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夏熙贞:逆子敬母的故事

逆子敬母的故事

讲述/夏松生  整理/夏熙贞

听人说在太行山里有一个村子叫小圪垱。村子里流传着一种习俗,就是父母去世后不是写一个灵位供奉着,而是用木头雕一个父母人像放在桌上供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小圪垱村里有个年轻人叫臭瓜,从小死了爹,独自和娘过生活,家有二亩薄田,都是由娘辛劳耕种着。他是饭来了张口,衣来了伸手,娘整天围着他转,就一句话:“孩儿呀,孩儿呀你还要啥?你还吃啥?”臭瓜也老大不小了,他成天拿个弹弓,打个鸽子,麻雀什么鸟儿的,半时不晌的就追着娘给他做炸酱面吃。平时稍不顺意,他就对娘骂骂咧咧的,有时还拳打脚踢的。娘虽然心里生气,但只要孩子得到满足高兴了,自己就高兴。

这臭瓜长到十八九岁了,更是脾气大了。娘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不是儿子想娶媳妇儿了和自己怄气呢?于是就到处托媒人给她娶了老婆。真是俗语说的“马喜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小两口在屋里嘻嘻哈哈,亲亲热热,门也不出。只有吃饭时才想起了娘“老不死的,饭还不熟呀?”这媳妇也跟着用“老不死的”称呼婆婆,实在是把娘忘完了。

娘生气,心想自己从小没有教育好儿子。等到再大两岁就知道孝敬娘了,又想,只要儿子小两口能亲亲热热过一家时光就好。

话说有一天,娘去做饭,一看烧柴不多了。就央告儿子说“栓柱儿呀……”原来这臭瓜娘给他起的奶名儿叫“栓柱”,就是取个吉利,想让儿子能长大成人,是个宝贝疙瘩,怕死掉。只是因为后来他越长越坏,街坊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臭瓜”,叫惯了,大家就一直这么叫。娘说:“栓柱呀,家里可是没柴烧了,明天上山砍柴吧,不然我拿啥给你烧饭呀。”这臭瓜本不愿意去,可又想山上风景好,上山玩玩,拿弹弓打个什么鸟,吃顿炸酱面也挺好的,于是就答应了。

等到第二天,这臭瓜拿着斧头,忘不了又带着弹弓就上了山。玩了一阵子,也砍了几根柴,就坐下来歇一会儿。这时就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赶着几只羊走了过来,两人就拉起话来。说话间,只见树上一只老猴背着一只小猴,从这一树枝上跳到那一树枝上。这臭瓜就问老人,这小猴为啥不自己爬树,还要大猴背着,多不自由,又怪危险的。这老头捋着胡须说:“这小猴就是在娘背上背大的,在娘背上才最保险,不然就会被山狼叼走;这人呀,就是在娘怀里抱大的,在娘怀里才最安全,不然就会被野狗吃掉。”臭瓜听这老头说的怪有趣儿。

说着说着,只见一只小羊羔跪在母羊肚子下吃奶,臭瓜又觉得奇怪。这老头就指着小羊羔意味深长的说“这就叫报娘恩呀,这小羊羔呀,他虽然是只羊,可是它知道,娘生下了它,才有了它的生命。娘用奶水喂它,才能养大它。所以它跪着吃奶,是为了报答娘的生养之恩呀!”这臭瓜听着听着就脸红了起来。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有道理的话,长这么大,只听娘说过的是“孩儿呀,你还要啥?你还吃啥?”想想自己对娘的态度,不由就惭愧得脸红起来。

正说话间,忽然飞来一只乌鸦落在树枝上,嘴里还叼着一只虫子。这臭瓜习惯地拿起弹弓就要打,只听老头厉声怒喝道“放下弹弓。”只听臭瓜结结巴巴的说:“老人家,我想把它打下来,给俺娘做炸酱面吃。”这老头看着臭瓜红着的脸,还在生气地说:“你知道这只乌鸦叼虫子给谁吃的吗?你抬起头看看这树顶上窝里,正卧着一只老乌鸦,老乌鸦飞不动了,所以这小乌鸦才叼虫子来喂老乌鸦。这小乌鸦是由娘——老乌鸦叼虫子喂大的,所以小乌鸦反过来又叼虫子喂娘——老乌鸦。这也是报娘恩呀!”

老头子叹了一口气,继续说:“年轻人,你看这禽兽都知道报娘恩,我们人难道还不如禽兽吗?我看你能知道打鸟给娘做炸酱面吃,一定是个孝子吧!”这臭瓜一听,鼻子一酸竟落下泪来,低下头,羞得只想钻进地缝里。只听放羊老头打了一个响鞭,赶着羊走了。心想,自己真不如禽兽。自己要赶快砍一捆柴回家,去向娘认错。今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娘。

这臭瓜有力气,一会儿就砍了一捆柴,抬头一看,也到了中午,就要去扛柴下山。不想这时,只见娘提着饭篮子,踉踉跄跄的走上山来。只见臭瓜跑着迎上去,把斧头扔在地上,就跪到到娘面前说:“娘呀,儿子不孝顺,对娘不好,您打我一顿吧。”谁知这倒把娘吓得倒退好几步,饭篮子也差一点掉在地上:“小栓柱,你要干啥?我可是给你送来你最爱吃的炸酱面呀!”又看到儿子扔在面前的斧头,更是战战兢兢的说:“你,你要干啥?……”臭瓜只是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娘呀娘呀,我坏良心了。对不住您,您打我吧,不打我一顿我就不起来。”

可是娘却在想:小两口平时不住的称自己“老不死的”,这是逼我去死吧,罢罢罢,只要儿子拿出了主意,小两口能亲亲热热过一家时光,为了儿子,死了吧,死了吧。想着就在一棵树杈上,上吊了。臭瓜不再听到娘说话,抬头一看,不觉天旋地转起来,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奔过去扑在娘身上,嚎啕大哭起来:“娘呀,娘呀,你……”又是捶胸又是打自己的脸。

话说这臭瓜哭了个天昏地暗,把娘尸体抱回家。安葬后,就到山上把娘上吊的那棵树砍下来,雕成了娘的木像放在堂桌上,一天三遍跪着“娘呀,娘呀”哭一阵。他也变得勤快了。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他正在砍柴,忽然觉得心慌意乱,浑身疼痛,就赶忙回了家。进门只见老婆坐在娘的木像上纺棉花,臭瓜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揪住头发就把老婆痛打了一顿。这媳妇儿也是惯起来的,任性骄横,只要臭瓜不在家,她就坐在婆婆的木像上纺棉花。只要一这样,臭瓜不管在哪儿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回去就把老婆打一顿。谁知这媳妇儿就是打不改。无奈臭瓜只要出门,就把娘的木像揣在怀里。

这臭瓜真的变好了,街坊邻居就又叫它栓柱了。又有一天,栓柱揣着娘的木像上山砍柴。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霎时间山洪暴发。栓柱被浪涛卷起,只见水里猪呀狗呀的都被淹死了。可是栓柱怀里揣着娘的木像却平平稳稳地冲到了岸边。栓柱回到家,街坊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议论说,栓柱真心悔改,感动了天地神灵,于是救了他一条命。可是栓柱心里明白,自己怀里揣着娘的木像,这是娘的灵魂,一直跟着自己,娘太爱自己了,是娘随时都在保护着自己呀!

这件事深深的感动了村里的人。于是大家都效仿栓柱,父母去世后就刻个父母木像供奉起来。这就成了小圪垱村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逆子敬母的故事》讲完了,想起一句古语“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教育人要从起初,从幼小开始;还有一句古语“欲尽孝而亲不在”,父母在世不珍惜,父母去世后想起尽孝已晚了,这种悔恨才是最痛苦的。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你想娘为了儿女,什么都可以牺牲,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这是多么伟大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夏熙贞:逆子敬母的故事  逆子  逆子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综合

 ​谷雨养生 谷雨时节的养生提要

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我们也即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谷雨节气在春夏之交,这时候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生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谷雨养生工作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