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3种立场+5个线索 检视你是什么风格的主管

  经理人为什么会管理不当?软件项目管理顾问杰拉尔德‧温伯格(Gerald M. Weinberg)在分析个中原因后发现,问题多半出在经理人无法以关照全局(congruent)、言行一致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所致。对此,他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3种立场,了解自己、别人与情境

  《温伯格的软件管理学:关照全局的管理作为》(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一书指出,关照全局的经理人,会有意无意地考虑到3种立场,包括自己、别人(或称为“移情作用”)与情境。

  1.自己:经理人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例如,每场会议都想参加的经理人,可能会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无法做好管理工作,甚至无法在专业上有实质贡献。

  2.别人:经理人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和能力。例如,程序设计师虽有能力写出清楚易懂的程序代码,但却拒绝这样做,造成后续测试与维护工作庞大的负担;这时候,经理人就必须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

  3.情境:经理人必须考虑所处情境的现实面。例如,如果坚持沿用过时的管理流程设计,团队成员不论如何努力工作,项目都注定会失败。

5大线索,辨识不当管理情境

  在一般状况下,上述管理作为都是习以为常的事。然而,一旦是处在压力状态下,经理人很容易会情绪失控,让上述3种立场失去平衡,出现“言行不一”的举动。温伯格与他的老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提出了5种常见“不一致”(言行不一)的人际因应方式,作为经理人辨识不当管理情境的线索。

  1.指责型(blaming)

  惯用语:“至少我获得力量,可以猛烈抨击大家。”

  例如,当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指责型项目经理说:“你老是迟到,你从来没有替别人着想。”

  指责者会藉由责骂他人来强化自己,在指责别人时,指责者其实是在说:“我是老大,你什么也不是。”不过,聪明的观察者(具有关照全局能力的经理人)会将指责的重点,当成一项明确的评量,藉此得知指责者的能力有多么不足。

  2.讨好型(placating)

  惯用语:“至少我总是认同大家,并设法让大家开心。”

  例如,当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讨好型项目经理说:“我实在很抱歉,我们有那么多会要开。我会想办法让我们以后不用开那么多会。”

  指责者能够经常愚弄别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害者当中有许多人是“惯性讨好者”:他们通常自尊低落,不太考虑自己的立场,言行举止就像是在说:“我什么也不是,你才是老大。”

  在功能失常的组织里,主管指责部属、部属讨好主管,是相当常见的模式。指责会对讨好型员工造成的伤害包括:讨好型员工可能会同意主管所说的任何事(不论事情有多么不合理);或是憎恨主管,并且有意无意地不认真兑现承诺。

  3.超理智型(superreasonable)

  惯用语:“至少我很聪明。”

  例如,当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超理智型的项目经理说:“《Peopleware:脑力密集产业的人才管理之道》那本书里提到,开会迟到率高达30%时,效率就会降低。”

  超理智行为通常较难察觉,也难以作为判断组织是否健全的评量标准,因为超理智者往往会设法以理性当作挡箭牌,藉以隐藏自卑。在上例中,《Peopleware》的作者根本没这样说,但是超理智者却喜好依据主题,引述权威人士所言。

  超理智型的态度是一个很好的掩饰,尤其是当沟通对象受到正确性、适当性、权威性和深奥思想威胁时。然而,有时候超理智者只是碰巧说对了,毕竟就算是圣贤也会出错。

  4.关爱或憎恨型(loving or hating)

  关爱型惯用语:“至少我支持我所爱的人。”

  例如,当自己偏好的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关爱型的项目经理说:“Amy,我很高兴妳可以来开会。我们真的需要听听妳的意见。”

  其它与会者都知道,如果他们迟到了,经理可不会这么好声好气。乍听之下,关爱者似乎带有讨好意味,不过关爱与讨好的主要差异在于,关爱者针对的是同一个人,而不是针对不同的人。

  憎恨型惯用语:“至少我反对坏人。”

  例如,当自己很讨厌的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憎恨型的项目经理说:“Amy,我很高兴妳终于来开会了。妳很不巧地错过发言机会啰!”

  其实会议尚未开始,Amy也只不过迟到1分钟。更不合理的是,当迟到10分钟的乔治走进来时,项目经理却只是微笑,什么也没说。憎恨与指责不同,憎恨者不会怪罪大家,而是针对同一个人,指责型会把坏事怪罪到大家身上(却不责怪自己)。

  情人眼里出西施,恋人在相爱时,眼里只有彼此;有趣的是,争得你死我活的敌人,眼里也只有对方,欲除之而后快。不论是关爱型或憎恨型的经理人,他们想表达的是:“这根本不算什么,你跟我才是老大。”

  从某些方面来看,爱慕的对象做什么事都对,憎恨的对象做什么事都不对。由于他们眼里只有对方存在,所以当关系发生变化时,原本爱慕的对象,很可能就会转变为憎恨的对象。在职场上,“由爱生恨”比“化敌为友”更为常见,只是憎恨型与指责型,对于项目的质量都没有太多贡献。

  5.打岔型(irrelevant)

  惯用语:“至少我受到瞩目。”

  例如,当程序设计师开会迟到时,打岔型的项目经理说:“你们有看昨晚巨人队的比赛吗?我跟同事打赌赢了,正要找人一起庆祝呢!”

  打岔行为是一种妨碍事情完成的负面力量,因此当组织成员对于达成目标不抱任何希望,或是感到无能为力时(例如,项目即将被取消),打岔行为的次数便会增加,传递出“什么事都不重要”的气氛。而随着更多打岔行为的出现,项目的进展只会更糟,最后导致整个项目彻底失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检视  检视词条  线索  线索词条  立场  立场词条  主管  主管词条  风格  风格词条  
综合管理

 论长虹之困

 临局博弈,谋一子而胜乎?商海勤志,求一将而酬乎?  谋治者,不患事不成,而患势不成。谋治之道似如博弈,善谋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谋势者局清子锁而子子相助,纵然有...(展开)

综合管理

 抛弃竞争和牺牲

 一些理念该抛弃了。这些理念认为如果你贫穷或者你因陷于贫困而为某人效劳,那是神的意旨。这位神,不论是被称为上帝、天父、基督,还是婆罗门,实际上就是这个宇宙的基础...(展开)

综合管理

 林格曼效应:团队使人懒惰?

 1882年,法国人林格曼做了一个“拉绳子”试验,发现团队合作时,大家的表现比单独行动时差了近四分之一,这个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而在现代职场中,如果团队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