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校放鞭炮庆祝“高考取得好成绩”是陋习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些认为考得不错的学校,会以放鞭炮的方式庆祝,响声一般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高考取得所谓的好成绩,是否值得庆祝权且不说,单说这种庆祝形式,就屡遭诟病。

其一,污染环境。放鞭炮是一种陋习,制造了噪音,污染了空气,影响了市民休息。前两年,南京某高中用撼天动地的鞭炮声来庆祝高考取得好成绩,影响了市民的休闲,一些市民受不了,纷纷报警,警方对学校燃放鞭炮的行为进行了制止。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神圣殿堂、建设精神文明的摇篮——学校,应当为市民做表率,防噪音、防污染,怎能只顾一时痛快,成了雾霾的帮凶?

其二,浪费经费。放鞭炮其实就是在烧钱,几千甚至上万块钱,“叮叮当当”一阵子化为了缕缕白烟,没有任何意义,不如用来购置图书、更换教学设备、捐助贫困生……学校有限的经费应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如此铺张浪费,有违“八项规定”要求。

其三,体现了片面的教育观。学校之所以如此庆祝,大都是因为有几名学生考上了清华或北大,抑或一本上线率较往年有所升高,在区域内学校排名靠前。尽管学校认为值得庆祝,但事实上成绩并不理想。就拿我们当地一所学校来说,一本上线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绝大多数学生分数仍在一本线下。学校为高分考生庆祝,无视众多低分学生及家长的感受,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观。谁也不能苛求一所普通高中把所有学生都送进重点大学,但要求学校对低分考生给予同样的尊重是不过分的。如果学校、教育者眼中只有少部分人,不能面向大众,只有分数、升学率,没有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畸形的。

学校办学要静下来,不仅指办学过程要静,审视办学效果也要理性、冷静。热衷于喧闹的学校,缺少品位,缺少底蕴,缺少文化,给人的印象是浅薄的,也是办学不成熟的表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陋习  陋习词条  鞭炮  鞭炮词条  庆祝  庆祝词条  取得  取得词条  成绩  成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