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中国经济开启大并购模式?

作者: 冯华魁

进入4月,中国互联网的并购一天一个,4月2日,阿里巴巴95亿美金全资收购饿了么;4月4日凌晨,美团以27亿美金估值全资收购摩拜;4月4日上午,苏宁宣布100%收购迪亚中国300多家门店的股权,具体交易额没有公布,但估计没有15亿元下不来。中国商业难道开启了并购模式?

饿了么、摩拜、迪亚创始团队成功套现,变身亿万富翁,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虽然创业理想要换一个赛道了,但自己创立的品牌能够继续在市场上发挥作用,还是很值得高兴的。

这几个并购案,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如果从大零售的角度去看,其实也挺值得分析一下的。

大零售第一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业态要融合。

互联网业态也是一样,饿了么和摩拜都是单业态,还是低毛利,这就很危险,因为你没有护城河,也没有品类支撑。

说句不好听的,饿了么和摩拜有什么核心竞争力?除了资本。

技术吗?完全谈不上,摩拜单车虽然原创性比较强,但也不是最好骑的单车,他们在技术上的确下了苦功夫,但都是边缘创新,而且很容易被对手模仿。

饿了么只有外卖,而且还是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上,对商户没有更多服务;下,对用户没有更多黏性;中,对骑手也没有太大吸引力,现在城市跑腿业务那么多,到哪儿都能接活。

移动互联网时代讲究连接,但连接本身创造的价值有限,必须重新创造产品,赋能合作伙伴,才能建立护城河。但是,饿了么的所有传播内容,有谈过商户赋能、用户节约、骑手致富的吗?

极少!饿了么出新闻,要么是跟美团打架了,要么就是跟资本有关的传闻,极少有商业赋能和牛逼的技术出来,直到现在被卖了,也没见这家公司有什么独到的商业能力呈现出来。从本质上讲,饿了么就是一个打打杀杀的苦逼公司,卖95亿美金,太值了。更关键是,它是行业第二,还不是第一。

不过,虽然饿了么业务单一,但并入阿里还真的很有价值。

饿了么卖95亿美金,刺激了很多传统生意人,一个一直亏损的公司,凭什么值600亿人民币?

这事,不能从赢利角度去看。第一,连接了几百万商户和几个亿的消费者,本身就很值钱;第二,如果阿里不收购,最后卖给美团或者腾讯,那么阿里在生活服务领域将是全面溃败,口碑更做不起来,因为口碑只是一个餐厅信息平台,美团和大众点评任何一个都可以取代它,进而会威胁到支付宝在线下的地位;第三,阿里收了饿了么,综合自己的飞猪、口碑、支付宝,甚至下一步全盘拿下Ofo,多业态融合,建立密封连接,阿里的线下战略,彻底江山稳固了。

所以,再也不要问“一个企业不赢利,凭什么值这么多钱”这种傻问题了,做值钱的企业,也很好。

同样是处在尴尬的行业第二的摩拜,虽然开创了一个新品类,但也是业态太单一,利润率更低,偏偏又是非理性发展,能卖27亿美金很不错了,当然,融资也融了不少。

据凤凰财经报道,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27日,注册资本5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在摩拜的发展史上,曾进行了多达13笔融资,其中最新一轮发生在今年1月,由美团领投,融资金额超10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50亿美金。但最后一轮没有成功,变成了卖身。

摩拜有今天的结局,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这是阿里和腾讯两强争霸的结果。

共享单车的开创意义挺大的,方便了很多人,对城市交通也很有好处。但是,这个行业的创业者和资本太急功近利了,一心想把对方干掉,以为钱多,背后有靠山就可以把自己的单车扔遍全世界,过于泛滥的投放,让单车变成城市问题,导致了不好的公众形象。

这都是想称霸的恶果。

如果美团收购摩拜之后,不能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阿里整合哈罗和Ofo也不能理性竞争,共享单车的未来,恐怕不会好,也就这样半死不活了。

科技圈善于玩弄概念,零售圈就务实很多,对于苏宁收购迪亚,还是很看好的,这是苏宁进一步去电器化的良好步骤。虽然苏宁早就不是单一的电器零售企业,但电器类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线上的多品类越来越难,因为流量太贵,需要的投资太高,往线下走,不断融合、并购、开拓新业态,是个不错的思路。据悉,前两年苏宁就想收购红旗连锁,最后可能是因为价格而没有谈拢。

实际上,这两年,便利店的价格有点泡沫了,要价太高,但是,还是那句话,单一业态在这个时代不行了,业态一定要融合,便利店作为靠近消费者的地方,相比较垂直电商或者某些单一品类的微商还是好很多,但即便如此,便利店只有连接了丰富的供应链(服务)才更有竞争力,否则,也不会好过。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抱到更好的大腿吧!

(作者为调戏电商创始人兼大咖网CEO)

本文刊载于《销售与市场》杂志渠道版2018年05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经济开启大并购模式?  并购  并购词条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词条  开启  开启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经济

 贾跃亭回不回来 还重要吗?

前乐视员工在向雷锋网回忆对老东家的印象时,对2015年、2016年的形容词,是“伟大”,是“骄傲”,是“无所不能”。时隔不到一年,这些员工中,有因为不再认同乐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