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李瑛诗歌《石头》的原文及赏析

石头·李瑛》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1:

 

石头是什么凝成? 什么凝成?

汗和泪,搅拌着思想和感情;

当然,它有血液,血在流淌,

当然,它有心脏,心在跳动。

 

不要说它没有大脑和经络,

没有喉咙和眼睛,

因此便没有知觉,没有梦,

没有生命的温度和热情。

 

亿万年了,谁比它有更多的记忆,

它呀,始终在思考,在注视,在倾听;

把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

又说给你听,说给我听。

 

因此,石头才这般坚硬,这般坚硬,

郁积的是无数雷雨、雪暴、狂风;

当然,还有痛苦,也有幸福,

当然,也有憎恨,还有爱情……

 

2:

 

我不知道时间的源头是什么样子,

也不知道宇宙极限是怎样的情景;

也许,只有熔岩横流,大火弥天,

也许,只是一片混沌,云雾腾腾……

 

让科学家去研究,去解释,

让哲学家来回答,来说明;

我只知道石头紧裹着整个地球,

它是人间的精英,宇宙的精英。

 

它如此古老却又如此年轻,

年轻得像欢乐的歌声;

石头中,你是否看见新的活力,

人间呵,一切都从这里诞生。

 

虽然,它始终是死灭般的寂静,

却给我们带来进步和文明;

也许,它还不知道自己的美丽,

无论通体浑圆,还是头角峥嵘……

 

3:

 

这块块石头已存在了亿万年,

它在自然界巨大的应力里形成,

又在激剧的运动中成长,

但这一切,却又像都不曾发生。

 

这里有沟鳞鱼,有恐龙,

有巨象的肋骨、树叶和草丛,

有波涛起伏的旋律,

旋律中,小鱼在快乐地游泳。

 

还有某一天的落霞残照,

还有某一次的雨后飞虹;

还有盘古的巨斧,后羿的箭镞,

或者,还有不死的胚芽,正在滋生……

 

也许还有细得像游丝一样的声音,

你听,你听,仿佛金属的鸣声,

呵,千般身影,万种风情,

都庄严的统一在浩瀚的时空。

 

4:

 

石头是唯物主义者,没有谎言和欺骗,

它尊重历史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

它不会因淫威而歪曲历史,

它不会因胆怯而放弃刚正。

 

它是质朴的,但却晶莹,

它是崇高的,但却普通,

它是冰冷的,却藏着火的种子,

它埋葬了死者,又孕育出新生命!

 

我在长城边认识了它,它威武,

我在斯大林格勒认识了它,它英勇,

我在漓江两岸认识了它,它奇幻,

我在阿尔卑斯山下认识了它,它深情……

 

站在庄严的石头面前,

像站在宇宙面前,我想起生命,

想起我们的地球在倾斜的轨道上旋转,

难道不该把每块石头,都叫星星!

 

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一日于北京

  《石头》是一首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诗篇。象征物“石头”在诗中一以贯之,须臾不离。诗共四章,每章四节。第一章第一节劈头就问:“石头是什么凝成?什么凝成?”问得突兀新奇,一下子便把不同读者的不同目光聚集到“石头”上来了,而当读者正在思考答案时,诗人又出其不意地作出了回答:“汗和泪,搅拌着思想和感情”。“搅拌”一词,令人想起水泥制品的制作过程,两者若此若彼,不即不离,显得十分巧妙。底下两行,以“当然”这个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词语开头,在点明“血液”和“心脏”以后又移步换形,易宾为主,用“心脏”、“血液”作主语作了一番动态的描述,这两行诗一波三折,顿挫分明,借助于不平凡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不平凡的思想感情。第二节连用五个“没有”,用“否定”表“肯定”,和第一节相反而又相成。有了前两节的刻划和铺垫,第三、第四节才正式揭示出“石头”所象征的第一层涵义:“亿万年了,谁比它有更多的记忆,/它呀,始终在思考,在注视,在倾听”,“因此,石头才这般坚硬,这般坚硬,/郁积的是无数雷雨、雪暴、狂风”。原来,诗人是把“石头”象征为一个久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象征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钱钟书曾对比喻作过精辟的阐述,大意是“喻体”与“本体”两者“分”得越开,一旦“合”起来也就越有效果(见《旧文四篇·读<;拉奥孔>;》。比喻如此,象征亦然。在日常生活中,恐怕除了考古学家和建筑工人以外,很少有人会对“石头”发生浓厚的兴趣,诗人却从“石头”存在了亿万年的事实出发,把它和社会发展史巧妙地“合”起来了,真可谓寓意高远,不落俗套。

  诗人并不赞成把象征物写得朦胧含混,令人捉摸不透,相反,他主张不泥不隔,亦实亦虚,运用各种手法对象征物作出淋漓尽致的刻划,此诗第三、四章就是为此而安排的,其中既有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等古老的华夏神话,也有诸如恐龙、沟鳞鱼等近代地质学的名词术语,既有古情古调的渲染,也有新的时代的折光和投影。诗人包举中外,纵观古今,一路洋洋洒洒地写下来,显得形象峥嵘,色彩斑斓,特别耐读耐诵。

  在第二、三章进行了大幅度的描绘和渲染之后,诗人又毅然从第四章起回过头来,遥接第一章,继续发掘“石头”多方面的象征意义:“石头是唯物主义者,没有谎言和欺骗,/它尊重历史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这里说的“石头”又象征革命者坚贞不移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如磐石”是人们口耳相传的成语,诗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和升华。“它是冰冷的,却藏着火的种子,/它埋葬了死者,又孕育出新生命!”这是说的“石头”象征着革命者热爱生活、瞩目未来的宽阔胸怀。古人击石取火,“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鲁迅:《题未定草之九》)死者埋于泥土石块之中,而泥土石块又“孕育出新生命”,总之,岁月如逝而万物生生不息,革命者是完全不必悲观的。“石头”经过诗人这番点化和发掘之后,居然取得了如此深广的意蕴,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的结果。

  《石头》在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象征手法之后,也有一段改用“赋”体的颇为生动的诗行:“我在长城边认识了它,它威武,/我在斯大林格勒认识了它,它英勇,/我在漓江两岸认识了它,它奇幻,/我在阿尔卑斯山下认识了它,它深情……”众所周知,垒石夯土,迤逦千里,我国的长城就是这样筑成的;打完了弹药拾起石头作武器,红军战士就是这样守卫斯大林格勒的;漓江两岸,翠峰如簇,谁不说那边的“石头”奇幻;阿尔卑斯山耸立于欧洲大地,远方赶来的登山者谁能不感到那里的“石头”热情好客?如果说前面列举的那些象征诗行含义较为宽泛,用笔较为空灵,那么,这一节诗的特色是丰满实在,概括了辽阔的空间和具体的历史内容,两者相映成趣,又一次构成了空灵与实在相交融的艺术境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李瑛诗歌《石头》的原文及赏析  李瑛  李瑛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诗歌  诗歌词条  石头  石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