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高考改革需更多地考虑农村孩子实际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在《关于强烈呼吁教育改革政策科学合理的建议》中指出,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

我认为贺优琳代表的意见是对的。细观教育部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基本上没有跳出“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思路,只是在高考科目与分值上做文章,实际上并未触动高考制度的根本改变,反而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

因为农村考生语文、英语学习条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现在这些科目分值增加,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他们进入高校的困难。而且,我们的乡村学校,连像模像样的外语教师都不容易配齐(语文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如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相对较难。还有,英语一年两考,看起来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但事实上,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除了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学科水平,会有多大差距呢?考两三次的变化,是不是会增加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无论哪国语言,都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媒介,只有使用才会娴熟。如果我们的教学改革指向的不是应用,而只是应试分值,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至于将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作等级考试的问题,以江苏这些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为例,六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看起来为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实际上为了学生的这六门学科能获得优,能在高考的总分上增加三五分,有多少学校不是在考试前几个月将其他学科教学给放下来,一门心思组织学生积极备战会考的?只要有考试,哪怕分值就是一分,也会增加学校和学生的负担,只要价值取向不改变,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变革,不可能提升学生这门学科的素养。

有人说全国统一试卷会更好地体现公平竞争,如何公平?是全国划定同一的录取分数线,还是不同的省份划定不同的分数线?如果各省分数线不一样,公平吗?全国一样就公平吗?就算同一地区录取分数线相同,对该地区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距的城乡学生来说就公平吗?

还有一个问题是“文理不分科”究竟会减轻学生负担,还是会增加负担,是不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脑神经科学研究证明人的遗传基因是有差异的,这差异自然会决定人的学科学习效果的差异,高考改革是不是可以无视这样的差异呢?如果无视这样的差异,结果就如贺代表所言,贫穷的农村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长时间被边缘化,之前的自主招生,对个人素质的重视已经加大了城乡差距,随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此次新高考改革的某些政策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乡村学子负担,加重他们考进大学的难度。

我们都清楚,教育的功能不是教会学生解几道题目,寻求“标准”答案,而是为了发展人,成全人,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拓展人的视野,形成个人的思维品质与价值取向。

因此,高考改革不能只盯在分值和科目设置上,而要从人的生命成长着眼,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至少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尽可能为乡村孩子多提供一点机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实际  实际词条  考虑  考虑词条  农村  农村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