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童星梦工厂”怎能成为“钱财收割机”

跨省试镜、赞助出演、台词和形体培训……3年砸下13万元后, 11岁的女儿还没有学到像样的才艺,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家长于莹莹陷入两难。放弃,童星梦碎;坚持,会有更多钱打水漂。有媒体走访沈阳多家经纪培训公司发现,行业门槛低、企业鱼龙混杂、举办假比赛捞钱等问题,可谓层出不穷。(7月19日工人日报)

“出名要趁早”,这是著名作家张爱玲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在社会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当下,流量演艺明星们的吸金效应广为人知,吸引着不少人削尖了脑袋也想挤进演艺圈,迅速走红成名,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纵向流动,赚个钵满盆满,过上向往的生活。自然而然,这样一条 “终南捷径”也波及到了孩子。父母们煞费苦心,一门心思要将自己的孩子打造成“童星”,让他们提前进入演艺圈。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投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过2.2亿的2~12岁少儿中,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每年超过1亿人次;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少儿艺术培训教育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少儿艺术培训机构6995家,其中不乏打造“童星”的经纪公司。

“童星”的经纪公司,就是“童星梦工厂”。而这样的公司,光北京就达上千家。公司不只提供试镜、参演的机会,还包括“人设”形象包装、制作推广软文、微博文案营销等。虽然花销不菲,动辄上万,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因为“童星”是个带有光环的词汇,其背后包含了父母对子女成龙成凤的期待,以及万众期盼的聚光效应。

“1%的童星,99%的炮灰。”事实证明,对孩子的造星投资很可能是个无底洞,并且回报无法具体化,再加上童星经纪公司鱼龙混杂,内部运作体制雾里看花,许多家长的投资都打了水漂,血本无归。更有甚者, “童星梦工厂”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举办不同级别的假比赛,只要家长愿意出钱,参赛就能拿到丝毫没有含金量的奖杯,俨然异化为“钱财收割机”。

2019年4月30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提出,不得制作、传播利用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角色进行商业宣传的非广告类节目。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背景下,很多有个性、有才艺、有颜值的人速成网红,许多家长产生了梦想触手可及的幻觉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批量加工制造出来的“童星”只是揠苗助长的试验品。孩子是纯真纯粹的,过早地被父母灌输明星梦,过早地背负起与年龄不符的压力,过早地被名利裹挟,是不合适的。家长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名和利,不能将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孩子,否则只会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产生负面影响。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发展也是动态的,如果过早把孩子限制在某一领域,孩子就失去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到头来极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孩子的成长阶段需要正确的价值排序,家长们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更不能让孩子放弃学业在“童星”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即便孩子有表演的天赋,也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即使成为明星,也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感知理解的沉淀,否则很有可能“昙花一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童星”,家长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当然,适当地带孩子参加一些大型活动是可以的,但心态必须要放平,能起到让孩子增长见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即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收割机  收割机词条  童星  童星词条  钱财  钱财词条  工厂  工厂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