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如何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近日,一段高三学生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打电话向家长哭诉的视频引来多方关注。距离2019年高考仅有十多天,学生们的复习备考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临近考试,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入。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高原现象”,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学生会出现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这是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的一种心理挑战,也会因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高低而有“症状”的轻重。高考临近,学生出现“高原”反应不足为奇,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对此,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其克服“高原现象”,共同度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

首先,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都应认识到,学习的“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已经进入极限或出现反弹,走出高原期后,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还有可能提高。因此,面对“高原反应”,应引导学生坦然面对,正确归因,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快跨过“高原期”,从容应对高考。

其次,这个阶段的复习备考应劳逸结合,坚决反对“疲劳战”。学生应该与老师和同学保持沟通,当出现类似“高原现象”或其他心理不适时,应主动及时向老师反映,积极寻求帮助。同时,学校应在此阶段开展集体的趣味性活动,以放松为主,淡化竞技色彩。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趣味体育活动,集体看一档娱乐节目或体育比赛,以班为单位到运动场散步半小时等,目的就在于降低学生的心理疲劳,缓解学生的“高原反应”。

再次,要注意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在此阶段,学生应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放平心态。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和已经为数不多的测试检验中,将自己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以点滴的进步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尽快克服“高原现象”带来的挑战。

最后,学校应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已是很多学校针对高考备考的“指定动作”。心理老师会加强针对学生的心理意象训练,引领学生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在晚睡前在头脑中清理和思考一遍,进行无纸笔训练,这样会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融合,使知识点、连接点、生长点织成一张张网,进而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高原现象”提供多样的、不同层次的突破口。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承受着心理压力。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会为学生轻装上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原  高原词条  克服  克服词条  现象  现象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