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生活动设计的三种境界

五四青年节当天,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在宽幅红布上签名,用以纪念青年人自己的节日。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开展纪念活动,时间节点的选择是非常恰当的。

但对于这种活动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首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活动手段,譬如,采用网络专题讨论、网上签名、视频会议等,既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又能节省费用和资源;其次,由少数人组织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会有被动的感觉,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影响,不符合现代治理的原则;最后,无论从什么角度,都很难看出签名与“民主与科学”的关联性,如果活动组织者为了活动而活动,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教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实现预期效果,组织者必须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的活动设计。根据活动的科学程度和实际效果,可以将学生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种是盲目活动层面。活动组织者不了解教育规律,对活动目的、活动方式、活动效果都是盲目的,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有害无益,是最低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早操,集合就需要半小时,而活动时间不足一刻钟;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轮流“站岗”,对于活动目的却没有一个人说得清;还有诸如千篇一律的灯箱广告、兴师动众的签名活动、劳民伤财的大赛……这种活动的突出特征是忽视主体需要、忽视社会环境,活动方案几十年不变,是办学质量低下的重要表现。

第二种是有效活动层面。活动组织者目的较为明确,载体选择也较为恰当,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只要具有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多数活动都可以达到这种要求。事实上,多数教育活动都具有两面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对负面影响具有预见性,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就拿体育运动来说,一方面要增强学生体质,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受到损伤。

第三种是高效活动层面。实现活动效果最大化,活动投入最小化,这是活动设计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靠一个模式、一种方法可以实现的,需要设计者在实践中形成创新能力。最好的活动效果是,不仅要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还要有较高的“附加值”,实现“一石二鸟”的效果。说白了,就是花一份钱,办三件事。譬如,通过精心设计的语文阅读,不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这就是一种艺术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生活动设计的三种境界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词条  境界  境界词条  设计  设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