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写作课 | 成为“他人”并不是一件难事

创意写作学

grammatology

百万写作者的超级写作指南

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

成为别人,我可以假装是你吗?

我认识的一位作家每次提到正在写的短篇,都会说“我在里面是女人那部”。不是“以女性视角写的那部”,也不是“我扮演女人的那部”。那段时间,他就是女人。我想这就是写小说的代价。

“叙事角度”(point of view)这个词,可以就字面意思进行理解。

比如,布兰登明知无力回天,依然坚持给垂死之人动手术。或者他明知妻子抗拒宗教,依然坚持带女儿去教堂做礼拜。

无论什么想法,都要先确立布兰登的主人公地位,他不仅承担着展示故事各种观点的责任,还负责确定叙事角度:布兰登面对窗户,读者从他的视角看到窗外的阳光及楼宇间飞过的直升机;布兰登站在走廊,读者从他的视角看到一只猫;布兰登跟米兰达在一起,读者从他的视角看到米兰达可爱的脸庞和弯弯的眉眼,以及她取笑布兰登的牧师时上挑的一只眉毛;布兰登紧倚着门,屁股被门把手顶了一下,他有点饿;米兰达的话让布兰登有点紧张,他大口啜饮滚烫的咖啡,因此舌尖有点刺痛……作为叙事者布兰登调动全部感官向读者呈现那时那刻的情境。

成为他人并不是一件难事,甚至是一件带有自由意味的事情。

如果你有双大脚,那可以选定小脚人物作为叙事者,描述买鞋的情节时就要跳出自身,以虚拟人物的尺码为准,买其他东西时也一样。

如果习惯找与自己类似的人物作为叙事者,又无法兼顾人物的真实生动与自己的隐私保护,不妨彻底忘却自我,让完全不同的人物做叙事者:可能他拥有着一口烂牙、迥异的穿衣品味或不同的体质特点,但这并不妨碍你把自己在地铁里的经历放在他身上。

这并不是说叙事者的脚大脚小有多重要,而是次要的、微小的特征可以引导作家找到叙事者的主要特质。

某种意义上说,叙事者就是作家本人,但在诸如结婚、失业及其他足以改写人生的大事件上,叙事者与作家的真实经历又都是不一样的,毕竟现实生活没有小说那么戏剧化。

“应该让什么人碰到这样的事情呢?”:这类问题有助于将现实生活转换为虚拟的故事。

我一度无法理解“人物塑造”的含义。但我觉得,人物不是作家生编硬造出来的,而是要去用心感知、并逐渐找到其特质的。

就像初次踏入别人的房间,你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主人的喜好。

要走进初次登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妨先把作品的主题放在一旁,随心所欲地界定该人物的主要特征。

如果布兰登是虔诚的教徒,偏不让他平静内敛、具有哲思、温驯谦恭,试试反其道而行之。

这样如何:布兰登经常和两个女儿玩拼字游戏,八岁、十岁的小孩要完成三联词拼写并不容易,但他一看到自己要输就会发飙,并撕毁填字单。

构思时,先把人物放到现实中,想想他们怎样生活,又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布兰登是哪里人?为什么他比米兰达见识广?先从微小特征入手,再逐渐找到具有可识别性的特质是个不错的办法。总之,相信你的直觉。

比如,一个女人总是往手臂上抹保湿霜,然后拍打按摩:没问题,再往深想:她喜欢什么样的保湿霜?她的手臂怎么了?她冬天也得穿短袖吗?大冷天也得穿着短袖工作,她是护士吗?如果你写的是回忆录,可以直接回想人物真实而又无涉主题的特征。

放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想象为其他族裔或者不同性取向的人物,以增强代入感,再仔细全面地审视他们的生活。

但现实情况是,本人是有色人种的作家会不自觉地将人物也局限于本族群体,而白人作家也不太敢把叙事者写成黑人。

不论是叙事者还是其他人物,一旦涉及边缘化群体就会让作家担惊受怕。

我听说有些白人作家因为害怕偶有错漏而伤害到非白人读者的感情,构思人物时会直接将有色人种排除在外,结果所有人物清一水儿的都是白人,反而加剧了小说的种族意味。

所以,不要给你的想象力施加压力和限制,写小说离不开虚构,作家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人都可以,也可以暂不考虑道德层面的问题。

摘自《写作课》一书,由艾丽斯·马蒂森 所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难事  难事词条  他人  他人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不是  不是词条  
大学

 大学校徽——台湾篇(二)

新竹教育大学(新竹,1940年)台中教育大学(台中,1923年)台湾屏东大学(屏东,1946年)台南大学(台南,1899年)台湾台东大学(台东,1948年)台北...(展开)

大学

 一篇纯生信分析的“基础文章”

弗雷赛斯目前有2种课题服务模式:1.提供完整技术路线的中文分析报告(包括原始数据,图片及解读,用户可自行翻译后投稿)2.深度合作,完成从选题到发表的全过程,未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