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要克服“唯分数”“唯考试”惯性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突出关键地位、强化统筹实施、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四项工作原则,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课堂活力充分激发,优质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本健全。(11月10日 教育部官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与不足,谋划了思政课建设的实招、硬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行动指南。

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当前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确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双减”政策推进一年有余,一些地区、学校仍没有走出“唯分数”“唯考试”的裹挟,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仍不能有效落实,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育人失之于偏、失之于弱,育人质量难以保证。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质量检测考什么就重视什么,思想品德课被“边缘化”;教师兼职率较高,课时挤占挪用现象严重;思想教育搞“一锤子买卖”,“大思政”成了“小思政”。初高中阶段,思政课是中高考必考科目,校长、师生、家长都高度重视,但“应试思政”普遍,刷题教学现象泛滥,只盯着“分”不关注“人”。  

有鉴于此,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在《意见》的指导下,针对中小学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努力克服“唯分数”“唯考试”惯性,做好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必答题”。

拧紧思想认识“总开关”。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摒弃“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树立绿色、和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充分认识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在优化思政课若干资源要素上做好文章。领导干部要主动谋划、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落实为师生上思政课等要求,杜绝摆拍留痕、打卡作秀等“假重视”现象。中小学书记、校长要当好“第一责任人”,把思政课当成大事要务,“都能走进课堂听课讲课”,确保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1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立德树人“指挥棒”。地方政府应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标准,建立鲜明、正确和导向性强的教育评价“指挥棒”。要坚决纠正以中高考成绩“指挥棒”指挥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做法,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办学行为,引导中小学校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小学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提高思政课赋分和区分度,给中小学校开好思政课吃下“定心丸”。

构建思政教学“新常态”。中小学校要告别“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落后状态,加大思政课条件保障力度,在教学装备、场地基地等方面“硬”起来。要依托区本、校本资源,关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社会热点等实际,开发思政课教学资源,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要建立与语数外并行的备课、上课、辅导、答疑等教学常规,以常规管理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生。要实施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加强思政课质量检测,以检测评价促教学质量提升。

建成思政教学“常备军”。地方政府要采取精准补充、城乡交流、转岗专任以及“走教”“送教”等方式,优化区域思政课师资配置,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总量和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建成德能俱优的思政教学“常备军”。要落实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邀请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定期到中小学讲课或作专题报告。同时,要通过学习培训、集体备课、说课磨课等形式,搭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立交桥”,促进思政课教师牢记教书育人初心、强化岗位职责认同、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能力,强力支撑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思政  思政词条  惯性  惯性词条  中小学  中小学词条  克服  克服词条  分数  分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