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学生不会讲故事倒逼语文教学改革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6岁前会讲故事的孩子,进入学校后,学习和社交能力都比较强。孩子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甚至跌宕起伏,需要良好的记忆力、出色的想象力、优异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充分的词汇积累,还要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及敏锐的价值判断力。这些都是认知能力的关键要素,有了这些要素,孩子在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会受益终身。但是,目前来看,许多中学生、大学生甚至进入社会的成年人普遍缺乏讲故事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能读善写、善听能说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语文,却不会读、不会写、不会说,参加应聘不善表达,参加工作也不善交流,这样的语文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生活中,侃侃而谈的人往往令人佩服和敬仰,这就是“说”的魅力。讲故事,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素养之一,对于学生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缺乏讲故事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深刻折射出现行语文教学的诸多问题和弊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学习的应有轨道,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读写而轻听说,重课内学习而轻课外实践,导致“哑巴语文”“聋子语文”的出现,造成学生听说能力的缺失,不会交流,不会表达。这样的语文教学如何能够培养学生侃侃而谈的语文核心素养?

破解这一难题的治本之策在于摒弃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积极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切实改变现行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重课内学习轻课外实践的弊端,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培养适应学生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来,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首要的是转变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教为学,变讲为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针对学生讲故事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学中要着力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如开展故事情节的还原性复述或者创造性复述等,培养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其次,可以开展课前五分种演讲活动,让学生自选专题,自主表达,或叙述,或评论,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养。

二是大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语文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要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生论坛、课本剧、主题演讲等,培养学生敢讲、能讲、善讲的能力。本地一所高中,针对学生不善于表达的弊端,开展了大课间演讲活动,学生轮流做庄,三五成群,自定主题,自主演讲,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语文评价改革。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学生不会讲故事,关键在于现行语文评价尤其高考和中考缺乏听说能力的考核。因此,要改革现行语文评价机制,将听说表达能力纳入语文教学评价之中,以考促讲,促进学生提高讲故事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倒逼  倒逼词条  讲故事  讲故事词条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词条  不会  不会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