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语文教学:给课堂放点“水”

□雷德军

 

由于工作需要,我观摩过很多语文老师的课堂。既有我校普通教师讲的随堂课,也有一些外地所谓“名师”讲的公开课。很多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太“干”了!

一是课堂流程“干”。虽然各个老师采用的具体课堂模式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有一套严谨的流程,安排得严丝合缝,很少出意外。一堂课,好像从师生问好开始,就被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走上了一条工业流水线: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教师点评,课堂练习,归纳总结等等,不一而足。在这种课堂上,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像是在举行一种神圣的仪式,不容置疑,不能破坏。

二是教学内容“干”。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好像不是用来慢慢品读的,不是用来怡情养性的,而是专门用来按照某种流程逐项分解的。教师讲标题的作用,首段尾段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修辞的作用;讲如何概括中心事件,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如何分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如何归纳主题思想,如何赏析语言技巧等等。课堂好像成了语文知识的枯燥无聊的堆砌,教师忙着递“砖”,学生忙着接“砖”,而课堂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休闲的空间。

三是教育思想“干”。教师不再是思想的引领者,情感的陪伴者,而是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匠。现在,锁链紧紧地捆缚着一些教师的手脚,后面跟着一群用绳子牵着的孩子。他们本来该像孔子和众弟子一样,在轻风中、古橒下、沂水边,或谈古论今,或击剑高歌,或作诗言志,或品评赏读,微笑、默叹、遐思、神游,身心无拘无束,学习是为了生活的充实,精神的愉悦,道德的提升,人生的成长。而现在,他们只能在书本和试卷堆里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样的语文课堂,即使它有再多的“干货”“含金量”,也是干瘪的、僵化的、没有灵魂的。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引领学生去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去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让生活中的每一次行走,都充满诗意的情怀;去读《论语》《庄子》,去读《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让思想在变得深邃的同时,还要坚信人性的善良;去拜访陶渊明、李白,去拜访文天祥、谭嗣同,让我们知道,在金钱、权势面前,可以站着、躺着,唯独不能跪着;去烟雨江南寻幽探胜,去泰山极顶吟诗抒怀,让我们的视野总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让我们的志向总能站上最高的位置。

那么,该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不再干燥、干瘪、干枯,让它重新恢复生机、绿意盈盈、具有水灵灵的原汁原味的生命本色呢?

我的建议很简单:给它放点“水”。

既然要“放水”,教师就不能一直把控着课堂,给课堂这堵“围墙”抽掉几块砖,扒开一道缝,打开一扇窗,让清风明月进来,让阳光雨露进来,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消化的时间,甚至是笑的时间,让语文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紧皱的眉头,开心的笑容,热烈的发言,精彩的表演。

既然要放“水”,教师就不能一直拿“干货”来填塞课堂,要准备点“水货”。比如,讲到某位作者时,不妨给学生补充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趣闻轶事;当讲解名著时,不妨给学生播放一些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视频资料;当讲评作文时,不妨拿几篇自己练笔的“作品”当作范文给学生读读,让学生点评等等。相信这样的“水货”,一定比你原来的“干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当然,要想这样的“水货”在课堂上能够信手拈来,要求教师一定要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准备。教师自己肚子里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水货”,到了需要的时候,才能掬出汩汩清泉、源头活水,让课堂充满生机。“水货”要想水灵灵的,做到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就必须能把握准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兴趣爱好,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学习、游戏、交往、情感等各个方面,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了解学生。另外,教师不是万能的,每个人的经历、兴趣不同,读书的范围不同,擅长的领域自然也不同。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构建不同于别人的课堂特色。比如,我的课堂上就充满了“刀光剑影”。因为我原来读过很多武侠小说,对里面的人物、故事都很熟悉,也知道很多学生课外也爱读这些书,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经常冷不丁地冒出几个武侠小说的“专业词汇”,让学生大跌眼镜,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有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形象地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时,我就说:“我一辈子最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是这个世界上最占别人便宜的事。你想想,一个作者往往把他多年甚至一生研究的成果或者感悟的道理,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写出来,书里面都是精华、真功夫,而你去读的时候,只需要几天就能把它读完,把里面的精华、功夫吸收出来,变成自己的‘武功’,这就是——‘吸星大法’!”学生一下子愣了,接着便哄堂大笑,有几个调皮的学生还比划起了电视剧《笑傲江湖》里面任我行的武打动作。虽然学生因此花掉了课堂上十多秒的时间,但我相信,我的这个关于读书道理的形象比喻,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事实上,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多年后给我写信,还提到当年的这个比喻,并且说,正是因此而爱上了读书。

既然是“放水”,当然要注意控制好“放”的时间、“放”的力度、“放”的角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为“放”而“放”式的大水漫灌、乱“放”一气,不但起不到滋润课堂、焕发学生“听课”生机的作用,而且还会冲淡教学效果,影响教学环节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准着力点,驾驭好力度,把控好节奏,做到能放能收、收放自如,既不影响课堂这棵大树的生长,又轻轻一点,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栽种上一颗求知的幼芽。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课堂经过这样“放水”,必然能使这道清泉流过学生成长的心田,假以时日,也必然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语文教学:给课堂放点“水”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教师

 南康区赞贤小学2020-2021...

南康区赞贤小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新学期,新希望。在新学期里,我校教学工作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常规进一步落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