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须强化过程管理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集体备课早已超越观念和制度,成为学校的行为习惯,承载着“校本教研”“教师文化”的理想寄托。然而,走进中小学校,集体备课中的一些现象不容忽视:一些学科教师不足,导致集体备课有名无实;集体备课变成任务分工,成为“拼盘式”合作;个体“搭便车”现象严重,引发集体懈怠;集体备课等同于听课评课,就事论事,缺乏深度。(12月19日 光明社教育家)

随着教育理念与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有观点认为集体备课的提法或做法已经过时。事实并非如此。诸多教育实践证明,集体备课不仅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但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备课的状况不容乐观: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不备课,只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并没有形成思想交锋、集思广益的浓厚研讨氛围。媒体报道的集体备课有名无实、集体懈怠、缺乏深度等现象早已存在,甚至比比皆是,校领导、老师对此也见怪不怪。

大家都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却都不太愿意落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责任缺失有关,也与管理机制有关。很多学校都制定了校本教研或教学管理制度,比如集体备课的“六个定”,即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案、定分工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与教师的个体差异、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还与学校过程性管理缺失有很大关系。

作为一种管理形式,集体备课本身不存在对错。在集体备课相关制度日趋健全的情况下,只有强化过程管理,加大推进力度,才能达到预期效益。

第一,行政蹲点。原则上学校行政干部包括校级领导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按照学科组的工作安排精心准备,并安排专人记录备课过程及发言要点,作为教师业务评价的过程性材料。

第二,检查评比。借鉴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评比,如先进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学科团队评审等,定期举行校内学科组之间的活动交流,展示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情况,可以聘请专家对学科组常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并分出等第,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第三,捆绑考核。各校可以采取捆绑考核的方式,对学科组老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在确保整体推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兼顾具体班级的考核,但要合理确定比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备课  备课词条  实效  实效词条  强化  强化词条  集体  集体词条  过程  过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