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制定校本研修计划需有专业思维支撑

新学期开学之前,一些地方中小学会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这样的安排已沿袭多年。据了解,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前,这样的“培训周”主要用来组织教师集中政治学习、做好开学准备工作等。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成了“培训周”的主要活动内容,且成为全学年校本研修的基本调子。

为做好全学年第一阶段的校本研修工作,相关中小学校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需要提前规划,研制全学年的校本研修工作计划,整体安排各阶段的具体活动。笔者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缺乏明确的主题,各项活动之间联系不紧密;二是缺少对制度和机制的安排,难以保证实效;三是缺失对研修成果的评价设计,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内容和主体等;四是缺乏研修过程的质量保障。每周都安排活动,次数虽多,但每次时间过短,且内容多粗疏空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有效的校本研修计划,是提升研修质和量的首要任务,校长和教科研主任不可草率为之。笔者认为,做好校本研修工作需要专业思维。

第一,要摸清校本研修的真实需求。一个完整的教师研修项目包括调研需求、设计方案、实施研修、评价效果等多个基本环节,而调研需求是第一步的工作。在制订校本研修计划之前,校长和教科研主任必须知道学校发展的弱项、教师发展的短板、学生发展的亟需等,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校本研修的主题,再细化为本学年各阶段校本研修的专题。

第二,要处理好整体与阶段的关系。校本研修解决的是本校的现实问题,不能仅仅落实区县教师培训有关校本研修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校长和主任聚焦弱项、短板和亟需,提炼出一学年的研修主题,但也不宜过多,一般2至3个即可。主题过多就易“散”,难以深入,难有实效。围绕每个主题,应该安排递进式的阶段专题研修活动,间周进行,前后连续。

第三,要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和机制。制度具有规定性,是保障,而机制是为了优化制度执行,提升工作绩效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建立校本研修的需求研判、方案生成、研修开展、考核评价、全程监控及结果应用等基本制度体系,以确保针对性、实效性。而在校本研修机制方面,也应包括导向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第四,要落实校本研修监控和评价。校本研修的监控,需要贯穿调研需求、设计方案、实施研修、评价效果等几个基本环节,包括监测和控制,旨在需求准确、方案务实、实施有效、评价提效。校本研修的评价,需要具有全程性,即以“前测”为基调,以“中考”求优化,以“后评”验成效。同时,还需要重视监控评价的结果应用,以深入推进。

第五,要细化阶段专题研修活动。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比较笼统,只将具体活动安排到周,没有到日、到活动开展时间,一般在活动开展前几天才通知到有关人员。这样的活动安排,因准备不足往往导致参与者仓促应付,研修效果难以保证。因此,校本研修计划应尽可能做到细致化、入人心,要给足参与者的准备时间,以准备求成功,以细节保质量。

校本研修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这已成为业界共识。它也是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发挥和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重点所在,校长和相关处室主任必须用专业思维来研制校本研修计划方能收到好的成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校本  校本词条  研修  研修词条  支撑  支撑词条  制定  制定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