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的教师在赛课中能获奖,教学成绩为什么不高呢?

正常情况下,教师教得好,学生的整体成绩也应该与之匹配才对。但却经常听有的领导或教师说,某位教师课教得不错,但学生的整体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这种怪现象的存在,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常态课效率不高。领导或教师评价某位教师课教得好的根据,一般是因为某教师参加过省市县赛课,获得过优质课奖励。其实,老师赛课中获各级奖励,很多时候并不是授课者一个人的本事,往往承载着很多人的心血,“剧本”有人帮着写,“道具”有人帮着制,“演出”有人帮着导,有时候授课者充其量就是个“演员”罢了。如果只凭某位教师在赛课中获奖,就判断他课上得好,未免有些武断。真正能检验教师上课效果的是一节节常态课。平时没人指导,教师自己精心备课,能够上出精彩的常态课,才说明教师课上得好。人们常说的某位教师课上得不错,成绩却不好,很可能是他在赛课中获奖了,但常态课的效果并不好。

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并不是智商,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懂就问、有错就改、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复习归纳,等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缺乏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试想,如果教师不注意组织教学,只顾自己教,学生不专心听讲,甚至开小差、做小动作也不去理会,课上得再好有什么用呢?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眠》中写过一句话: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些学生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不及时督促,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违背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成绩怎能提高呢?

缺少有效的个别辅导。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内容,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不同,需要的时间及帮助也不同。如果忽略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再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业水平,是不现实的。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会使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治疗一样,教师也应该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照顾到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个别辅导是教师施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上得再好,也有跟不上“大部队”的学生。课后缺乏有效的个别辅导,整体成绩自然不会高。     

以上若一方面问题存在,都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成绩。若几方面都存在,整体成绩将会更糟。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整体成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立足日常工作,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机地融合在课堂中,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用非智力因素来激活智力因素;三要有爱心,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能  中能词条  获奖  获奖词条  有的  有的词条  成绩  成绩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