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课堂革命”应回归课堂原点来审视

此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自教育行政最高层的“课堂革命”集结号,让广大教育者再次感受到课堂改革的春天即将到来。有专家断言,2018年注定是课改大年。

那么,2018年,呼之欲出的“课堂革命”该走向何方?我认为,要厘清这一问题,必须回归课堂原点来审视。

课堂教学价值来审视,“课堂革命”应走向学科育人的核心素养。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锻造生命,提升生命智慧,是教育的本真。 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核心素养时代课堂革命的根本原则。要落实这一原则,就要推进课堂从知识本位的学科教学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科育人,坚持以学生为本、发展为本,融知识构建、思维对话、能力达成与精神锻造为一体,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智慧,真正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演奏出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章,演绎不可重复的精彩故事。

课堂教学内容来审视,“课堂革命”应走向课程整合的跨学科教学。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素材和手段。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丢掉了鲜活的生活。失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课堂革命”要实现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科育人,就要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打通教学与生活的壁垒,实施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求知,在大量的主体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要加强学科内的课程整合,更要加强学科与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去感受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方式来审视,“课堂革命”应走向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基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从知识本位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时代深度学习的体现,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

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源于学生认知的障碍点、思维冲突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强调四类问题探究:记忆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聚合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价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发散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与创造能力。这样,变知识为本的碎片化学习为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就有效避免了碎片化学习零敲碎打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公民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来审视,“课堂革命”应走向智慧共生的嵌入式评价。学生有无发展或进步,是衡量和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这样的课堂即便再精彩又有何用?不关注学,尤其不关注学的效果,是时下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也是“课堂革命”的瓶颈。

学习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应知应会。“应知”比较适合用纸笔测试来评价,“应会”比较适合用表现性任务来评价。无论是纸笔测试还是表现性评价,都必须给予学生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课堂革命”必须将与教学同步同向的嵌入式评价贯穿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达到成果共享、智慧共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只有不让遥远的地平线从视界中消失,我们的脚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以学为本,为学而教,这应当是核心素养时代“课堂革命”的正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堂  课堂词条  原点  原点词条  审视  审视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革命  革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