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娇红记·泣舟》原文及鉴赏

  (生唱)

  【伍供养犯】 菱花碎跌,带解同心,甚日重结? (旦)小文君缘分薄,没福儿驾香车。(出断袖介) 谢郎厚爱,今日回思此景可复得乎?交还你香罗翠袖,恁风流今生休说。今此一见,遂成永诀了。你去也终须去,我别也怎生别!(合) 真乃是颜色如花,命同一叶。

  (生)姐姐情意如山,我岂不晓,但既迫严父之命,便暂从他氏也罢了。(旦) 申郎,此话再休题了。

  【前腔】姻缘分劣,俺和你不能够生不同衾,死与同穴,也怎做的两鞍鞴一马,单轮蹍双辙?三贞七烈,拚残生都是夙缘前业。妾向时与郎拥炉,谓事若不济,当以死谢。如今死不得同伊死,教我撇也怎生撇!

  (合) 记取笑掷梨花,拥炉时节。

  【玉交枝】拥炉时节,对花前把盟言共设。(生)盟言虽有,也则休题了。(旦)盟言要忘也怎忘得?我如今这红颜拚的为君绝,便死也有甚伤嗟! 则一件呵,郎青云万里,厚择佳配。共享荣贵,妾不敢望,但郎气质孱弱,自来多病,身躯薄劣,怎当得千万折?怕误了你,误了你他年锦帐春风夜。(合) 这情怀教人怎撇,我便向黄泉,如何便贴?

  (生泪介) 姐姐,你一身兀自不保,直恁顾念小生,小生此心,久已诉之老天了。

  【前腔】 伤悲鸣咽,你声声言辞痛切。从前旧事都抛舍,怨天公直恁、直恁将人磨折!我如今富贵二字早置之度外,泼功名视做春昼雪。那婚姻事一发休提了,业姻缘看比残霄月。(合) 这衷肠谁行诉说?这冤恨何时断绝!

  《娇红记》,又名 《鸳鸯冢》。元人郑梅洞根据北宋宣和年间发生的实事著小说《娇红传》,孟称舜则于崇祯十一年 (1638) 据以敷演成五十出的传奇。剧写成都府尹申庆有子申纯,因秋试不利,到母舅眉州通判王文瑞家散心解闷。王家有女娇娘,才貌双全,与申生相见,互生爱慕之心。通过和诗、分烬(灯蕊灰烬用以画眉)等情节互相试探,痛苦相思,终于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娇娘正拥炉独坐,申生到来,二人互诉心曲,私订婚盟。申生父母窥知其心事,乃遣媒为子提亲,王文瑞则以中表兄妹不得通婚为由拒之。娇娘托媒人带信给申生,表明自己初衷不改。申生在家中假装中风,买通巫婆,说只有去眉州躲避才能痊愈,这样申生又寄居舅父家,与娇娘情爱反而弥深日笃,后被舅母撞破而不得不分手。申生不久高中,授洋州司户,应舅父之召前拜谢,又因舅母已去世,舅父遂遣媒去申家重提亲事,申家自然应允,专等择日订婚。偏偏权势显赫的帅节镇之子看上了娇娘,欲强行逼娶。慑于帅府的淫威,王家被迫毁约。娇娘闻讯大悲,一病不起,在与申生诀别之后黯然死去,申生知道后亦自缢身亡。两家将其合葬之,从此坟上常栖一对鸳鸯相向而鸣,被认为是二人精灵所化,故称之为鸳鸯冢。

  今选《泣舟》一出。当其时,突遭退婚之变,娇娘由大喜转而大悲,抱恨成病,渐入膏肓,奄奄之际,只思见申生一面。丫环飞红暗中送信给申生,申生连夜赶至河下,不敢进见舅父,遂约娇娘舟中相见。娇娘趁父亲外出之机潜行前往,演出了这场凄绝动人的生离死别。

  娇娘虽与申生只分别一月,但因经历了帅府逼婚、自家退亲的打击,竟至一病不起,所谓的 “命闪残灯,待随着风儿便灭” 就是她那憔悴之躯的形象写真。这次登舟,她是强打精神,拼着性命来与情人诀别的。申生见此情状,既痛心疾首又忧心忡忡,故而发出:这菱花镜已被打碎,这被强行拆开的同心结又何时才得重结呢?

  娇娘已有生死的磨难,对此倒是出奇的冷静与豁达: 我的福分浅,不能像当年卓文君那样投入意中人的怀抱。她掏出那天申生作为信物留给她的割断的袖子退还给他,以了断之间的情愫。做的这一切等于是接受了这无法接受的现实,又何尝不痛苦万分。此情此景,正如《牡丹亭·惊梦》 一折中杜丽娘所哀叹的那样: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她是完全无能掌握自己命运呵。

  申生在领会娇娘情意如山的同时,也宽慰她,不如遵从严父之命,且嫁他人吧。娇娘似也知申生的话出于违心,所以并未加以责备,而是正面表明心迹: 我和你虽不能生同衾,死同穴,但犹如一马不鞲双鞍、一轮难碾两辙一样,若让我屈从,只能以死相对,而且为君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说到这里,她更抛开自己的病痛于不顾,竟关心起心上人的锦锈前程,而且强调即或到了黄泉也会因挂念此事而不得安心宁贴的。

  闻此言,申生已是热泪盈眶、柔肠寸断,他不能不向娇娘作出刻骨铭心的表白:我如今早将“富贵” 二字置之度外,什么 “功名”,不过是春日飞雪——落地即化;什么 “姻缘”,更是五更残月——再难长久。这种忠贞于爱情的表白,真个是掷地有声。

  衷肠向谁诉说?遗恨何时可了?表达这一对患难情侣的共同心迹。

  《娇红记》 就是这样成功地塑造了申生与娇娘的艺术形象。对此,历来评论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马权奇 《鸳鸯冢题词》 说它 “能道深情委折微奥,一一若身涉之”。陈洪绶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序》 更认为 “能言娇与申生性情之至,而使其形态活现、精魂不死者,子塞 (孟称舜字) 也”。就全剧而言,虽有横生枝节、冗长拖沓的毛病; 但就表现申、娇情爱而言,摹拟神态、展示心理,确实有出神入化之妙。在相互追求的过程中,客观环境设置了不少障碍,如家庭的干与、丫环的嫉妒、暂时的分离、强权的逼婚,都一度起了左右的作用,但对这对痴情男女来说,经历了互相的试探、考验,一当定情 (用娇娘的话说,即找到了 “同心子”),便义无反顾,任凭什么风波、磨难,即或付出死的代价也在所不辞。这种渗透在意绵绵之中的刚毅,这种显示在情切切之中的坚贞,这种完全超脱世俗的纯真的爱情,似更具现实的属性,且又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所以读起来才能感人肺腑。当然,就其语言的本色,不事雕饰,不掉书袋,自然而然地达到凄楚清婉的意境,也是十分难得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娇红记·泣舟》原文及鉴赏  娇红  娇红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