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孩子任性出走,症结何在

家住德州德城区后园村的汤女士因为孩子期中考试没考好,说了孩子两句,没想到孩子居然离家出走,还爬上装有货物的火车。(11月23日齐鲁晚报)

几天之内,多起中小学生出走的新闻见诸报端:11月19日,内蒙古包头14岁女生独自乘坐动车从包头到呼和浩特随后失联,事发前,她曾因学习压力大而休学;11月20日晚,重庆巴南一7岁男孩觉得父母偏爱弟弟,5个月内离家出走四次。显然,这些中小学生绝不是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背后的症结值得关注。

审视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要么因为学业压力不堪重负,要么因为二胎放开后心理不平衡。这些学业和成长中的烦恼,对儿童而言,很容易使其思维转不过弯来。如若缺少必要的引导,做出极端行为便在所难免。再者,没有人的成长会一帆风顺,有波动曲折是正常情况,但一遇到挫折就离家出走,这种不妥行为背后,显现出的不光是儿童心理不成熟的问题,更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

先说学业压力。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中小学生出现极端行为,已非个别案例。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并未销声匿迹,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结果学生在各科作业当中疲于奔命,身体上的负担逐渐转为心理上的负担,加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学生心理压力无法舒缓。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而到那时,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再说家庭压力。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不少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原因指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减少。一开始,父母多半以为是孩子的小情绪,不以为意,等到孩子做出极端行为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再做任何解释,孩子也很难听得进去。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父母身心疲惫,孩子也是如此。

显然,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的背后是个社会问题。问题的指向,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压力没能有效疏解,二是为人父母没能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归根结底,都源于孩子的心理诉求未曾得到关注。

因而,只要这一现实不曾改变,类似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就难以遏制。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关注儿童心理状态,不刻意夸大儿童的心理反应,也决不能忽视对儿童心理反应的关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洞悉儿童的所思所想,避免其任性出走等行为的出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孩子任性出走,症结何在  症结  症结词条  何在  何在词条  出走  出走词条  任性  任性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