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什么要有寒暑假?生命需要栖息,灵魂需要等待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宋代诗人王令的一首《暑旱苦热》把夏季的“暑旱之甚,酷热难当”描述得仿佛伸手可触。又是一年暑期,各类学校都放假了。但是,很多地方的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考的压力之下,通过集中补课、给学生安排电视学习内容等方式,试图把炎热的暑假也变成备战高考的战场。其实,炎炎夏季,给学生放假是有依据的。

讲具体依据前,我先简述一则叫《让灵魂追上身体》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的经历。

他雇用了当地的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深处走去。那群土著居民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土著居民停下来等他。

一连过了三天,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以偿平生的夙愿,好好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这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

经过细致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到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他们的部族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表情庄严地回答了探险家的问题:“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他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认为这是他这次探险中最好的一项收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全力以赴,让灵魂跟得上行动,浑身充满冲劲,这的确是真正用心做事最美好的境界。当应该休息时,则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机会。

近代学制和班级授课的创始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学校的教学按学年来组织,每学年又分为几个学季,建立了放假制度和学习组织。放假制度的建立,不就是让学生的灵魂追得上身体吗?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夏季是一年中天气变化最剧烈、最复杂的时期,特别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雷电、冰雹、大风、洪涝、干旱等也都多发生于此时。

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重要影响。人在高温天气下通常会萎靡不振、昏睡乏力、烦躁、易怒,大脑皮层机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降低,思维紊乱。

因此,高温天气会让多数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记忆力变差,容易遗忘,学习效率不高。

除了天气原因,暑天学生在校安全和管理也存在很多隐患。比如,狂风暴雨,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安全就极其不放心。再如,食堂的管理难度也很大。高温条件下,食材容易滋生病菌、细菌,如果学生伙食卫生不达标,则会导致一些疾病的流行,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第三,学生在校往往集体住宿,每个宿舍的人数从几人到十几人不等,这样的“高密度”下,学生的生活起居会因为高温或潮湿而更加不适。

但是,放假回家,学生是不是就不再学习了呢?部分学校甚至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假期补课,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懂学习规律,同时把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或者与他们政绩相关的考试成绩所致。事实上,学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暑假是孩子读那些“无字书”的最好时光。先贤早就教导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夸美纽斯在最早建立“放假制度”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划出集中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支配,去游山玩水,发展自己的特长,站在书本之外为生命奠基。

学校为什么要有寒暑假?也许因为生命需要栖息,灵魂需要等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需要  需要词条  寒暑假  寒暑假词条  栖息  栖息词条  灵魂  灵魂词条  等待  等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