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不读书当网红是现代版的“伤仲永”

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烦恼不同,今天的95后、00后们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选择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2018年,有媒体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有54%的95后向往成为主播和网红

读了这则报道,我想起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的《方仲永》。与作者王安石同乡的方仲永无师自通,五岁时能“指物作诗立就”,一时轰动乡里。城里人为一睹“神童作家”的风采,纷纷邀请方仲永的父亲进城作客,甚至愿意为此支付好几吊铜板。方父见有利可图,每天用车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读书学习。十几年过去了,王安石有一次回家探亲,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发现昔日赫赫有名的神童,如今已“泯然众人矣”。

宋朝没有“网红”这一概念,方仲永五岁能作诗,在全县具有较大影响力,并能以此赚钱养家,也算得上是一个“网红”级的人物。这样一个“神童”级的“网红作家”,为什么最后“泯然众人矣”?

其实,读《方仲永》一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暗含的一个对比。作者王安石与方仲永同龄同乡,也是“神童”级的人物,史书中对他的评价是“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但王安石没有像方仲永一样,走当“网红”的赚钱之路,而是凭借自已的发奋苦读,成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垂青史,而方仲永的名字后世又有谁知道呢?如果有人知道的话,也是沾了王安石的光。

在我看来,95后、00后弃读书去当“网红”赚钱,与方仲永当年的遭遇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小小年纪能在网络直播中妙语连珠、左右逢源,赢得众人的围观和喝彩,说明他们有语言和表演天赋,堪称这一方面的“神童”,但是如果他们也像方仲永一样,不学习、不读书,仅凭这点小小的天赋去赚钱,最后也难逃“泯然众人”的结局。这不是他们的宿命,是不读书的必然结果。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现代社会变动不居:十几年前看好的赚钱职业,如今可能一文不值;当今社会走红的职业,几年后可能不复存在;昔日不赚钱的冷门职业,如今可能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记得80年代刚刚参加工作时,粮食系统职工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粮校毕业的同学参加工作后工资比当教师高了一大截,许多教师也因此转行去了粮食系统。如今怎样?那些当年在粮食系统工作的同学或转行的同事,有的下岗成了个体户,有的工作无着落,工资仅能维持生活。

网络直播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职业,谁能保证这一职业永远赚钱?如果这一职业将来不赚钱或者不存在了,这些没有读书的“网红”们将如何应对?若重新选择职业,没有文化知识作根底,不具备职业适应能力,能应付得了吗?

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越来越要求从事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和适应职业变动的能力,要想在未来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读书求学不可。当年认为读书无用,炮轰“高考作文很蠢”,庆幸自己没有上大学的韩寒后来也改了口,他去年在微博中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改变这一现实,一是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以孩子的天赋为筹码,把孩子当成赚钱的工具,要把孩子从网络直播的陷阱中拉回来,回到学校,回归课堂,让孩子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二是要通过身边的典型事例,破除孩子“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理性对待“网红”这一职业,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读书提升素养,提高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书  读书词条  现代  现代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