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基于教学实践需求的“菜单式”教研才有效

近日,有学科教研员问:“疫情当下,什么样的学科教研才有效?”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国家、省、市、县各级教研机构均需要进一步下移教研重心,以学校为基地,与中小学教师结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专业指导,使教研工作真正根植于学校,深耕于课堂,服务于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这表明,新时代,基础教研室的职能已经发生了中心转移和重心下移的根本转变。其中,“中心转移”即从“管理”走向“服务”,学科教研员从高高在上的学科教学管理者转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研究者和指导者;“重心下移”即从“仰望星空”的“象牙塔”走向“脚踏实地”的基层学校和课堂,学科教研员要与一线学科教师打成一片,同教共研。

适应新时代教研供给侧改革要求,真正有效的学科教研是基于实践需求的“菜单式”教研。“菜单式”教研本着“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的原则,围绕质量核心,聚焦学校问题,凸显教育热点,注重教研创新。这就要求学科教研员定准位精准发力,转好型创新发展。

一要聚焦问题。疫情以来,“空中课堂”等形式多样的网课,为何引发诟病和非议?直接原因是形式主义,根本原因在于学科教研定位不准。作为一门教育科学,教学问题是学科教研的唯一研究对象,聚焦问题才是学科教研的正途。疫情之下,学科教研要本着“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的原则,聚焦“线上+线下”教学中暴露出的共性或个性问题,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清单,针对问题逐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集中会诊,确保学科教研有的放矢。

二要精准指导。“精准指导”涵义有二:一是把好脉,号准病根,做到问题找准、析因精准;二是对症下药、治好病,做到教学对策精准、切实有效。学科教研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更要坚持成果导向,紧扣学科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及学科规律,研制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精准实施,确保学科指导务实高效。

三要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内涵不仅指工作作风的转变,更深层的内涵是提供优质的教学供给,这是新时代教研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疫情后期,学科教研要践行服务宗旨,摒弃一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行为,为基层学校和学科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供给,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准的教学对策和显著的教研成效,增强基层学校干部和教师对学科教研的满意度,赢得信任和支持。

四要提升质量。2020年高考延期,原因之一就是保障教育公平。新高考改革从“3+3”模式到“3+1+2”模式,从原计划的全面推进到目前的三批14个省、市,新高考改革的步子明显放缓,原因还是公平至上的原则使然。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摒弃“唯分数”倾向,淡化“分分必争”的教育焦虑,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是不可否认的,这正是多地新高考延期推进的主要原因。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稳步推进,既要坚持综合评价的素质导向,又要坚持“分数第一”的教育公平,这是新时代质量为本的应有之义。疫情期间,学科教研要坚持质量为本,研、教、训一体化推进,教、学、改同向同步发力,促进学科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彰显“科研兴教”的魅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研  教研词条  菜单  菜单词条  基于  基于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  需求  需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