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揭秘731部队不为人知的往事:曾用陶瓷和热气球制作细菌炸弹

想起陶瓷,你会想到的是什么,想必肯定是优雅精致;谈及热气球,你又会想到什么,相信多半是浪漫与温馨。然而在70多年前,这些常用来观赏、使用的器物,却被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用来制作细菌炸弹,成为凶狠残暴与泯灭人性的代名词。

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一个个陶瓷炸弹犹如等待受罚的罪犯静默站立,旁边一支高约3米、直径约2米的白色热气球被固定在低地板上,早已失去了飘扬的能力——它们都曾是侵华期间日军用来施放细菌战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细菌战剂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作为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从1937年到1942年,七三一部队生产陶瓷细菌炸弹产量约2000枚,鼠疫跳蚤每三四个月就可以培育出45公斤。

为什么用陶瓷制炸弹?金属制的炮弹在爆裂时需用大量火药,很高的热度会使细菌死亡。薄且轻质的陶瓷,盛放炭疽菌、气性坏疽菌、破伤风菌和带鼠疫菌跳蚤等,仅需使用导爆索或很少量的炸药就可以引爆,内装的细菌溶液就会飘散到空气里,因此陶瓷成为炸弹壳的首选。

这些陶瓷炸弹被命名为“石井陶弹”。“石井”,正是七三一部队的头目、细菌战的元凶石井四郎,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他一手策划并实施了“以低成本武器获取胜利”的细菌战

据统计,每架飞机可携带数10个土陶细菌弹,每个装有5000只鼠疫跳蚤。经过实验,在爆炸点下吃草的牲畜,仅在1到2个小时内,马死亡70%,羊死亡90%。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将细菌扩散,二战后期,日本还曾制作很多气球炸弹。与七三一部队关系密切的南京荣字第一六四四部队,曾进行装载在气球上的“鼠疫跳蚤”研究,其中一名队员石田甚太郎曾证实,气球炸弹实际上不是“炸弹”,而是一种作为传播细菌武器的手段而开发出来的气球。

除了陶瓷和气球,七三一部队制作细菌武器的材料包括传单、糖果、棉絮、粮食、自来水笔和手杖式喷射器等。在染上细菌之后,通过派遣特务、别动队等到对方地区进行布撒,以达到破坏、袭扰的目的。

利用这些细菌武器,七三一部队及其他细菌战部队曾在内蒙古、吉林、山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地实施了大规模细菌战。溃散不愈的伤口、残缺不全的肢体……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饱受痛苦折磨,在臭气熏天和疼痛如割中备受煎熬。

“在日本投降前夕,七三一部队被迫将其他细菌武器和细菌战剂炸毁,否则这么大量的细菌投撒一旦实施,足以毁灭人类几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认为,这些罪证足见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和野心,警示当代思考科学与战争、医学与伦理,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曾用  曾用词条  热气球  热气球词条  不为人知  不为人知词条  细菌  细菌词条  炸弹  炸弹词条  
军事

 揭秘: “少将”和“副军级”谁的...

“少将”是军衔,“副军”是职务。军衔有“主要军衔”和“辅助军衔”之分,也就是说一个军衔至少可以对应两个职务——少将的职务是正军,也可以是副军或副大区。少将副军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