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腐女盛行校园:我的孩子莫非成了同性恋?

 在现今这个“耽美”(出自日本,男同性恋漫画代称之一)、“BL”(boy’s love的简称,意为男孩之间的爱,或少年之爱)、“腐女”(出自日本,指喜欢BL,幻想男男爱情的女性)盛行的时代,青少年同性恋似乎已经不再是书上的情节,漫画中的故事了,有人说:“现在学校里搞同性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感,并不是同性恋,而是同性依恋。”

  在家长们视同性恋为猛于早恋的洪水猛兽,远远避之的时候,我们不妨放宽心,这不过是青春期的好奇,怎么能被扣上同性恋的帽子?青春期的性启蒙,多数从十二三岁就开始了,十六七岁时会进入不稳定期,不少青少年会对自身生理产生好奇。当这种好奇通过别的途径无法很好地释放时,一些青少年就觅到了这么一条解决性困惑的新路子——从同性身上找答案。这样的情况不适宜被称作同性恋,被称作同性依恋更为合适。

  很多学生以为自己是同性恋,甚至公然和同性朋友在公共场合做一些过分亲昵的举动,其实他们可能只是伪同性恋。其实,是不是同性恋是可以自我判定的,心理学上把同性当作满足性欲的对象叫做同性恋。由此可见,真正的同性恋是建立在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对异性表示淡漠和排斥,对同性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好感及性欲。

  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寻找同性伙伴的原因,多数并不因为对异性排斥,一些孩子他们之所以对同性比较感兴趣,其实是因为怕与异性交往会受挫,失去了恋爱信心所导致的,也有人对异性排斥是与童年回忆、家庭教育有关。据了解,不少青少年被认为有同性依恋倾向,一方面是因为花季初至,对爱情有着朦胧的感觉;另一方面是父母疏于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过分地阻止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让孩子恐于同异性接触。

  遇到了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家长们切忌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性取向尚未确定的时候,家长怎么可以随意给孩子贴上“同性恋”的标签呢?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可责怪,也不可从道德层面进行抨击,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逆反心理。不妨顺势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困惑,家长来解疑,一起探讨相关问题。必要时,也可求助心理咨询,矫正孩子的观念。

  除了正确的心理引导,还应让孩子参加到各种活动中去,多多介绍合适朋友给孩子认识,让孩子的焦虑程度下降。

  同时,值得警惕的是,其实不少青少年成为“伪同性恋”的原因是模仿潮流。一位教书9年的高中老师说,9年间他曾见过近百对所谓的“同性恋”学生,多数是女生,甚至有着以是同性恋为荣的情况。“我当班主任时,一个女生告诉我其实她对同性并无兴致,不过是将此当成了新奇的潮流来模仿而已。或许因为是文科班,班上基本都是女生,与男生接触比较少也有关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盛行  盛行词条  莫非  莫非词条  同性恋  同性恋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校园  校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