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黄晓明变了,人到中年,很多事儿都想开了!

黄晓明,越来越像普通中年人了。

这并不是贬义,也不是坏事。

01、姿态

许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是来自影视作品,而是综艺。

黄晓明最近一次被人们熟知的热搜,是“端水大师”。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发起人,他在微博上给30位小姐姐逐一发动态打气,一碗水端平的风格,散发着百花丛中甘当绿叶的画风。

入行20年,他特别能体会到艺人在镜头前的心情:“艺人的心是非常脆弱的。”

于是节目里,我们就看到以低姿态出镜的黄晓明

为大家说好话,为鼓励姐姐们不断强调“这是加分项”“人家是演员”,主动加入姐姐群并发红包,还为大家点夜宵火锅。

人们突然发现,他好像已经不是某个节目里强势又讨人嫌的中年男明星了。

其实就在节目播出的前一个月,他在李佳琦直播间时发觉把对方挤到屏幕外了,赶紧把自己的凳子挪了挪:

-对不起佳琦,我是不是挤到你了?

-没有没有,你坐进来一点,大家今天是来看你的。

-大家都不喜欢看我。

小心翼翼的让人有些心疼。

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句话完全是下意识。但他不介意大家看到自己“弱”的那面,因为本来自己就不总是那么“强”。

有时适当的低姿态,是一种尊重和礼貌,也是让人在相处中更舒服的方式。

43岁的黄晓明是谨慎而善良的,哪怕带着些紧绷。

或许如他所说:我这两年才学会怎么当公众人物。

02、逆境

“说实话,真的被黑怕了”。在今年的一次采访中,黄晓明面对镜头颇为无奈地说。

去年综艺《中餐厅3》的开播,创下了收视纪录,许多嘉宾圈粉一片,而黄晓明是节目中唯一一个被黑红的嘉宾。尤其是黄晓明与林大厨的矛盾让网友们愤愤不平,对他恶语相向。

他成了全网的话题人物,“明学”成了网友们的狂欢。

无数人以此作为情绪发泄口。

实际上为了综艺效果,节目中经常做一些剪辑或放大。黑点又自带传播属性,大家忽视了他是因为心疼杨紫受伤、急着送她去医院才说的这话,也忽视了他把大房间让给别人、买西瓜给大伙儿吃等暖心细节。

“霸道总裁梦,中年王子病”,成了一个黑体加粗的标签。

可你说这表现有多夸张么?

未必吧,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面对群嘲,黄晓明给出了娱乐圈的标准答案:

而这一次的全网黑,相比多年前“闹太套”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十几年前,黄晓明绝对想不到,一句“not at all”让他陷入了绝境。

黄晓明在行业里是最早找英文老师的演员之一,刚学英文,就想有外国人在时多说些大家乐一乐,结果说得磕磕绊绊被人笑话。演唱2008年奥运歌曲《 One World One Dream》时,“not at all”的发音近似“闹太套”,让他再也没爬出被群嘲的舆论漩涡。

那时网络上只要有黄晓明的地方,全部被“闹太套”取代了。

更残酷的是,这是他自己发现的。

那两年黄晓明几乎推掉了所有片约,不想出门不想见人,每天只在家和健身房两点一线。他觉得所有人都投射来异样眼神,全世界都在嫌弃他,连狗都唾弃自己。

他甚至感觉未来是不是没有活路了。

抑郁症随之而来。

那段时间看到艺人自杀的报道,他特别能理解,“因为我也有过那样的想法”。不知如何回避,似乎只有死亡才能解脱。

可人总得往前走。

他只能想办法自我和解,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比如过于顺遂。

人到了一定高度,无论你做什么,所有人都说“你做的很好啊,做的很不错啊”。就拿“闹太套”来说,明明自己唱歌时已经觉得那句英文发音别扭,还特意录了两遍,但周围的人都说很不错,于是就信以为真。

比如有些玻璃心。

黄晓明非常在意大家对自己的看法,正因如此,才会在看到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后陷入抑郁。

那,就不看了吧。大家取笑我,这是人家的自由。

从被黑+被嘲的泥坑中艰难地爬出,黄晓明百感交集但多了几分坦然:

“我依然还是站在这儿,我是站得有点难看而已,但我很高兴的就是我还有机会,再次站得直一点。”

就像他12岁时写下的一句话那样: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

03、定位

黄晓明是演员出身,而且年少成名。

24岁就出演《大汉天子》中汉武帝刘彻,与陈道明飙戏,播出后好评如潮。此后出演了《神雕侠侣》《新上海滩》等热门电视剧。

老话说得好,人生三大不幸,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少年得志。

虽然知名度有了,可他的业务能力始终备受质疑。

拍《神雕侠侣》,金庸直言黄晓明把杨过演成一个浮夸小青年,尤其在古墓里,像勾引他师傅一样。

著名编剧史航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说黄晓明“经常露出意味深长而又毫无意义的微笑”。出现得多了,观众愈发觉得尴尬和无所适从。

随着年龄渐长,黄晓明开始感受到男演员的中年危机,于是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剧本好坏,他几乎都会出演。

只可惜乏善可陈。

同时,老实善良的黄晓明很难拒绝熟人的邀请,导致选戏选角上频频出错。

圈子里的影视老板经常说,黄晓明是个好人。

可“好人”称呼不能当饭吃,有时反而形成枷锁。

最被人熟知的,应该是为了出演熟人的一部烂片,拒绝《琅琊榜》第一男主角梅长苏。后来的事人们都知道了:这部戏被誉为中国古装良心剧作,拿下了多项大奖,至今豆瓣上仍是9.3的高分。

它也让胡歌在演员之路上又到达了新高度。

黄晓明,依然迷失在形形色色的不适合自己的角色中。

演艺圈是个典型的丛林社会。

近40岁时,黄晓明发现开始接不到戏了。

以前人家求我来拍戏的时候,我可能都不一定接的,因为太忙了。到现在我反过去求人家,人家也只是表面客套,但不一定会用我。

因为他们觉得你已经不如从前了,我不如找流量小生,不如找票房明星,现在似乎我跟这两个词都没什么关系。

作为演员,评价标准其实就一个:戏演得如何。

黄晓明其实非常清楚这点。

就比如说,他和Angelababy在公众场合无意中牵了下手,当没有好作品时,多数人就会觉得这是秀恩爱;可当有好作品时,大家就会反过来觉得两口子关系真好啊。

此时黄晓明别无选择,更无法搭理那些嘲弄,必须尽快拿出好作品才有话语权。

直到2017年《琅琊榜2》播出。

大家惊讶地看到“脱油”后的黄晓明的不俗演技,他终于靠作品让腰杆子挺直了一些。

有位粉丝写了篇文章,说看了《琅琊榜2》想起曾经作为黄晓明粉丝多么骄傲,然而他好多年没有好戏出来,被人骂得抬不起头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黄晓明的粉丝,只要一说就会被无数人围攻和谩骂。现在终于《琅琊榜2》出来了,他可以扬眉吐气了。

黄晓明回复了一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入行20年, 前半段顺风顺水,满是高光时刻;后半段水深水浅,迂回曲折,他仍有担心与期待,只是明白了最重要的那件事到底是什么。

04、航程

如果问我,黄晓明身上最让我感触的点是什么?

那或许是,他身上的转变开合,随着一路走来的心态变化而变化,隐隐映射在他的角色里。

1、萌芽期

懵懂无知。

黄晓明觉得自己不适合演戏,太害羞了,说话不敢大声。在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前对这学校毫无概念,还一直以为“北电”就是“北京发电厂”。

北影面试时一个老师说他没有表演天赋,就像个木头似的,而另一位老师说,就算是个木头也是个漂亮的木头啊。

最终,他被录取了。

黄晓明毕业的北京电影学院96届,是个星光熠熠的班级。适逢中国偶像剧开始流行,同班同学赵薇演《还珠格格》火遍亚洲,陈坤的《像雾像雨又像风》,黄晓明的《大汉天子》均好评如潮。

黄晓明被热捧为演技+偶像的年轻演员代表,尽管他只是随心所欲地出演角色。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小被保护得太好,年少成名后星途坦荡,如今看来不见得是好事。正因如此,他感慨很多问题是由于小时候吃亏太少了。

2、成长期

黄晓明自认不是天赋型演员,于是打算努力通过尝试获得突破。

盲目地演了许多一言难尽的戏,网络许多表情包都是来自那几年拍的影视剧。以为越帅越好,结果用力过猛,把所有角色用上同一个“耍帅”配方,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油腻标签。

彼此黄晓明的演技,仿佛一辆失灵的车,朝着某个套路的方向加满猛冲。

努力没问题,也需要有正确的方向。

走了不少弯路,高频地拍了十来部作品,可能叫得上来的也只有电影《风声》,再出现能叫得上戏,已经是三年后的《中国合伙人》,获得第29届金鸡奖最佳男演员的奖杯。

《中国合伙人》成为他事业和心态上的分水岭。

他说:

“成东青就是内心的我,小心翼翼谨慎做事,一辈子想着突破,但很多时候身不由己,用最笨拙的方法,一点点完成心中的梦想。”

成冬青,在黄晓明看来,是与真实自己最像的角色。

做事方式、理解角度、处世之道与他是一样的。平时压抑自己,性子倔,能够低得下头,把自身放得很低、很低、很低。

拍完《中国合作人》之后,那个与他高度近似的角色仿佛是一扇窗户,演完了,发泄完了,给自己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他突然感觉——

抑郁感已随风飘散。

3、成熟期

这两年随着几部口碑不错的作品问世,黄晓明“洗洁精式演技”重新得到大众认可。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长林军副帅萧平章,张弛有度,一张一放;

《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的爱国商人程凤台,有匪气也有飒气;

《无问西东》中的爱得卑微的陈鹏,虽青涩但对感情奋不顾身。

一些尝试性作品即便没激起太多水花,但角色塑造上依然可圈可点。

平心而论,黄晓明演技算不上无懈可击,但对角色的理解已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固化模式,找到了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契合点,二者产生了更多共鸣。

同样一件事,在他看来已蜕变为不同的样貌。

就像同样那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当他再次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为了安慰丁当说出时,你会感受到那种柔软与真挚。

他开始乐于放低姿态。

哪怕朋友发信息和他说,周围人都在讨论你的作品啊,说你演得挺好的。黄晓明虽然高兴,但经历过被肯定->自信->跌落->再到今天,已学会冷静地看待一切:人在越高处,就要把自己放得越低。

他开始放下自卑。

客观与理性地面对被黑与嘲讽,懂得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话是该听的,哪些话是没必要听的。

他开始甘愿当做配角。

在综艺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笑着说“我就是来伺候大家的”,贴心地送火锅,送上各种实用的小礼物。

有人说,小心翼翼的黄晓明越来越卑微,看了心疼。

但他身上慢慢有了更多“凡人”的影子,不知不觉地,反而让人产生共鸣,更有所期待。

曾有人问他,如果把自己比喻成动物是什么?

黄晓明的回复是:

“我希望自己是匹马,或者是头狼,但我觉得自己现在更像个骡子。”

憨厚,坦诚,谈不上聪慧但肯用功。

他清楚天赋有限的自己,唯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换来好作品。他仍然在意外界的声音,仍然会不时地动摇,仍然希望别人提到自己的名字会用“好演员”来评价,历经了大开大合的淬炼后,对自我有着愈发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也开始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像一只骡子,低下头勤勤恳恳地工作。

正如他微博上的简介:

“少说话,多做事!我不是最好的,但我要做最努力的……”

一位40+的人,哪怕跌跌撞撞,还是站在这儿对未来的自己抱有期待与要求;知道站得可能有些难看,可还是很高兴地抓住机会站得更直些。

现实中,得到主角光环的终究是极少数人。

有些人会渐露平庸,

有些人会小有所成,

有些人会出类拔萃,

有些人会趋于平静,

而千帆过尽后,也总有些人愿意握紧船舵,带着笑意与烟火气继续乘风破浪。

—END—

部分参考资料:

1、《立场》|3小时“密室实验” 挑战黄晓明:我才学会怎么当公众人物

2、《鲁豫有约》|2019观影记忆|胡歌、黄晓明

3、sir电影-独家专访|黄晓明端不平这碗水

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黄晓明新浪微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黄晓明  黄晓明词条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词条  想开  想开词条  事儿  事儿词条  很多  很多词条  
攻略

 面试切忌六个小动作

求职过程中,面试可以说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环节。要想在面试中成为胜利者,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就连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也不能忽略。心理学家近日指出,面试时一定要避免六个...(展开)

攻略

 大胆提问面试官

 在求职面试中要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大胆地提问面试官!人力资源经理们说,这样做既有助于面试官更深入地了解求职者,也有利于求职者把握自己所面对的企业与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展开)

攻略

 新销售员必学的销售技巧

新销售员有一些技巧是必须要学习的,下面来介绍一下。操作方法01:作为新销售员来说,一定要学会有一颗稳健的心,因为在一开始由于各方面经验的不足肯定是会吃到很多闭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