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校管理莫让“严禁”成“言禁”

当下,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严禁”是一个高频词语。例如: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家教,严禁学生在课间奔跑追逐,严禁任何形式的考试作弊行为……

严禁,即严格禁止。既然是严禁,就应该做到令行禁止,确保“言必行,行必果”,使被严禁的现象、事项、情况等不再出现或发生。然而,被严禁的现象、事项、情况等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或者是稍作停顿后又渐渐地开始“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原因何在?因为在一些区域一些学校中,严禁仅仅或往往是写在纸上、喊在嘴上,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严禁”变成了“言禁”。

如何不让“严禁”变成“言禁”呢?

一是要坚持正面导向,尽量少用“严禁”。

譬如治水,总是用“堵”的办法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堵住了这一处不一定能堵住其他地方。即使是暂时堵住了,也总是提心吊胆,谁也料想不到什么时候水位会猛升暴涨。更何况“堵”到了一定程度,堤坝承受不住压力,很可能一触即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治水必须做到“堵”“疏”结合,以“疏”为主。

事情不同,事理相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要尽可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予以正面导向,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寻找、发现、树立教育教学的榜样,讲教师中的平凡故事、感人事迹,等等。正面导向能够激发教师满满的正能量,让广大教师在积极、健康、愉悦的氛围中尽心尽力工作,尽情享受教育教学的获得感、成功感、幸福感。

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切实维护“严禁”。

不可否认,无论学校怎样坚持正面导向,还是有极少数、极个别的教师会有意无意地触碰“严禁”这条红线。一旦有极个别教师不幸触碰了“严禁”,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维护“严禁”的严肃性,让触碰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应有的惩处。

这样处理,触碰“严禁”红线的教师会心服口服,“吃一堑长一智”,今后会自觉远离“严禁”。广大教师也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红线”将不“红”,“底线”将无“底”,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要坚持未雨绸缪,引导远离“严禁”。

“严禁”是条红线,触碰不得。一旦有人碰触,后果严重。而承担其后果的,不仅仅是触碰者本人,还有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管理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等。学校管理者要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担当,经常走进教育教学现场,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有所预见,提前介入。

事实上,有些触碰“严禁”红线的行为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平常会有苗头或迹象。这也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胆识、智慧、担当、才干,每一位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都应本着保护教师、保护教学、保护学校、保护教育的立场,坚决将可能触碰“严禁”红线的行为或现象消灭于萌芽状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让  莫让词条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词条  严禁  严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