礼仪来完成它,用乐章来歌唱它。古语言:天子口里无戏言。我王既然说过封虞的话,就应当说到做到。要不,怎么取信于臣民呢?”

成王觉得周公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当即把虞封到晋野唐国。唐国在晋地(今山西翼城西)中部黄河、汾河的东面,所以虞后来被称为“唐叔虞”,其本姓是姓姬的。

这段故事和杨牡丹有什么关系呢?

依据魏晋以前诸文献记述的杨氏,“杨侯”、“姬姓之国杨侯者”皆非国名,实指“当为某代晋侯(或晋公)的支(庶)子的后人,或可肯定地说是羊舌肿在杨地的食邑。”史料记载至鲁襄公二十九年(约公元前623年)时,有一羊舌氏是唐叔虞的支系,食邑于杨地已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且由于其家族势力的发展,羊舌氏家族数代人均活跃于晋国政坛,同时羊舌肿、杨石父子以食邑杨地称杨氏也已为时人熟知。可见,杨氏的先世是晋侯的后裔,原来是姬姓,因食采邑于杨地故称杨氏,这是西周和先秦时期贵族以采邑为姓的普遍做法。这证实碑文记载杨牡丹先祖“出自有周,盖唐叔虞之后”是真实可信的。

自秦汉以后,中国有过几次大的民族迁徙。《汉书·扬雄传》记载:“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杨侯,杨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楚汉之兴也,杨氏溯江山,处巴江州……汉元鼎间避仇复溯江上,处帽山之阳曰陴,有田一塘,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自季至雄,五世而传一子,故雄亡它扬于蜀。”据文献记载,羊舌肿之子杨食我党于祁盈而助乱,为晋所杀,其宗支中的部分人便离开封邑杨外迁,杨雄的先世逃到巴州,其后又相继溯(长)江而上。还道出了扬雄为什么在姓氏上从手不从木的原因。汉代金石刻辞中杨、扬二字通用。扬雄,即顺陵碑文中提到的子云。另一支杨氏则到了阴晋地界,位于八百里秦川东端,渭河下游入黄处,杨氏宗支便在此繁衍生息,以农耕为业。随着家族的旺盛,读书人仕的人愈来愈多,代代相传,由当初的避难逃亡者变为声名远播的关中贵族。阴晋后来改为华阴,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

2.仙掌传奇

顺陵碑记:“无上孝明高皇后,宏农仙掌人也。”仙掌这个名称是武则天在垂拱元年改的。华阴和“仙掌”的名称均来自华山。华阴很好理解,华山之阴而已,仙掌来历就曲折了一些。著名的中唐诗人崔颢(写黄鹤楼诗的那位)有诗曰:“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原来,华山朝阳峰东崖上有一幅天然图案,远望如一只伸开的巨掌,远望能看见五指参差,中指直贯峰顶,每当阳光照射,五指会闪耀出灿烂金光。传说远古时华山与中条山连在一起,挡住了黄河去路,有个河神巨灵左手托起华山,右足蹬走中条山,给黄河开出一条入海的河道,“仙掌”就是巨灵神用左手托起华山时留下的手印。后来,人们就把那崖叫“仙掌崖”,把手指印称“华岳仙掌”。

“华岳仙掌”不但流传很久,后又被列为“关中八景”中的第一景。

自晋(春秋之晋)杨伯石(字食我)“党于祁盈”事件之后,杨氏元气大伤,族人走死逃亡,从此退出政治舞台,消声匿迹,以农桑为业,自食其力,过着庶人的平淡生活。由春秋到汉初,数百年的平静生活环境,使杨氏家族人丁兴旺,不断分支,向周围扩展,大凡华阴的杨姓都是当年迁徙到此的杨氏后裔,有的入仕为宦。杨喜第一个进入官场,作了汉高祖刘邦的郎中骑将,是韩信的属下。后从灌婴共斩项籍,封赤泉侯,卒谥严。曾孙杨敞初为霍光掌权时期的军司马,后迁御史大夫,拜丞相,封安平侯。杨敞之子杨恽,曾习《太史公》(《史记》),宣帝时任左曹,因告发霍氏谋反,任中郎将,封平通侯。后以过失免为庶人,又在给友人书信中表示不满,被告发腰斩。

杨敞的曾孙、后汉杨宝,习欧阳尚书,隐居教授,杨宝之子、孙、曾孙皆贵显。从后汉起,消沉了四五百年的华阴仙掌杨氏再次崛起,“五绪蝉联于海县”,由汉魏至隋唐,历朝历代,人仕、世袭者累计约六七十人,有武官,有文官。武职官至将军、领军尚书、行军元帅;文职有太傅、丞相,爵位有的至开府仪同三司。隋文帝杨坚也是这个支脉的人,他灭北周建立隋朝,当了皇帝,传至杨广(炀帝)、杨侑(恭帝)。至北周三位杨氏女被立为皇后。至于公、侯、刺史、太守等多不胜举。唐高祖武德至武则天时,更以外戚崇宠,有驸马3人、王妃5人、皇后(皇太后)1人、三品以上官20余人,遂为盛族,其地位、权势达到了顶极。

杨牡丹的曾祖杨定系仙掌杨氏宗支杨国之子,晋杨难敌曾孙、汉朝号称“关西孔子”杨震的十一代孙。由杨难敌向上杨茂搜、杨飞龙、杨千万、杨腾分别都是后汉至西晋的高级武将,时关中人士流移者多依附之。杨定曾与苻坚分头自立为王。东晋穆帝升平中,苻坚自封为大秦天王,拜杨定为尚书领军。苻坚淝水之战后死去,杨定率众去陇右,招募夷夏千余家,称藩于此。北魏孝武帝时任秦州刺史,遂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书中记载“后为乞伏乾归所杀”。

杨绍,字子安,年少慷慨有志略。初仕魏,累从征伐有功,为磨 州(今富县)郡守,居官“性恕直有威惠,百姓安之。”位至辅国将军、大将军。杨绍有四子,长子杨(士)雄、子杨土贵、三子杨(士)达、四子杨白泽。杨士贵、杨白泽无传。碑文中也只提到杨达、杨雄。

碑文中不断提到的郑恭王,就是杨牡丹的生父杨达,字士达,两唐书有传,历北周、隋两朝。担任过尚书左右丞,主管、执掌图书、秘记、章奏、封奏及宣示事宜。左右丞是左丞与右丞的连称,两官并立,掌佐六部事务。左丞领吏、户、礼三部,右丞领兵、刑、工三部。

杨牡丹的曾祖杨定、祖父杨绍、父亲杨达自北魏至隋,皆是三朝元老重臣,他们生前都为当朝皇帝忠心无二,尽职尽责,功勋显赫,因而得到信任和重用,屡次擢升晋爵,更无叛逆、奸诈、受人牙贿、欺上瞒下,苛刻老百姓的恶迹,这可以说是杨牡丹先世三代人共有的传统美德。庞大的弘农华阴(仙掌)杨氏,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出现悲剧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被诛,有的被刑,荣辱不一,后世评说有褒有贬。而杨牡丹的三世祖在官场却是一路顺风,未见有什么龌龊的恶迹秽行。他们的人格、官德与家传不无关系。当年他们的先祖杨震就有一个至今流传的清廉故事。

杨震当年在任东莱郡(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太守时有一次途经昌邑,有人向他推荐荆州茂才王密,说此人有才,应提拔重用,并说王密想谒见他。杨震白天等了好长时间,未见人来,晚上,王密怀揣黄金来到他的住所。杨震拒不接收,并严厉告诫他说:“假若我收了你的财物,老百姓对我对你会是什么看法和议论,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威信可言,我们说话、办事谁会听?”王密说:“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我现在才来,深夜时分,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大怒,斥责他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王密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当即退出离去。杨震转任涿州郡太守后,故旧好友,见他当官以来一直很清贫,因而劝他应当置办一些家产,留给子孙。杨震断然不听,并对他们说:“只要世人和子孙后代能称赞说我是个清正廉洁的官吏,这就是我留给他们的遗产。这个遗产比家业更贵重。”这话对我们当今的人来说,都格外亲切,都是名言警句。

杨牡丹的三世祖秉承了老先人的遗风,而且又将它发扬光大,见之于自身言行,并传给了后代。

杨达为官恭俭恪守,不辱使命,做人宽厚有气度。大业八年(611)二月,隋炀帝亲自率军征高丽,督率主力军攻打辽东(今辽宁辽阳),杨达随军从行。《资治通鉴·隋纪五》载:“夏,五月,壬午,纳言(官名,相当于宰相)杨达,薨。”死因不明。隋军两次东征都未取得胜利,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加之水旱灾荒,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随之爆发,隋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故此,从炀帝到恭帝,对杨达没有什么追封。虽然他的官职几乎到了“宰执”地位,而他的功绩在北周和隋,又因唐朝建立后,仙掌杨氏已失去重用,渐渐从政治舞台退出,杨达自然被冷落和遗忘了。

杨达被追封为郑恭王是他的外孙女武则天当皇后和皇帝之后的事了。

《辞海》中记载了杨达的兄长杨雄:“杨雄,即扬雄,《汉书》作杨雄,经清人段玉裁考证,‘扬’应作‘杨’。”把扬雄和杨雄误为一个人。事实上历史上有同姓同名同宗同支的两个不同时代的后裔杨雄。蜀郡成都扬雄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新莽十八年,即公元18年,享年71岁;雍州牧观德王杨雄卒于隋大业八年(612)二月壬戍。朝代不同,时间相隔近600年。好在前者“亡它扬”,所以杨雄并非扬雄。比较而言,扬雄相去已远,而隋杨雄是杨达之兄,杨牡丹的伯父,武则天的外祖父。

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武则天在审定碑文撰稿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称呼前者用字“子云”,后者则是官署名、官职名与谥号、名字连用。

碑文中,扼要记述了两兄弟的学问、人品、才能、功德、威望,在朝廷中的身份、地位,两人间的兄弟情谊,把他们比作“刘家两骥”(后汉刘宠、刘盆子),“荀氏八龙”(春秋战国荀况、荀林父,汉荀令香、荀悦、荀爽,三国荀攸、荀或,晋荀晟)。是说仙掌杨氏不但在天下杨氏中最为显贵,可同历史上有名的荀氏、刘氏相提并论,而且在弘农杨氏中也最优秀、最突出。自武则天外祖父以上三代,他们个个有勇有智,文武皆备,都是当朝皇帝的股肱,对上尽心效力,无有奸心;对下体恤关爱,有礼有节,在朝野内外声威并重,地位显赫。可以说是仙掌杨氏家族在政治舞台上又一个极盛时期。

杨雄史书有传。《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杨雄)“隋文帝族子,初名惠,美姿容,有气度。文帝受禅,封广平王,以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宽容下士,朝野倾瞩。文帝恶其得众,拜为司空,夺其兵权,雄乃闭门不通宾客。炀帝立,改封观王。辽东之役,师次泸河镇,疾卒,谥德。”

杨雄、杨达兄弟二人皆随从炀帝东征,同年死于辽东之役军旅中,杨雄卒于大业八年二月壬戌,杨达卒于同年五月壬午,前后相差两月20天。

杨恭仁,杨雄长子,本名纶,杨牡丹堂兄。隋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务举大纲,不为苛察,戎夏安之。”隋文帝曾经对杨雄说:“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大业初,转吏部侍郎。炀帝在位期间,率兵击败图谋作乱的杨玄感。炀帝说:“我闻破陵之阵(指与杨玄感战于破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都不知勇决如此也。”纳言苏威说:“仁者必有勇,固非虚也。”

后来,唐高祖得天下,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后来任凉州总管。素习边事,人吏悦服,未几,遥授纳言,俄而征败拥兵作乱的突厥颉利可汗、瓜州刺史贺拔威,征拜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唐太宗贞观初年,拜雍州牧,加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府都督长史。五年,迁洛州都督。离京赴任前,太宗对他说:“洛阳要重,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住,特以委公也。”恭仁“性虚淡,必以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后因年老多病,以特进归第。贞观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恭仁弟恭续,颇有辞学,贞观中,为郓州刺史。

杨师道,恭仁少弟,字景猷,清警有才思,客居洛阳。

隋末,王世充拥兵占据洛阳,师道被拘禁。武德元年一月,李建成、李世民率十万唐军围洛阳,他趁机逃走,投奔李渊,得到赏识重用,“授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十三年转拜中书令。太子承乾逆谋事泄,微讽太宗获谴,转吏部尚书。《旧唐书》评价说:“师道贵家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仰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太宗常对身边侍臣说:“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他曾经跟从唐太宗征高丽,摄中书令。征还,有人在太宗面前诋毁他,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贞观二十一年(647)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并为立碑。

比起杨雄来,杨达逊色很多。他有子女三人,长子杨缄、次子杨则,女儿杨牡丹。他的后世子孙大概都很平庸,史书无载,碑文中也未提及。杨牡丹最小,是杨达夫妇唯一一个女儿。

而这一个女儿足以盖过了杨雄所以那些“有为”的后代了。

3、牡丹奇特

杨牡丹在史书里无传,她的成长过程无稽可考,有关史书中只是在武士彟条下的婚配中简单提一半句,可是,顺陵碑文的记载使我们知道了许多杨家和杨牡丹的历史。一般说来,石刻文物的记载,较之纸质的记述,可信度更大一些。

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杨牡丹智慧聪颖,刻苦好学,渴望求知,特别希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从北周到唐初,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杨达虽秩禄显尊,身在朝班,也未携家带口,杨牡丹和她的母亲一直居住、生活在仙掌。尤其隋朝建立,杨坚当了皇帝,杨达位至宰相,她们也未能人住长安京城府邸。杨达重任在肩,侍从皇帝,对家庭及杨牡丹母女很少关照,以至于对女儿的心事及行为知道的并不多。

杨牡丹资灵月魄,聪明好学,“声驰卯岁,潜流梦日之祥;誉表笄年,暗积扪天之贶。”未被当大官的父亲发现和引起重视,没有及早让她去上学读书;然而,对有抱负、有理想、有自信心的杨牡丹来说,没有依赖父亲,她按照自己设计的人生轨迹,暗暗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人生理想。

平日,杨牡丹举止文静,性格温柔,“忠图孝范”,内刚外秀,品行端正。作为名门贵族的大家闺秀,她不受“家规”束缚,不喜欢涂脂抹粉,不为红红绿绿的花花世界所动心.也不看重女人平常所从事的纺织、刺绣、缝衲之类的家务针线活儿,而是喜欢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明诗习礼”,“阅史披图”,且能无师自通。碑文中记述的一件事情值得重视。

杨牡丹随着知识和阅历的丰富,能够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她把表达自己心境的文章写好后,放进盒子里,再把盒子封好,暗暗藏在屋壁,这事父母都不知道。结果在修建住宅时,被干活的匠人发现。杨达得知后,打开一看,女儿所写的不是赏花吟月、意绵情缠的闲杂文章,而是“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之类立志修身养性,超凡脱俗,追求完满人生方面的诺言,直到这时,他似乎对女儿才有了一些了解,感叹道:“这孩子将来必定会使我们杨家更兴旺起来。”

这时杨牡丹的年龄应该还很小,不会超过二十岁。

这里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暗积扪天之贶”,“藻七诫于情田”这些语句来看,除了诗、史、礼、经之类,杨牡丹还喜爱钻研宗教方面的书籍,尤其对佛学很感兴趣。很可能杨牡丹的这种知识构成,武则天的影响是很大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和顺  和顺词条  武则天  武则天词条  捐资  捐资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资讯

 王德恒:壁画迷雾之前言

这本书里死去的那个人物,原型在现实生活中还活着,前些天,我竟然看见了他,出于好奇,我跟踪了他一个星期,足足七天。我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是在京周公路房山向西北的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