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守住“起点公平”需要各方相向而行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通知》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5月22日 教育部官网)

推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禁止违规招生,是保证义务教育起点公平的应有举措。对各类违规招生露头就打、形成高压态势,是县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必答题。教育部再次强调禁止违规招生,说明违规招生仍然存在,同时也是对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提醒。

一定意义上讲,招到优质生源可以实现起跑线前移,从而节约教育成本、减轻教育压力,是一种非常“讨巧”的做法。“唯分数”“唯考试”教育生态下,即便是优质学校,教师也不能很好地破解学困生转化难题,转而“掐尖”招生,提高教育起点,满足校长、教师的好学校、好教师“虚荣”。人才招聘、大学、高中招生“掐尖”,也给义务教育学校做了不好的示范。

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变相组织招生考试筛选生源,人为设置入学门槛,破坏了招生秩序,影响了教育公平。

违规招生屡禁不止,与有关部门对优质学校的保护心态有一定关系,也与全社会不能有效参与招生管理有关。因此,禁止违规招生,对“掐尖”说“不”,有关部门及家长、公众要主动作为,相向而行,做好“行动派”。

规范招生行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得行动有力。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祛除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保护心态,把规范招生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管理行动中。应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主流新闻媒体等载体,公布招生方案,接受群众监督。要提前召开相关会议,学习招生政策,解剖违规典型案例,对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约法三章。可聘请规范招生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投诉热线,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要细化违规招生若干情形,列出违规招生“负面清单”,建立违规招生处理处罚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落实招生工作责任制,抓住校长这个关键少数,对招生工作乱作为的校长进行问责追责。对违规学校要打在痛处,公办学校可以调整教育资源,民办学校可以核减招生计划,开出行政处罚罚单。

治理违规招生,不能所有问题都由教育行政部门“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掌握招生政策,了解录取工作流程,抵近招生现场,倾听社情民意,全程监督招生过程,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聚焦招生热点焦点问题,启动新闻监督工作机制,实时报道招生进展情况,接受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将招生行为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规定了责任督学的8个经常性督导事项,“招生、收费、择校情况”是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事项之一。责任督学要祛除老好人思想,强化责任意识,细化招生事项督导细则流程,对学校开展无缝隙、全过程招生行为督导,当好规范招生“守护者”。

即将报名入学的学生家长是规范招生的最大受益者和最有力监督者。广大家长要祛除“天塌压大家”心态,用好法律法规政策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方面,要强化公民意识,遵守“面试就近入学”基本原则,不做违规招生参与者、获利者;另一方面,要当好监督员,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招生行为及时举报,维护孩子入学权益,营造清朗的招生环境生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而行  而行词条  相向  相向词条  各方  各方词条  公平  公平词条  起点  起点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