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经典寓言《畏影恶迹》原文及赏析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

  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庄子·渔父》

  这则寓言中的这个畏影恶迹的人物,为了摆脱可怕的身影、消灭讨厌的脚印而采取了急速逃跑的办法。结果双脚提得愈快而脚印愈多,跑得愈急而身影跟得愈紧。他还以为自己跑慢了,不断加速,急跑不休,终于精疲力竭而死。他是一个愚蠢可悲,至死不悟者。

  作者的本意是借这个形象嘲讽儒家祖师孔子的。天下纷纷扰扰,如何治理才得安定呢?道家主张“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即效法自然,崇尚真诚,不为世俗所累。如同“浑沌国”的“浑沌王”那样,无耳无眼, 无口无鼻,一切不管,任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样,就象走到阴暗处便可消灭影子,处静不动便可消灭足迹一样,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孔子却栖栖遑遑,四处奔波;连遭多次打击,还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为了实现其“仁政”主张,反而更加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顽固得很。在作者看来,这就是逃影灭迹的人一样。愈努力愈糟糕, 不仅不能消灭社会危机,反而会危及自己。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曾经明确指出庄子“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 以明老子之术”。这则“畏影恶迹”正是从《渔父》篇中选出的嘲讽孔子之徒、阐明老子之术的生动文字;也是庄子为改造动乱现实所开出的一个药方。这药方显然是很消极的。

  这个形象的客观意义则可以启示人们,要解决某一问题,要消除某类现象,必须从根柢上着眼,采取正本清源的办法,“处阴”才能“休影”,“处静”方可“息迹”。如果不积极治本,一味治标,不但劳而无功,而且即使“绝力而死”,也是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此外,这则寓言还可使我们想到,对于一些无关痛痒,诸如“影子”、“足迹”之类的问题,大可不必去花心思计较。热衷于捕风捉影,议论是非,把个小拇指大的事情弄得满城风雨,实在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这则寓言取材于日常生活,题材为人人所熟悉,但所赋予的深刻意义,却出人意表,耐人寻味。从作文“炼意”的角度而言,可谓“人人胸中皆有, 个个笔下俱无”。《庄子》寓言之“諔诡可观”,于此可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寓言  寓言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经典  经典词条  
有感儿童书籍

 成语《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