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教师究竟需要写什么样的教案

近日,围绕一直以来见仁见智的教案书写问题,蒲公英网站作者孙光友和李玉柱两位校长分别以《形式主义教案早该休矣》和《实效性教案不可不写》阐述了各自观点。拜读之余,感触良多。

孙光友校长以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的教案改革为背景,批评了当下普遍存在的写教案走形式、查教案走过场现象,强调了形式主义教案纯属折腾,对基础教育而言实为“劳民伤才”,认为老师不用每天都写那些程式化的教案。 李玉柱校长则结合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强调了教案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不写教案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指出实效性教案非写不可。

表面上看,两位校长就教师有无必要书写教案观点相悖,深入学习却不难发现,看似相悖的两个观点,实则是对当下教案书写问题的“共同关注”,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案这一实质问题 。两位作者的辨析,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教案不必写,什么样的教案必须写。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案书写格式相对统一、栏目繁多(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等)、内容繁杂。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一些栏目看似不可或缺,但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实则没有太多必要,许多程式化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遗憾的是,一些教育管理者对教案的认识却依然停留在“格式化”时代,过分强调教案书写的规范,反而给一线教师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这样的教案,书写起来自然是不小的累赘,而且由于内容繁杂,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久而久之,教案便逐步沦为应对检查的载体。

作为课堂的“脚本”和教师成长的“拐杖”,理想的教案必须回归实用性和实效性的本质属性。理想的教案必须做到“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来可以减少巨大的书写量,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尽可能设计出合理的课堂“蓝图”。二来使用时得心应手,让教案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流程、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的重点难点、承上启下过渡语句,足以让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开展。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完全照着教案的预设进行到底,随时出现的“意外”更加需要教师格外关注。面对层出不穷的“意外”,有经验的教师或许可以顺利应对,让“意外”有效转化为新的“生成”。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则有可能一时间感到手足无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或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从而找到理想的应对措施。这时,教师不妨将发生在课堂中的种种“小插曲”记录在“案”,反复咀嚼,以便能够实现快速成长。

另外,用电子还是书面形式呈现教案,笔者以为大可不必过多讨论,因为对于不同个体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究竟需要写什么样的教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教案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者理应站在对教师成长负责、对教育发展负责的高度,拿出教案改革的魄力和勇气。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在教案问题上墨守成规,显然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教师究竟需要写什么样的教案  教案  教案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