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职务“戴高帽”背后的官本位值得重视

近日,有蒲公英评论员撰文称,在教育场域内,“官职化”称呼较为盛行。某教师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师生们就不再称呼其老师,而是以官职相称。还有一种现象更加普遍,即给职务称呼“戴高帽”,如称呼副校长、副主任时,一律免“副”,职能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往往也以“主任”相称。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中小学校,“教而优则仕”亦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教师离开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管理的专业化,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懂教学的领导执掌学校,管理教育,可以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现象的发生。

然而,“教而优则仕”同样有其潜在的弊端,即优秀的教师一旦走上管理岗位,便步入学校的官场体系,视自身为学校的领导,在教师的拥戴与追捧之下,认同高高在上的“领导感觉”,过度地放大自身的“职务”,脱离教学,脱离一线教师,势必让教育管理倾向行政管理,从而淡化业务管理,让学校沦落为“官场”。

在中小学校,对于职务“戴高帽”现象,普通教师刻意为之,学校领导不以为然,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中小学校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在普通老师的潜意识里,学校领导高人一等,这不仅仅是职务的差别,更是职务背后潜在的利益分配所致。“是官强于民”,学校即社会,在校园的一亩三分地,学校领导掌握着充分的话语权、资源的分配权以及教师的评价权。职务就是权力的象征,职务背后就是利益的掌控。在诸多学校,为何评优晋级的首先是学校领导?是因为学校领导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制度设计、评价标准、分配方案过程中带有相对性的角色倾向,而这种倾向就是职务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学校的“职务”与利益挂钩,不仅与“领导”自身的利益挂钩,而且也与普通教师的利益挂钩,如此,“职务”的含金量便被突显出来,对职务的追捧与仰望也就成了理所当然。戴高帽正是顺应官本位的形式,体现学校利益分配的权力导向。

避免学校职务“戴高帽”现象的出现,仅靠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的自律,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唯有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除去学校领导“职务”背后的利益,才能抓住关键,切中本质,才能彻底淡化学校的“官本位”,回归学校的宁静。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教育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学校的领导也不能等同于机关单位的领导,而应突出教育属性,遵从教育规律。学校管理只有坚持“教师第一”,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在校园里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术权威大于行政权威,才能真正地激发每一位教师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向上向好,这才是学校管理的应然状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官本位  官本位词条  高帽  高帽词条  职务  职务词条  重视  重视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