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为什么“师德”的聚光灯下见不到活力四射的教师?

几年前,我曾有幸到北京参加了一次由一家民间组织承办、一项公益基金承担费用的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培训原本安排了很多内容,但开班没几天就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据说主要是一些人对我们“乡村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怀疑,说“你看他们一个个脚上穿着皮鞋,手里拿着数码相机甚至DV,又都能歌善舞,这根本就不可能是乡村教师!”因此,一些原本慨然应诺的机构取消了赞助或合作,于是安排的许多活动只好取消了。

这件事耐人寻味之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乡村教师又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如今,穿了皮鞋、拿了DV不可能是乡村教师,能歌善舞不可能是乡村教师,那么乡村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木讷呆板、蓬头垢面、破衣褴衫、无知可笑,就像当年进城的“陈焕生”,那才是乡村教师?难怪一些好心肠的助学者总是给乡下学生捐助书包、笔盒、旧衣服,原来在他们心目中“乡下”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的状态!

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舆论中的教师形象应该什么样,这关乎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期望。在媒体的宣传和社会的关注中,能走进“师德”的聚光灯、登上“师德”光荣榜的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总是带病上课的教师、被家属背进教室的教师、坐着轮椅的教师、倒在讲台上的教师……似乎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似乎教师的“师德”与健康健全的身体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得兼”。

为什么“师德”的聚光灯下见不到活力四射、才华出众、学高八斗、思想深刻的教师?不是没有这样的教师,而是这样的教师通常进入不到“师德”评选者的视野。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更是育人,像上面所举的那些“师德标兵”确实能感动学生,但真正能影响学生终身的教师却一定是能兼学者艺术家思想家于一身的“通才”型教师。可这样的教师却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如果他们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形象,还会被人指指点点或满腹狐疑:“这不可能是教师吧?”

把好教师的形象总是定位于“带病上课”,这其实是一件应该引起社会深思的事情。首先,教师为什么要带病上课呢?这是不是人性关怀的缺失?其次,高尚的“道德”为什么总要以付出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其三,我们的教师似乎总是处于不健康状态,或者说只有处于不健康状态才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关注,那么我们的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中又缺失了什么呢?其四,我们总是让身体有严重问题的教师痛苦地撑持在讲台上并以此作为塑造“师德”偶像的条件,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怎么样的阴影呢?他们将来还会愿意当教师吗?其五,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与舆论氛围中,有学识、有才华、有思想的教师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一个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其实也能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但愿“好教师”的形象不再只有带病上课的教师,但愿社会能够早日重塑 “好教师”的形象,让健康、阳光、才华出众的教师形象走进人们的视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聚光灯  聚光灯词条  师德  师德词条  四射  四射词条  活力  活力词条  不到  不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