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不合理理念辩论举例——孩子不及时打电话如...

为什么生活中常看不惯别人言行,搞得自己心情闷闷不乐

其实根源在于看不惯自己,因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ABC解释,就是“影响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当然这个理论一说就懂,但是实际应用并不容易,人的自动思维与核心观念是多少年形成的,想说服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是这个世界最难的事情。

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先自我说服,把看不惯别人的自我不合理理念作为靶子,先自我进行辩论,才有可能用来与别人互动沟通。

具体方式如下:利用ABCDE公式自我辩论,其中A代表事件,B代表看法,C代表情绪感受,D代表反驳辩论,E代表新看法。具体可以用ACBDE顺利,逻辑上顺畅些。

举例如下

孩子读大学后,我们与孩子商量过,周末时他要从学校给我们打电话。结果有几次忘记,如果我们也忙乎了,就会都忘记,想起来时就会嘟囔这小子又忘记了啊,当然不高兴。

A:说好周末打电话没有打。

C:不高兴,生气,失望。

B:不按说好的办,没有规则意识,不在意父母,不知道父母挂念。

D:反驳

1、规则就必须遵守不能违反吗?我们大都会迟到过,闯过红灯,上学没有认真完成作业。

2、约定好的事情就要按约定分毫不差进行吗?约定好的事情也会出差错,路上堵车或者临时有事等,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3、不按时打电话就是不尊重父母吗?孩子可能忙着自己事情,可能与同学外出活动,压根无关尊重,尊重的感受是父母自己的想象。

4、年轻人忘记给父母打电话正常吗?人不是机器,没法严格一丝不苟,忘记才是正常的。

5、我们能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吗?年轻人的生活都是现实具体、丰富多彩的,有很多事情要忙乎,只有孤单、无所事事的孩子,才会牢牢记得按时打电话

6、每周必须打电话的约定就是合适的吗?约定与规则都是人为制定的,就会有不合适,也就需要调整或者接受灵活变通,世上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合适,只有比较合适而已。

7、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用作约束还是沟通,是监督还是互助?打电话本身不是目的,就是用作交流沟通了解近况信息,事实上除了周末电话平时还有微信群中互动,不要对别人哪怕是至亲进行约束与控制、监督,我们能做的就是沟通、倾诉、帮助、互通信息,传递“我爱你”“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信息。

E:新观念

1、规则不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违反,如迟到、闯红灯。甚至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因为不破不立,因为不断成长。

2、约定好的事情不必然就要按约定进行,也会出差错意外,如忘记、堵车或者临时有事等,这就是世界的不确定性。

3、不按时打电话并不是不尊重父母,孩子可能忙着自己事情,更重要的是人家没有要紧事情,过的非常好,所谓尊重感受是父母自己想象,还说明父母生活太狭隘,需要依靠孩子电话才可以填补时间。

4、年轻人忘记给父母打电话很正常,说明自己过的顺利,没有遇到困难,忘记才是正常的,谁没有过忘记的经历呢。

5、我们需要多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学习年轻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别让自己孤单无所事事,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

6、每周必须打电话的约定未必合适,约定是人制定的,就会有不合适,也需要调整,不调整的话就要接受灵活变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7、打电话的目的是沟通,互助,传递亲密与爱的信号,不需要仅仅局限于周末电话,平时微信联系就很好,达到目的才重要。

8、上面这些都是为了给不打电话做解释,也都是主观的,目的放松自己,可是我们还会有不舒服的情绪存在,解决之道当然是面对,那就是主动打电话给孩子啊,问问情况,趁机说说自己的感受,直接说出诉求加上这些理解,效果一定很好。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从心理学视角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这句话有其心理学内涵,因为我们人的所有想法、看法、观点、态度、需要、目的、动机、欲望、能量等等都来自大脑,是主观产物,也就是说都是心理现象,不是客观的存在,因此没有“必须”“应该”“一定”,这些都是绝对化的不合理理念。

之所以界定不合理理念困难,在于其部分是合理的,只不过过于极端也就不合理了,好比例子中“规则具有约束性”这是合理的,可是“规则也是可以打破的”也有现实性,否则我们就没有进步与发展,永远生活在远古社会中。

不合理理念的辩论,就是顺着自己或者对方的话说,先给出合理化解释,再引导自己发现不合理,有所领悟才是目的,强行反对或者粗暴压制没有意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举例  举例词条  不合理  不合理词条  辩论  辩论词条  打电话  打电话词条  理念  理念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