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石头是贾宝玉的“随行记者”?

  谈士隐梦

  红学研究

  士隐梦系红楼诸梦第一梦。对它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红楼梦》创作手法和人物心理描写。此梦是全书的起笔,甄士隐的经历是整部书的浓缩。本文试对士隐梦作些初浅的分析,以求教大方。

  一

  文学作品中梦的应用,决非泛泛之笔,而是经过作家精心设计创造的。士隐梦的应用目的十分明显,作家用此一梦,意在承接故事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开卷只将通灵交待到“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梦中的通灵在书中是第二次出现。紧接上文:“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故事连接天衣无缝。正如脂评所言“接得无痕。”插入士隐梦则又如横生枝节,笔断气不断,是一个连续的创作流程。这种连续,让读者明白,《红楼梦》的创作是以石头自述的形式展开的。以石头来到人间为真正的故事开端。本已是神乎其神,而作者又进一步加重它的神话色彩,借还泪故事引出多少风流文字。在这里,士隐梦中的神仙海谈,给作品加上一层更浓的神秘色彩。非但如此,更加强了故事的“可信性。”以神仙道来,石兄自述取信于读者。故曰石头记云云。

  石头是贾宝玉的“随行记者”,琐碎故事一应实录。而石头降世之前的恩怨纠葛,则只能由作者补叙交待了。若作者平淡道来,而不借用士隐一梦,在叙述上显得冗长,过份神仙奇幻的描述又会让人产生一种误会。此梦一出,太虚幻境中的风流公案,报恩还泪便如神来之笔,妙手天成,毫无刀痕斧迹。

  借二仙师之言,道出作者著书之本。即尽发泄儿女真情。“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一饮一食,总未述记。再者,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之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这段文字紧承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大段话:“我师何太痴耶……我师意为何如。”作者阐明自己的创作主张批驳形式化教条化的创作倾向,并不直接议论,而借石头、仙人的似断非断叙述加以表述。正是作者高妙之处。即,恩格斯所言“自然的流露。”

  作品在描写仙幻故事中,安排一个短暂的断裂,插入士隐梦。之后,又让仙幻故事在梦中连接起来,其目的,是要将笔锋转入士隐,继而又因士隐引出雨村,真事隐、假语存。至此才能算作真正的《红楼梦》故事开始。以前的部分均为这种意义上的楔子。作者的目的是:真事隐假,假语存真。其手段则是:以贾乱甄,以甄伏贾,真假合一。士隐的遭遇正是贾府的未来。正所谓以小见大笔法。

  二

  以上谈的是作者安排此梦的作用和意义。现在我们对梦本身作些分析。

  任何一个梦都有它的心理依据。不可能凭空产生。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局部大脑没有休息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它的根源在于人的愿望的满足和幻觉的经验。

  文学作品中的梦,自然大多是为了作品本身的需要(情节的发展,人物心灵的刻画)而由作家设计的。高明的作家不会凭空给读者描绘一个梦,总要作些必要的,哪怕是极少的铺垫。士隐梦的铺垫之笔极少,然而对于他的梦本身来说已经足够了。

  “因这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

  士隐何以入睡做梦。炎夏永昼,又是正午(烈日炎炎,芭蕉冉冉)人必然困倦。手倦抛书,伏几少憩,这些决非泛泛之笔,这是士隊?入睡的动作,也是他将入梦的直接描述。

  “不觉梦至一处”士隐很快入梦,正是这种睡眠方式的必然结果。梦的功用在于保护睡眠,这种少憩,并非正常的安稳的睡眠。大脑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所以梦便很快出现。“不觉”正说明了他的这种睡眠方式一睡便梦。

  士隐为什么会梦见神仙谈论,这里便反映了他的人格修养和愿望满足、幻觉经验。

  士隐梦中的神仙出现,有他本人的心理因素。士隐“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他不是那种追求功名的“禄蠹”。不得意的士大夫们便观花修竹,酌酒吟诗。厌弃、诅咒功名。企图修行成仙。士隐是在家中修身。所谓“神仙人品”指他的内心也有一种遇仙、成仙的愿望。后来的情节发展也正是如此。此时的士隐是甄家的维持者。贤妻弱女,家产房舍,他不能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暴露出来并实行之(出家)。不同于甄家败落后的士隐。所以当他真正遇仙的还“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而在梦中,潜意识得到自由,通过伪装展现为梦景。他内心深处遇仙的愿望便在梦中得到满足。遇仙之后,梦展现为对仙境的想象似的描绘。梦是许许多多无规则元素的组合。在荒诞的显意形象之中还企图表现它的“合理性”。这正说明,在睡眠不很稳定的情况下,潜意识还在同人的理性相冲突。因而,梦中才有一僧一道所谈论的西方灵河岸边,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恩怨纠葛,本已是荒诞不经,然而经过理性的调节,又借二仙师的交谈,使这一还泪故事变得十分合乎逻辑,似乎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士隐的需要。

  作者借用士隐梦中僧道对话,意在表达自己的创作主张,使之不同于历来风月故事,而这一情形在士隐梦中的出现,同样具备士隐的心理因素,士隐自然看过许多风月故事,也极为极厌弃那种“千部共出一套”“还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真情发泄一二”的陈词滥调。在梦中,也希望看到别出心裁发泄真情的故事。“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不同。”这里需要指出,士隐入睡前于书房中所看的那本书,极有可能就是一本陈词俗套的风月故事。故尔其无意识才有大段对真正风月故事的幻想,不惜编造出还泪之说。

  梦的“创造思维”是毫无意识的。梦中描述了风月故事之后,梦者的潜意识又回到了起初并有所发展,即希望由神仙来度脱自己。神仙欲意下世度脱几个,士隐自然希望自己在其中。

  这里,潜意识思维再次中断,又转回到风流冤家上来:“如今虽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至士隐向二仙师施礼发话,潜意识思维又重新转入士隐本身。

  士隐听了二仙师谈论,必然要寻根问底,这是人类好奇心的真实反映,也是人物心理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士隐既与二仙师有了一面之缘,也希望见识一下所谓“蠢物”“通灵宝玉”。但他只能见正面而不能见反面,这也是他做梦的能力(潜意识活动)只能达到的地步。太虚幻境的出现,无意识活动又经历一次跳跃,回到了前面梦到的内容上来,那僧将通灵玉强从他手中夺走,正是无意识思维突然跳跃的显现。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难看出,是矛盾的相对的辩证的观念之有机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士隐的梦到此即将结束,人处在一种半梦半醒的即将醒来的睡眠状态之中。这一时刻,作为梦的潜意识与作为醒的理性发生着最为强烈的冲突。“假作真”意即:梦中的东西(假)在即将苏醒时仍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真亦假”,人即将苏醒,理性即将劏?代潜意识的时刻,以理性的“真”去衡量潜意识所编织的梦,必然得出梦是假的认识。同样,没有的东西,在梦中就幻化为有,而梦中的有到现实中来就成为无。

  梦中的士隐还欲举步,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整个梦到此结束。

  伏几少憩,肢体不能长时间地疲劳,随着肢体疲劳信号不断传递到大脑,人便苏醒过来,结束睡眠。“欲举步”正是下肢疲劳的反映,这时的大脑已经反复接受了疲劳的信号,梦中的欲举步,现实中便由大脑的运动中枢发出指令,士隐就真的举步了。这样一个动作,唤起大脑的清醒、睡梦中的人由此苏醒,而还活动着的潜意识则被这一突然的举步动作(外力)彻底中断。对正活动着的潜意识来讲正如同霹雳山崩一样突然。

  三

  士隐梦中,除上述分析的显意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深层的隐意的愿望满足。

  看士隐入梦前,作者为我们提供的简短的铺垫性的描述。

  “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注意士隐的不满足是膝下无儿。人的不满足,时常通过梦来达到满足,而且这种愿望满足往往是极为隐晦的,并且借助于象征物。这是由于梦者对这种愿望的压抑太深太重所造成的。

  士隐希望有个儿子的愿望在这一个梦中已经歪曲变形,而且十分隐晦,其借助象征物则是通灵宝玉。

  “尚未投胎入世……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

  士隐希望有个儿子,这在现实中已不大可能(今如年已半百)。所以他希望神仙能赐给他一个儿子。二仙师所夹带的蠢物正是士隐所希望投胎于他娘子的那个意想中的“儿子”。

  《说文解字》注:“蠢,虫动也。从虫春声。”

  虫,在梦中即象征儿子。民间有梦见长虫得贵子的说法。又有俚语:望子成龙却成虫。

  另,“蠢物”有如“犬子”。

  士隐心目中的儿子既是神仙所赐,则希望从神仙那里知道他儿子具体是如何形象,所以,他问二仙师寻问蠢物系何东西。“通灵宝玉”,通灵,则指士隐希望自己的儿子聪明灵性。如果他真能得到神仙所赐的儿子那自然是如“宝”似“玉”了。士隐正担心神仙能否真的赐给他一个宝贝儿子,结果被那僧强从他手中夺走“通灵玉”,以致惊醒过来。

  这一切隐晦愿望,都被士隐的无意识加工改造,伪装了起来。如果我们揭掉这一层伪装,则这个梦便是士隐为自己设想的一幅绝妙的“神仙送子图”。

  神仙为何是一僧一道?在士隐内心深处,受佛道两家思想很深的影响。不得意的士大夫往往谈佛悟道,在佛家和道家那里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士隐儒其外,佛道其内。其崇尚的佛道思想只有在梦中,没有超我意识压抑阻挡的时候,才能自由自在地显现。在士隐看来儒家太俗,而佛道两家则是真正能救人于水火的神仙。(“……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从这里,也可以窥见士大夫们杂糅儒释道三家思想之一斑。

  曹雪芹对梦的认识自然没有今天人们那样深刻。然而,伟大作家都十分注意生活的细节,现实的原则。本着这种精神,对士隐作了必要的铺垫,因而使得士隐梦有它形成发展的现实和心理的依据,虽是一梦,也同样具有它真实的心理的基础。

  揭开笼罩在这个梦之上的迷雾,有助于进一步把握甄士隐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有利于对他所影射的主人公贾宝玉的心理深层的探索。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石头是贾宝玉的“随行记者”?  贾宝玉  贾宝玉词条  随行  随行词条  石头  石头词条  记者  记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