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作业设计须强化“学困”关照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教师必须保证作业时长不“超限”。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既要保持日、周作业总量适中,做到耗时科学合理,又要协调其他学科,避免互相挤占,做到统筹兼顾,保证日、周作业总时长不过量。如此,作业目标才能有效达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测算作业时长时,多是大而化之,一“估”了之,往往以“会而快”为标准估算作业时长,对“学困生”缺少关照,忽视了“平均完成时间”,对“学困生”缺少关照,导致“学困生”“困”上加“困”。“学困生”转化是教师的要务,也是评价教师的价值标尺。目中有人,照顾全体,重点关照“学困生”作业效能,是作业设计的题中之意。

“会了不难,难了不会”,作业难度因人而异,也决定了完成作业的时长。同样难度的作业,学优生无需帮助,用时很短;“学困生”需要辅导,用时较长。基于此,教师可以在不伤害“学困生”感情、不打击其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分类设计作业,保证“学困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宜分类的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困生”之“困”,设计中等难度的作业,保证“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时长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际上,在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据“双减”政策,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部分作业。这样,学生作业总量不变,但他们在家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应减少。教师要参考课堂教学效果等因素,在给学优生设计拓展性、提升性作业的同时,为“学困生”设计“家”“校”作业:把难题留在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答疑辅导;把如抄写等基础性作业带回家,确保学生无障碍完成作业,缓解“学困生”家庭辅导负担。

以生为本是作业设计的应有之义。采集作业时长、难度信息可为科学设计作业提供重要参考。作业量大不大,作业难不难,不能仅由学优生定夺,更应听取“学困生”的意见。教师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数据统计等方式,精准采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据此完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优化作业时间管理,进一步提高作业的质量效能。

总之,根据教学实际,强化“学困”关照,设计出数量精准、难度适中的作业,才能确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业设计须强化“学困”关照  关照  关照词条  强化  强化词条  作业  作业词条  设计  设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