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命运,在七个细节里分道扬镳

好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对细节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不同,又会使得结果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当这些细节累积起来之后,命运就会完全分道,各奔东西。接下去,你就会发现,好运的人总是好运,不幸的人大多数时候都会不幸。

文/古尔浪洼

对大多数人而言,二十几岁的样子都差不多。但是,一旦踏入社会,经过八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每个人之间都开始出现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异。到了三十五岁之后,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如果当年两个一起上路的人还能有机会互相对视的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在渐行渐远的旅途中,慢慢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实际上,命运并没有对谁格外垂青,在世间,好运的人与不幸的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在前半段的旅程中,大家看到的风景,经历的故事,大多都相似。最大的区别,其实不是谁的运气更好,或者更差,而是经历和处理一些常见到的细节的时候,分别做了怎样的选择和处理。好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在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对细节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不同,又会使得结果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当这些细节累积起来之后,命运就会完全分道,各奔东西。接下去,你就会发现,好运的人总是好运,不幸的人大多数时候都会不幸。

这些细节,每个人每天都有可能遇到,但有些人注意到了,有些人还没有注意到,仍然浑浑噩噩地在敷衍着。

到底是哪些细节呢?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个细节:自我为中心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此时,会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自己努力去克服,另外一种,则会不假思索地拜托朋友介绍人脉、工作、借钱之类的事情。其实,请人帮忙这种事,表面上看起来,是人脉问题,只有人脉好的人才能找到别人帮忙,很轻易就能解决掉自己遇到的难题和问题。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是错的。喜欢轻易去求助别人的人,其实是一种不懂得替对方着想的人,他可能意识不到,在解决他的难题的背后,必然会引发和衍生出一大堆的新的问题来,这些新的问题,他没有去扛,就只能是帮忙的人自己去抗。

仔细深入去想,这种帮忙,就变成了不懂得体谅对方的心情。一个不懂得体谅对方心情和难处的人,能持续获得对方的认同和支持吗?恐怕难。中国人喜欢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实际上,轻易地张口请别人帮忙的人,等于是贪到了一二,切断了与对方深入进行三四合作的机会。少了这种继续合作的机会和缘分,还能唤起与对方之间的友谊吗?

第二个细节:彻底回应他人的请求

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与第一个矛盾,但其实不然。

我们说要帮忙,不是凡遇事皆帮,而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帮。既使有能力,帮不帮也看你,即如果要帮,帮到什么程度,也要看你。所谓交情,指的就是这种东西。交情深,多帮,多支持;交情浅,少帮,帮一下,或者不帮。但无论如何,定要回应,如果不帮,一定要对方清晰地知道,并理解,千万不要让对方错误判断因而耽误时间等待;如果要帮,也要让对方清楚,你能帮到什么程度,千万不要模棱两可。话说回来,如果能帮,还是榜吧,一个不帮人的人是不太可能累积出交情的。没有交情,又何来的人脉?

但所谓帮人,要害其实全在一个“帮”字上。帮是辅助,而不是主导,问题和困难最终的解决者,还是在被帮的那个人身上。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弄反了主次,否则会本末倒置。在这个帮中,付出而不求回报,未必是可取的。某种意义上讲,对人淡泊,就是对己淡泊,对己淡泊,反过来,对人也会淡泊,过于淡泊,就会丧失掉帮的热情。退而求其次讲,在“帮”时,不索求,但也不应拒绝对方善意地回应,有来有往,方为“交”,心存感激,才生情。这才是交情。

中国人有个说法,叫“人情债”。人情债,是积累出来的,也是困难时刻,最能发挥力量的东西。如果有机会攒着它,就尽量攒着它吧。不一定要蓄意,但绝对不能没有。

第三个细节,别轻易打电话

每个优秀的人,牵扯到与其工作相关的部分,无一例外,都会很忙。但同样,每一个优秀的人,也是人,也会有状态不佳的时候。

在工作上,优秀的人总是常被追着跑。所以,若非重要的事,就别见面和打电话了。没有质量的见面或者电话,等于是浪费人家宝贵的时间,谋杀人家的生命。而且,如果你总是在不佳的节点和时段见面或打电话,不是加分,而是减分。

特别要注意打电话这一点。手机使得沟通变得方便了很多,但也使得骚扰人的机会变得多了很多。如果很不巧,你总是在不适宜的时机再打不适宜的电话,只能是负分上加分。

有些人,总是分不清轻重缓急,抓不住主次,什么时候想起什么,就拿起电话打。不知道他想过没有,对方是不是正在开会呢?是不是在职绞尽脑汁想点子、解决问题呢?或者正在挤了难得的时光,陪家人或者朋友吃饭呢?等等等等。但总有些人,以为自己不忙,别人也就不忙,肆无忌惮地打电话。

我有次与一位朋友聊天,就聊到了打电话这件事,他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所以电话比较多。他说,如果他连续接到三通同一个人无意义的电话,一般都会将他们剔除出随时接电话的名单之外。他特意对我强调,一次是无知,两次是无感,三次都讲废话的话,就是人品有问题。他提到,有一次,他忙到很晚才下班回家,洗澡到一半的时候,电话响起,结果,他因为出去接了一个无聊的电话而患了感冒。对这事,他至今耿耿于怀,他说:“从此,我再也不接他的电话。”

当然,也有问候的及时的。我04年认识一家世界500强的大中华区总经理,他对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强烈的使命感,总想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后来,他创办了一家管理顾问公司,致力于辅导和提升制造工厂的管理水平。此前,我常看他写的有关管理方面的文章,后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在报刊上看到他的新文章,也没有看到他更新博客,于是特意写e-mail询问,并留言说:“非常期待看到您的新作!”不久收到他的回信,说这段时间状态不好,所以没有写新东西,如今获知有人挂念,甚感欣慰,他会尽快调整状态,写新作。果然,没多久,我见他开始更新博客了,新作也陆续出现在了报刊杂志上。一年半后,我收到他一套三册新书,翻看阅读,里面创见叠出。

第四个细节,与人见面时的礼品

商务中的会见,或者私下的见面,有时需要带点礼品。中国自古就有“伴手礼”之说。所谓“伴手”,就是伴人送手礼,也就是古人“伴礼”的意思。是一种人情往来的方式。听到送礼,千万别当成一定要送价值不菲的高级葡萄酒,或者多贵重的礼品,它只不过是一种增进感情的方式而已,不应该变成一种负担。

实际上,年纪轻轻时,送对方贵重礼品,是容易引起对方猜忌的,觉得你可能别有企图。话又反过来说,如果你交往的人,很在乎你的礼品,你不与他往来也罢!这种人,就算是进入了你的人脉存折,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当然,如果你别出心裁,能在伴手礼上附带对方不知道的信息,最好。就算你带去的是一般性的信息,也可能因为彼此年龄与兴趣不同,而成为对方重要的信息来源。比如我遇到的一位马来西亚的老板,他总是会把一位客户感兴趣但难以收集到的某个领域的英文资料复印下来,在见面时带给客户。他的客户非常喜欢并感激他。

我遇到的另外一位日本朋友,每次来中国,都给我们带日本的特产,每次一盒,但都不同,价格不贵,但很精致,非常好吃。我的同事过段时间提起他,总会问一下:“那个给我们带饼干的日本人什么时候来?”

实际上,只懂得送值钱的酒和礼品是一种很笨的行为。一个相交甚深的人,应该懂得对方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时候,你肯能花费十几块钱复印的杂志或者新闻信息,比一瓶高级葡萄酒更讨对方欢心。

我有一位上司,一辈子不贪,不争名逐利,但对收集各种小酒瓶非常感兴趣。于是,我每次出差,去国外,我都会留心酒店附近和那个城市里的有特色的小酒瓶带几个回来,他每次都很开心。

在人际的交往中,其实让对方觉得舒服,并让对方觉得“这家伙挺有趣”,或者“这家伙挺懂事”之后,他就有机会变成对方的优先见面对象,自然也就能深化彼此的感情了。

第五个细节,提早结束

闲聊,是见面时避不了的一项功课。就算是一个小时的见面,花三十分钟讲完重要事项,别久留,应该尽快起身告辞。如果是闲聊,别超过两分钟。你要让对方觉得三十分钟很有收获,如果闲聊时间过长,就会冲淡前面三十分钟谈话的重要性,反而是一种损失。

如果对方是个很忙的人,或者是商务场上的精英人士,他对赚到三十分钟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如果此以来,就容易给对方留下印象:“和你见面,一点都不浪费时间!”这样以来,反而使得对方想跟你多聊一些。当下次有机会再见面的时候,氛围一定会要比前一次更好。

第六个细节,适时离开

这种情况是不是经常遇到?你好不容易约到了对方,可是,等到了见面的时刻,对方却因为临时的行程改变,或者一些事情的拖延,导致无法按时赴约,或者迟到。这时,你是该等五分钟?十分钟?还是一直等下去?我的意见是:十五分钟!是的,十五分钟,若对方超过十五分钟还没有到,就不要指着地再等了。

能等到对方,固然很好,但如果明确判断对方的行程和时间无法准确把握和判断,你不知道等多长时间时,你就应该适时离开。但离开时,最好不要悄无声息地离开,建议你应该在名片背面写下诸如“百忙之中打扰,未见面甚为遗憾,过几天再跟您约”之类的字样。

商务的见面,最好能对等。过分的迁就,会对对自己的形象不利。如此处理,既不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尊重他,又会让他觉得对你“有所亏欠”。这样,下次再约对方时,相对容易约得到,而且多少有利于商谈的进行。当然,如果对方是你无论如何都要见到的人,约会是无论利也不可辞的约会,那就该等多久等多久,直到见到面。

第七个细节,别总是打电话,有时候写封e-mail可能更好

我虽然在第三个细节中提到,不要轻易打电话,但是,如果接受了对方帮忙,或者拜访对方时,对方盛情宴请过你之后,最好还是在合适的时候,电话表达一下谢意。如果曾在帮忙时或者宴请是当面表达过,则可以考虑不打电话,此时可以发个短信、微信之类的留言回礼也行。不过,说真的,短信和微信现在被用的太过分频繁了,我觉得既能显得礼貌,又不那么矫情的回礼方式,似乎是写封e-mail更好。这样,既不会打扰到他,也不会显得过分亲近,但却可以一字一句写下感谢,显得更加真诚!

2015.11.29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命运,在七个细节里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词条  细节  细节词条  命运  命运词条  
杂谈

 把敌人变成人——摩 罗

1944年冬天,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展开)

杂谈

 坚持跑步的故事

全程168公里,要求最长完赛时间不超过50小时,环三峡跑过山丘、丛林和村庄,有“世界最虐越野赛”之称的2017中国三峡超级越野赛11月23日晚8时在宜昌滨江公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