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治理校园欺凌须打好“问题少年”矫治“攻坚战”

近期,发生了多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欺凌事件:四川绵阳,一名13岁女生被另外几名女生轮番扇耳光、用脚踩头,施暴者边打边威胁“不准报警、告家长”;河南鹤壁,一名16岁女生长期遭受校园欺凌,施暴者还与他人视频通话炫耀,被欺凌女生几乎精神失常;江西南昌,一女生被多名学生扒掉裤子,并被逼迫喝下不明黄色液体……

校园欺凌事件触目惊心,仍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没有“问题少年”策划、参与,同学间的矛盾纠纷一般不会升级为校园欺凌事件。“问题少年”的根子在大人,孩子所思所想所为偏离常态,是社会转型、家庭教育失职或学校教育偏差、缺失所致。因此,治理校园欺凌,全社会当聚焦“问题少年”,自省自查,协同发力,打好“问题少年”矫治“攻坚战”。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问题孩子”就可能“横空出世”。防止出现“问题孩子”,“第一任教师”必须归位。《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要合理安排孩子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因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预防其沉迷网络形成“网瘾”。父母分居或者离异的,应当相互配合开展家庭教育,不得“踢皮球”,也不能“全包围”,阻碍另一方教育孩子。对待“问题孩子”,切忌一“揍”了之,也不能一“推”了之,要打通与孩子的情感交流通道,找准“问题孩子”的“问题”,通过有效陪伴、商谈倾听、配合矫治,循序渐进解决“问题”。

“唯分数”“唯考试”教育生态下,一把尺子量学生,有学习困难等基础问题的学生自尊“负增长”,可能会沦为“问题少年”。面对“问题少年”,教师没招、学校“无解”,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鉴于此,中小学校要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唱好五育并举“大合唱”。要摒弃“分数为王”观念,多把尺子量学生,让更多的学生登上领奖台。要秉持“大教育”理念,实施学科育人、思政育人、活动育人。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学校育人“花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个别辅导,做好学困生转化。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做好心理咨询疏导。对待“问题少年”,学校不能歧视、推脱,而要坚持正面教育、疏堵结合,用心倾情帮助“问题少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循序渐进消化“问题”。

面对“问题少年”,社会成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多问自己“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办”,而不是过多苛责孩子。要收回有色眼镜,努力营造有利于“问题少年”消除“问题”的环境氛围,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教育、感化、挽救“问题少年”,达到消除“问题”、预防犯罪的目的。公检法司要“鞭”“剑”高悬,坚决打击恶性校园欺凌行为人,并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广大青少年,预防“问题少年”出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攻坚战  攻坚战词条  矫治  矫治词条  欺凌  欺凌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少年  少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