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元朝灭亡后,高丽如何重新融入中华文化圈?...

作为东亚大中华文化圈中,为数不多的与中国接壤的传统宗藩国,朝鲜半岛历来都与中原王朝来往频繁,大明朝也不例外。在明太祖为后世子孙设立的“永不征伐”之国中,朝鲜位列第一,可见双方友好关系。

当时的高丽作为藩属国,对于大明朝的先进理念,风俗文化等多有效仿,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这其中,对于“大明衣冠”的袭用,则是历经元朝的统治后,朝鲜半岛重拾对于宗主国文化认同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 明代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重视“大明衣冠”的原因

“衣冠”这个词,在汉语之中除了文字本身所代表的衣服和帽子之外,引申出来的深层含义是文化。比如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衣冠南渡”,讲的就是当时掌握着中原传统文化的士大夫阶层,因为北方的战乱纷纷前往南方,使得文化的中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由此可见,高丽王朝重视“大明衣冠”,本质上重视的是大明,或者说是中原的文化体统。朝鲜半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也不是从明朝开始的,事实上从先秦到隋唐,朝鲜包括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一直都是不遗余力的。

既然一直都是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在明代时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王朝要重新提出袭用“大明衣冠”,融入中华文化圈呢?

1、 对于元朝统治者的侵略朝鲜的拨乱反正

从历史背景来看,高丽王朝重提“大明衣冠”,首先是建立在元朝统治者在朝鲜半岛施行的文化专制的政策基础之上的。

根据《高丽史·舆服志》记载:

“事元以来,开剃辫发、袭胡服,殆将百年。及大明太祖高皇帝赐恭愍王冕服,王妃、群臣亦皆有赐,自是衣冠文物焕然复新,彬彬乎古矣。”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元朝将朝鲜纳入版图之后,并没有向以往的中原王朝对待藩属国那样,只追求形式上的臣属关系。而是用高压的政策,“开剃辫发”,试图从文化上消亡韩国原来的文化传统,强迫朝鲜人民按照北方草原的习俗来生活。

而朱元璋推翻元朝以后,中原重新恢复了“汉唐旧制”,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藩属国,朝鲜自然也想要谋求摆脱元朝的统治,与宗主国保持一致。一方面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新融入大中华文化圈,获得当时的宗主国明朝的保护。

毕竟明朝建立的时候,元朝残部退守草原,还拥有强大的势力,不是朝鲜所能够抗衡的。

2、 寻求重新融入中国文化圈的实践

另一方面,朝鲜半岛的统治者之所以要重视袭用“大明衣冠”,还与加强统治者自身的权威性有关。

作为中国传统的藩属国,朝鲜国王在名义上是受到中原王朝的册封,所以才能够统治朝鲜的。虽然明朝中央政府不参与朝鲜的统治,但从法理上来说,只有获得明王朝认可的皇室,才是高丽王国正统的王族。

所以说当时的高丽王朝统治者郑重其事的将“大明衣冠”引入朝鲜,实际上也是加强自己统治的有效手段。换句话说,就是王室想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朝鲜臣民,自己的统治地位是合法的,而且有着强大的中原王朝作为后盾。

所以说,明代时的朝鲜高丽王朝重视“大明衣冠”,一方面是为了在元朝统治者被赶出去以后,拨乱反正,重拾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统治者自身为了宣示自己的政权合法性而做的政治秀。

二、 高丽王朝重视大明衣冠的表现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高丽王朝统治者对于“大明衣冠”的认同,不仅表现在官方对大明衣冠的提倡上,更体现在民间自发的对大明衣冠的追捧上。

1、 官方对于大明衣冠的重视

正如前文所说,高丽王朝官方对于大明衣冠的重视,与其政权的合法性有关,在这种现实之下,历代高丽王朝统治者对于袭用大明衣冠,融入大中华文化圈这件事情的重视,自然不用多说。

高丽史》之中记载,在得到了明朝中央政府赐封的礼服乐器之后,高丽恭愍王曾亲自祭祀祖先告知此事,可见对“大明衣冠”的重视。

“圣明龙兴,我玄陵先天下奉正朔,天子嘉之,赐祭服、乐器。王于是躬祼大室,卿为太常,协音律、定制度。”

所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可见高丽官方对于大明衣冠的重视程度。

2、 民间对于大明衣冠的向往

当然任何文化的主体还是人民,如果只有统治者的倡导,而民间不愿意接受的话,就会如同元朝统治者要求高丽子民剃发胡服一样,百姓们虽然碍于威权不得不从之,但骨子里是不接受你这种文化的,或早或晚,迟早都要被历史所抛弃。

而“大明衣冠”显然不在此列,作为传统的宗主国,大明风物本来就是朝鲜臣民们追捧的对象,从隋唐时期开始,朝鲜半岛上的贵族阶层,就以能够去往长安洛阳“留学”为傲。

这种文化上的一脉相传,使得“大明衣冠”在高丽王朝民间很快取代了元朝时期的草原文化,重新成为朝鲜文化的主流。

三、 “大明衣冠”对于高丽王朝

儒家文化主导下的中国古代王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爱好和平的,这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本质决定的。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因为农耕文明下,封建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形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也就是说不需要侵略别人,安心种田才能发展壮大。在这种模式之下,传统的中原王朝虽然是宗主国,但对于附属国的事情并不愿意干预,反倒是藩属国上赶着认中原王朝为宗主国,因为这其中是有着国家利益存在的。

1、 来自宗主国的军事保障

以“大明衣冠”为例,高丽王朝重视“大明衣冠”,努力的融入中华文化圈,首先是出于军事安全方面的考虑。

明朝建立初年,朱元璋将盘踞在中原的元朝统治者赶回了草原,但元朝毕竟曾经是一个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彻底被剿灭。

中原王朝因为科技和人口的庞大基数,可以跟元朝残余势力周旋,并压着他们打。可高丽王朝不一样,毕竟偏安一隅,国小民弱,就算是已经被打残了的蒙元残部,依然不是高丽王朝所能抵挡的。

这个时候统治者重视“大明衣冠”,说白了就是努力将自己至于大中华文化圈之中,获得宗主国的军事保护。

这种军事保护不仅来自于北方,明朝中后期“抗日援朝”的万历三大征,就是中国为朝鲜提供军事保障的例子。

2、 朝贡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这种通过重视“大明衣冠”来深化朝鲜与中国的文化认同感的行为,对于朝鲜通过朝贡贸易,获得大量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对于朝鲜等藩属国朝贡贸易的原则是:“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尚(赏)。”

就是说,藩属国朝贡到中国,如果有物品进贡上来,要给人家相应的价值,如果只是进贡的文书,就给他们赏赐。

没错,当时自诩天朝上国的老祖宗们就是这么厚道。对于朝鲜来说,大明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只要拿了国内的特产来进贡,就能旱涝保收的获得数倍于进贡物品价值的利润,这自然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同时,伴随着朝贡贸易的还有大量的朝鲜民间商品进入中国,对于繁荣朝鲜的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毕竟消费和市场,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 结语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衣冠”作为文化的代表,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习俗,历史。高丽王朝对于“大明衣冠”的袭用和重视,是因为朝鲜自古以来就是大中华文化圈的一份子,他们自身的文化习俗,本身就与“大明衣冠”高度一致。再加上明朝相对于高丽王朝的宗主国地位,高丽王朝的统治者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告诉臣民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同时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高丽与中原接壤,其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非常依赖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所以通过重视“大明衣冠”的方式,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本身也是高丽王朝的现实需要。

民间的文化一脉相承,统治者高度重视与提倡,本身又可以为高丽带来利益,三种原因交错之下,共同造成了高丽王朝对于“大明衣冠”袭用及认同,也为明朝和高丽两个国家之间和平相处数百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丽史》

《明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丽  高丽词条  文化圈  文化圈词条  元朝  元朝词条  中华  中华词条  灭亡  灭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