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不要急于给“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泼冷水

这段时间,杭城不少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小鸡、小鸭、小鸟、小马等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占据学校生命教育课堂最普遍的一个方式就是——孵小鸡。随之而来,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备工具,最近成了网上的热销产品。而且“孵小鸡”不仅出现在了校园里,还被孩子们带到了家里,于是,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快乐与烦恼”。杭州滨和小学校长田燕芳认为,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觉知生命、认同自我的教育,不能刻意为之。(6月2日《钱江晚报》)

生命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不少学生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出现如虐待其他动物、轻视自己生命、漠视他人生命等现象。开设生命教育课,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需要常态化。生命教育课要因校制宜、因生制宜,设置具体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体验的场景。学生只有经历无数次的亲身体验,才能够逐步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经历动物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生命状态,感受不同,对待生命的态度也会不同。观察小鸡破壳而出,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眼见雏鸡夭折,可以领悟到生命的脆弱;陪伴小鸡长大,可以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因此不难发现,这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既有意思,也有意义,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称之为“教科书式”的生命教育范例。

只不过这类活动在城市里遇到现实了难题,愁坏了不少的家长。一愁买不到母鸡,二愁小区里不允许养畜禽。如此看来,在城市里设置“孵小鸡”的生命教育情景,的确存在瑕疵,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但这不等于“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没有意义,因而不要急于给“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泼冷水,更不要急于否定“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的价值。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随意给“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贴上“刻意为之”的标签,是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实施与创新的。但凡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其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明确,而且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无论是突出重点,还是突破难点,都是刻意为之。其他教育可以“刻意为之”,为何生命教育却不可?

教育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生命教育也如此,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简单化、去体验化。孩子的教育,总是快乐与烦恼并存。如果因为“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有“烦恼”,就否定其价值,这是把教育当儿戏。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态度、提高孩子经营生命的能力、教会孩子开发生命的潜能,这是生命教育应有的内涵。不可否认,无论是态度的培养,还是能力的提高,抑或是潜能的开发,绝非是在孵小鸡这一过程中就能全部实现的,但这不是因为“孵小鸡”类体验式生命教育缺乏教育力的缘故,而是因为教育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原因。

生命教育离不开体验,离开了体验,就不是教育,而是说教。在体验式教育中,任何情景的设置,都会遇到现实困境,因此,在情景设置时,要备好课,充分考虑与分析体验教育的可行性、普适性、教育性,尽量减少学生体验的难度,以便提高学生体验的参与度。只有体验的学生越多、体验越真实,体验的价值才越大,生命教育的质量也就越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泼冷水  泼冷水词条  小鸡  小鸡词条  急于  急于词条  生命  生命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教育评论劳动教育

 重拾劳动教育的价值

很多在农村初中读过书的80后都有这样的记忆:每学期开学要交劳动工具,每个班都有劳动委员,每周课程表都是有劳动课。劳动教育,并不是多么陌生的字眼,但劳动体验,又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