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泰戈尔《一夜》原文及赏析

  作品内容

  我和苏尔芭拉一块上小学,一块玩耍。每当我去她家里的时候,她母亲对我特别好,又总是把我们俩相提并论,常常赞叹道:“啊!这两个孩子多么般配呀!”

  虽然我年龄还小,但是我能理解这话的含意,对于苏尔芭拉,我比别人更拥有一种特殊的权利。这种念头在我的思想中已经深深扎了根。由于我陶醉在这种权利之中,所以我就不能不对她常常发号施令,做出一些粗暴的举动。而她却总是耐心地去执行我的各种指令,承受我对她的惩罚。村里人都夸她长得娇美,但是她的娇美在一个野蛮的男孩子眼中是没有价值的——我只知道,苏尔芭拉是为了承认我这个主人的地位才降生在她父母的家里。因此,她就成为我特别蔑视的对象。

  我父亲是地主乔杜里的大管家。他希望我长大后跟他学习管理地主账房的本领,以便将来我也能找到管家的差事,但是我心里却很不愿意。我们村里的尼尔罗东,跑到加尔各答去学习,后来当上了一名税务监察官。我的一生奋斗目标,也要像他那样——即使不能成为税务监察官,至少也要做一名法院首席书记员,我就这样默默地下定了决心。

  我经常发现,我父亲对于法院的上述工作人员是非常景仰的——我从孩提时代起就看到,父亲以种种借口,经常带着鱼、菜、钱去孝敬他们;因此,法院的小职员,乃至通信员都在我心目中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们就是我们孟加拉邦的崇拜之神,他们是三亿三千万人的一种新的小小的追求。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们在内心里对他们的指望要比对财神贡耐沙本身还要大;从前用于敬奉贡耐沙的资金,现在都落在他们的手里。

  我深受尼尔罗东这个榜样的鼓舞,抓住一个机会,也跑到了加尔各答。起初,我住在同村的一个熟人那里。后来,我开始得到父亲的一些接济,学习也走上了正轨。

  此外,我还加入了一个协会。为了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很值得的,对此我毫不怀疑。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实现上述夙愿,而且也没有任何人为我做出榜样。不过,谈论起这种事情来,倒是不乏热情的。我们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不像加尔各答那些早熟的孩子们那样,学会了讥笑一切事务;相反,我们的信念是很坚定的。我们协会的领导者们经常发表演说,而我们都饿着肚子,中午在炽热的阳光熏烤下,挨家挨户地去征集签名,乞求施舍,在大街上散发传单,布置会场,安排桌椅;要是有谁说一句损害协会领导者声誉的话,我们就会同他厮打起来。城里的年轻人看到我们的这种表现,就称呼我们是东孟加拉土包子。

  我来加尔各答的目的,是想成为一名法官,可是现在却充当了运动的陪衬。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父亲和苏尔芭拉的父亲都一致主张为我们俩筹办婚事。

  我十五岁时跑到了加尔各答,当时苏尔芭拉才八岁;现在我已经十八岁了。我父亲认为,我已经超过了结婚的年龄。但是对此问题我在心里发誓说:“我一辈子都不结婚,我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不过,我对父亲却说,不完成学业,我不能结婚。

  两三个月之后我获悉: 苏尔芭拉和律师拉姆洛琼先生结了婚。当时我正为贫困的印度征集捐款,所以就觉得这个消息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已考入大学,正准备第一次文科考试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在家里不只我一个人,还有我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因此,我必须离开学校,回去找工作。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在诺瓦卡利地区一个小镇的小学校里谋到第二教师的职位。

  我满以为,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我要通过教育和鼓励,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印度的军事将领。

  我开始工作之后才发现,应付所面临的考试要比考虑印度未来前途紧迫得多。除了语法和代数,再向学生们讲授其他别的东西,校长会生气的。不到两个月,我的热情也开始消失了。

  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坐在家里常常想入非非,可是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肩上套上枷板,背后承受鞭打,日复一日地埋头拉犁耕耘,晚上只要能吃饱肚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再也没有那种青春勃勃的热情了。

  为了预防火灾,要有一位教师住在学校里值班。我孤身一人,这项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肩上。我就住在与学校大礼堂相连的一所房子里。

  我们学校的校舍位于一个大池塘的岸边,距离民房不太远。四周生长着槟榔树、椰子树和木棉树,而紧靠着校舍有两株高大的古老尼姆树,两株树的树冠已经连成一片,形成了树荫。

  有一件事,至今我都没提起过,而且到现在我都认为没必要提起。当地政府的律师拉姆洛琼·拉易的住宅离我们学校不太远。我知道,他和妻子——我童年的女友苏尔芭拉住在一起。

  我认识拉姆洛琼先生。我不知道,他是否晓得我在童年曾经同苏尔芭拉一起上过学。我还觉得,重新见面时再提及此事是不合适的。况且,对于苏尔芭拉在一个时期同我的生活有过某种联系这件事,我已经淡漠了。

  假期里的一天,我前往拉姆洛琼先生家去拜会他。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我们谈了些什么问题,大概,讨论了其时印度的困难情况。不能说拉姆洛琼先生对此问题特别忧虑和热心,但他还是一边吸烟,一边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个题目,达一个半小时之久。

  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从隔壁房间传来柔和悦耳的手镯丁零声、衣裙的窸窣声和轻轻的脚步声。我明白了,大概,透过窗户的缝隙一双好奇的眼睛正在望着我。

  我立即回忆起那双眼睛——充满信赖、坦诚和童贞之爱的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黑黑的眼珠、浓浓的睫毛,刚毅而温柔的眼神。我突然觉得,仿佛有人用一只坚硬的巨掌压在我的胸口,顿时感到心里一阵剧烈疼痛。

  我回到了住处,但是这种疼痛感并没有消逝。不论读书还是写字,不论做什么,我都无法驱除内心里的这种压抑感;思绪仿佛变成一个巨大的重物,在我胸口的血管上滚压起来。

  到了晚上,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开始思索起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我内心质问道:“你那位苏尔芭拉到哪儿去了?”

  我反驳道:“我是自愿离开她的呀。难道她能等我一辈子吗?”

  在我的内心里有人说道:“现在即使你磕破了头,也再没有权利看一眼当时你想得到的人了。尽管童年时代的苏尔芭拉和你那样亲近,可是现在你只能听到她的手镯声,闻到她发油的芳香,一堵墙把你们两人永远分开了。”

  我说道:“不要说了,苏尔芭拉算是我的什么人?”

  我又听到了内心的回答:“今天苏尔芭拉同你已经没有关系了,可是苏尔芭拉难道就不可能成为你的人吗?”

  这话讲得对呀。苏尔芭拉难道就不可能成为我的人吗?她是我最贴心的人,是我最亲近的人。她本来可以成为分享我生活一切苦乐的伴侣,可是,如今她却离我那么遥远,简直成了一个陌生人啦。今天,已不允许我去会见她,甚至同她说说话也是一种过失,思念她更被视为一种罪过。还有,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冒出来一个拉姆洛琼,他凭借着念诵几句咒语,猛扑过来,一瞬间就把苏尔芭拉给夺走了。

  我不打算在人类社会中推行一种新的道德,也不想摧毁现存的社会,扯断现有的联系。我只想诉说我内心中的真实感受。可是,内心里所产生的一切感受又怎么能说得清呢?苏尔芭拉虽然住在拉姆洛琼的家里,但是我对于她较之拉姆洛琼拥有更多的权利——我无法打消这种念头。我承认,这种想法是极不对头的,也是毫无道理的,可是却也不是违背情理的。

  从那以后,我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集中精力。中午,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但外面的一切却显得十分宁静,熏风习习,吹送着尼姆树的花香。这时候我心里萌发了一个愿望——我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愿望——但是我现在可以说明: 我不想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整天为这些前途无量的未来印度的活动家们修改语法错误。

  学校放假了,我一个人留在一所大房子里,感到心情很不平静。即使有人来访,我也不想接待。晚上,我一边听着池塘岸边槟榔树和椰子树枝叶发出的毫无意义的沙沙絮语,一边想,人类社会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谬误之网。人们往往不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项确定的事务,可是后来时过境迁,却又怀着一种非分之想而痛苦不堪。

  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同苏尔芭拉结婚,本来可以幸福地生活,直至白头偕老;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大人物,可是到头来却当上了名乡村小学教师!而拉姆洛琼·拉易则是一名律师,他成为苏尔芭拉的丈夫是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的;直到结婚前夕,不论苏尔芭拉还是婆博松克的,对他来说都一样,他会不假思索地同其中任何一个姑娘结婚。他作为政府聘请的律师,每天可以拿到五个卢比。每当他闻到牛奶烧焦的气味时,他就会责骂苏尔芭拉,可是当他心情好的时候,他就会为苏尔芭拉订做首饰。身体肥胖的拉姆洛琼总是穿一件长衫。他没有任何不顺心的事。当然,他也不会坐在池塘岸边,望着天上的星星,消磨晚上的时光。

  拉姆洛琼为一个大案子到外地出差去了。我想,苏尔芭拉独自一人呆在家里,就像我一个人留住在学校里一样。

  我记得,那一天是星期一。从早晨起天空就布满了乌云。从十点钟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校长看了一下天色,就给学生们放了假。大块大块的乌云,漫天翻腾滚动,仿佛前去参加一次盛大聚会似的。次日下午,开始下起了瓢泼大雨,并且伴随着狂风。夜越来越深了,暴雨狂风也越来越大。起初,刮的是东风,随后逐渐刮起了北风和东北风。

  这一夜,企图入睡是徒劳的。我心里想到了苏尔芭拉,在这种恶劣的天气她一个人呆在家里。我们学校的房子要比她家的房子坚固。我几次想把她接到学校里来,而我自己可以到池塘岸上去过夜。但是我始终下不了决心。

  大约夜里一点半的时候,突然传来了洪水的咆哮声——河水决堤了。我走出校舍,匆匆向苏尔芭拉的家里奔去。我还没有到达池塘的岸边,路上的大水已经没过了我的膝盖。我刚刚登上池塘岸边的一处高地,洪水的峰头第二次涌了过来。

  我们池塘岸边的这一块高地高出地面十来尺。当我登上这个高地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另一个方向也上来了。我的整个身心都意识到了这个人是谁,而且我毫不怀疑,她也认出了我。

  周围到处都是洪水,只有这块五六尺长的孤岛上伫立着我们这两个生灵。

  当时好像到了世界末日,天上的星星不见了,地上的一切灯火也熄灭了。当时如果说说话,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们两人一句话也没有说,甚至都没向对方问候一句。

  我们两个人只是站在那里,望着漆黑的方向。在我们的脚下,深邃昏黑的带来死亡的激流简直像疯了一样,怒吼着急驰而过。

  今天,苏尔芭拉离开了整个世界,来到我的身边。今天,在苏尔芭拉身边除了我再没有什么人了。从前,那个童年时代的苏尔芭拉从另一个世界——从一个古老神秘的黑暗世界飘落在充满阳光月华和芸芸众生的这个世界,就住在离我很近的隔壁;而今夜,在过了许多日月之后,苏尔芭拉离开那个充满阳光月华和芸芸众生的世界,在这个可怕的毁灭性的无人的黑夜,独自一人来到我的身边。生之激流把一株含苞待放的清新花蕾送到我的身边,而死之激流却把一株盛开的鲜花送到我的面前——现在只要再涌来一排巨浪,我们两个人就会从大地的边缘和分离的圣杆上跌落下去,融为一体。

  但愿这排巨浪不要来。就让苏尔芭拉同她的丈夫及儿女永远幸福地生活吧。我在这一夜站在世界伟大末日的岸边,品尝到了无限的欢乐。

  夜即将过去,风暴停了,洪水消了。苏尔芭拉一句话也没说,向自己家里走去,我也没说一句话,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我想,我既不是监察官,也不是管家,更不是首席书记员,我只是一所破旧小学的第二教师。在我今生今世的生活中,只有那一个漫漫黑夜的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我所度过的所有日日夜夜中,只有那一个夜晚是我渺小人生中唯一最富有意义的。

  (孟历)一二九九年杰斯塔月

  (1892年5~6月)

  (董友忱 译)

  赏 析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有很多都是采用全知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而《一夜》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亲身经历,这种手法增强了小说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让人感觉作者是在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

  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我”的心路历程,生动地剖析了主人公宏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统的伦理观与热烈爱情之间的抉择。“我”原本是一个为印度前景担忧的热血青年,对社会改革充满憧憬和理想,甚至可以为了国家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打小“我”就想当一名税务监察官或是一名法院职员,于是跑去加尔各答学习,还加入协会,并和家人发誓,“我一辈子都不结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贡献社会,只能听从协会领导的安排,“挨家挨户地去征集签名,乞求施舍,在大街上散发传单,布置会场,安排桌椅”。后来“我”发现这么做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也“不想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整天为这些前途无量的未来印度的活动家们修改语法错误”。而且,“像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坐在家里常常想入非非,可是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肩上套上枷板,背后承受鞭打,日复一日地埋头拉犁耕耘,晚上只要能吃饱肚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再也没有那种青春勃勃的热情了”。这时,宏伟的梦想象一朵鲜花一样很快就凋谢了,从前“为了祖国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很值得的,对此我毫不怀疑”,可是后来工作后,身上承受着工作压力和经济的压力,对印度未来的前途奋斗的热情就开始慢慢减少了。当时印度社会还有很多类似的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家,可很多人都由于无助而放弃了最初的梦想,他们对社会的改革失望过、痛苦过,小说《一夜》激发人们去思考人的生存现状问题和当时的社会问题。

  传统的伦理观与热烈爱情的抉择是小说《一夜》中另一个主题。小说一开始就谈“我”和青梅竹马的苏尔芭拉之间的亲密关系,可是作者并没有把重心放在两人的亲密关系上,而是写“我”一心向着事业,不在乎这位儿时的伙伴。甚至苏尔芭拉和别的人结婚了,“我”也觉得这个消息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当时“我”正在为贫困的印度征集捐款。后来,革命的热情消减,婚后的苏尔芭拉又出现在眼前,“我”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进入了痛苦的思想斗争中,有时觉得“我”对苏尔芭拉还如以前那样拥有无上的权利,可有时又羞愧地觉得“同她说说话也是一种过失,思念她更被视为一种罪过”。在那一夜与苏尔芭拉偶遇后,“我”抑制了自己内心的冲动,希望苏尔芭拉能同她的丈夫及儿女永远幸福地生活。与此同时,“我”也找到真实的自我,找准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小说《一夜》的语言清丽芬芳,而且善用比喻拟人手法。特别是描写那一夜的情景,虽然没有任何人物对话,但是景物和场面描写却句句有力,句句真情,主人公的感情跃然纸上,那是一幅多美的画面: 在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两人为对方的安危担忧,于是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可是大家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站在一边,望着漆黑的方向。“在我们的脚下,深邃昏黑的带来死亡的激流简直像疯了一样,怒吼着急驰而过。”可是,“我们”无所畏惧,不留恋阳光月华的世界,不留恋芸芸众生的人间,“我”此时此刻是多么的希望能和美丽的苏尔芭拉在一起,“生之激流把一株含苞待放的清新花蕾送到我的身边,而死之激流却把一株盛开的鲜花送到我的面前——现在只要再涌来一排巨浪,我们两个人就会从大地的边缘和分离的圣杆上跌落下去,融为一体”。此处用花蕾比喻幼年时的苏尔芭拉,用鲜花比喻成年的苏尔芭拉,既生动形象,又表达了作者对苏尔芭拉的喜爱之情。如此优美诗意的语言让读者顷刻就坠入了主人公那“渺小人生中唯一最富有意义的”一夜中流连忘返。

  (黄 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泰戈尔《一夜》原文及赏析  泰戈尔  泰戈尔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有感古典文学

 刘沉香的背景故事介绍

 刘沉香的背景故事  沉香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人物之一,三圣母子,二郎神的外甥,孙悟空之徒。出现于《宝莲灯》。  从前有个书生叫刘彦昌(也有叫刘向,一说刘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