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大学课间点歌,充满了温情与暖意

近日,一条关于“毛概老师开通课间电台,为学生们点歌”的新闻在江西理工大学校园里传得火热。原来,该校的一名毛概老师通过短信让同学们点歌曲,然后在课间播放。据老师介绍,点歌是学生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学生所点歌曲的感情基调往往与学生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了解学生的心境为师生沟通打下了基础。(10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哲学博士、毛概课、大学讲师,这些词汇给人的首要印象是冰冷呆板,因为学科的专业性与系统性,往往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高高在上。但是,江西理工大学的讲师却通过课间休息电台点播的歌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专业的哲学课程及老师变得温情而充满暖意。

课间时分,教室播放歌曲,在诸多校园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有的学校校园广播统一播放,有的班级教室多媒体统一点放。这是缓解紧张学习情绪、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形式,也是活跃课间氛围、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措施。

值得称道和学习的是,这位教师在课间播放音乐之时,却加入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歌曲不是固有的曲目,也不是教师随意定制的,而是由学生自由点播的。点播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彼此了解的过程,是彼此心灵相通的过程,这个过程胜过听歌活动本身。

师生的情感交流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信任自己的老师,对教师充满情感的认可,才能真心爱上课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同样的道理,一位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只有真正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达到师生心灵的融合,才能实现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思维的相通。

哲学课程,历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距离。概念化的说教、深层次的讲解,显然不能让学生完全认可与接受。要想让学生学好,教师就必须深刻理解学生,重新认识学生。现在的学生思维开放、头脑灵活、视野开阔、情感丰富,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关注什么,才能找到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认知的切合点,才能契合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自己的哲学课程充满丰厚的感情基础。

歌曲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舒展性灵的途径。不同的歌曲适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歌曲传递不同的声音、释放不同的心境。大学生崇尚流行歌曲,正是因为其表达的丰富内涵,与其生活的情境、情感的依附、内心的思考,存在着诸多相通之处,拥有共鸣的空间,因而,教师从学生定制的歌曲之中,可以触摸学生的心弦,走进学生的心扉,达求心理的共通。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与认知关联,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让课堂更加接地气、有底气,深受学生喜欢。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点播歌曲事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事大。教师没有硬性播放歌曲,而是把歌曲的选播权交给学生,这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也是师生平等的理性表达。这样的点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格的平等、教师的尊重,能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找到自我存在感,这是超越点歌之外的附加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间  课间词条  暖意  暖意词条  温情  温情词条  点歌  点歌词条  充满  充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