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丧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学生的课业焦虑

我的语文课代表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女孩。她的笔记本很有意思,封面是一只可爱的肥猫,肥猫说:“不努力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是真的不行。”如果不了解这个学生,我恐怕要误会了。

丧文化在孩子们当中非常流行,这是一种消极的,但却又莫名的有着迷人气质的文化。丧文化的流行与经济增速下滑和社会阶级固化有很大的关系。年轻人越来越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和命运。也许,他们还没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会压力:婚姻、房子、就业、二胎、养老等。但是,这是一个互联网超级发达的时代,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阅尽世间百态。

除去现实的压力,丧文化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嘲的心理。当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出现巨大落差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一定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时,自嘲便成为对抗焦虑的手段,自我嘲讽可以避免其他人的嘲讽。“我都承认我就是个废柴了,你还想怎样!”我想那句“不努力一下,你怎么知道你是真的不行”后面应该还有一句“万一行呢”。

丧的背后是无意义感,是焦虑和孤寂。说实话,我能理解孩子们的丧。面对纷飞的试卷和写不完的作业,真的看不到尽头。尽管我已经大学毕业十年了,我依然会被参加高考的噩梦吓醒。高考迫在眉睫,可自己却还是一事无成,知识储备不足,成绩没有提高。这样的自己他们也不喜欢,于是,他们自嘲,他们丧。自嘲后,他们依然干劲满满,依然会努力地学习每一门功课。

但是,也有的同学却真的就此沉沦,干什么都没有劲,甚至什么都不干。我尤其“佩服”什么都不干的同学。每天上午加上早读有五节课,下午有四节课,晚上还有长达三个小时的自习,他能坐一天的冷板凳,上课不听讲也不说话。我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熬过每一天的。同学,别人的丧只是说说而已,你却当了真。

你一定还记得,小学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坐你隔壁的班花哭红了眼睛,你安慰着她,庆幸自己考得还不错。但是,发成绩单的时候,你发现班花只是考了第二而已。你明白了吗?生活中有些人爱谦虚,她说的“没考好”和你的“没考好”不一样;生活中有些人爱自嘲,他说的“不努力”和你说的“不努力”也不一样。

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能明白,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收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业  课业词条  焦虑  焦虑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流行  流行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