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员工激励措施 内部员工激励的话

        

分配和奖励的形式有:机会、职权、工资、奖金、股权、红利、福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

分配形式的确定依据:“工资”是职能工资制;“奖金”的提取与利润挂钩,其分配是根据贡献与责任;“退休金”依工作态度;“医疗保险”按贡献大小;“股金”依贡献、责任和时间。分配政策一般以劳动为依据,在个人之间拉开档次,反对平均主义;在股权上实行员工持股,但要向有才能和责任心的人倾斜,以利形成中坚力量。

华为公司认为知识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应用正确的分配方式加以解决,股权的分配不是按资分配,而是按知分配,它解决的是知识劳动的回报,股权分配是将知识回报的一部分转化为股权,从而转化为资本;股金解决的则是股权的收益问题,这样就从制度上初步实现了知识向资本的转化。

        

1. 员工是内部客户作为人力资源团队而言,首先要从心底里把员工当作内部客户,把HR部门看成服务部门。这点上是传统企业HR很难改变的思维惯性,他们往往把自己摆在管理者位置上,不允许员工挑战。这种模式看起来简单好操作,但是却埋下了很多祸根,带来高昂的后续管理成本。随着员工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源市场的完善,员工对人力资源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细致又体系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不仅会让员工如沐春风,更可以自带屏蔽“麻烦员工”气质,从而为“良币淘汰劣币”撒下种子。

2. 客户需求导向原则首先你得知道员工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让他们参与反馈和服务迭代,这些都需要做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以腾讯为例,HR团队在做福利规划时,并不是自上而下定方案,而是搭建了自下而上的弹性福利体系。我们做这一整套都是跟互联网做产品一样,弹性福利平台本身的理念是说你赚到了积分就可以选择产品。但我们一直跟供应商强调我们不是电商平台,产品选择不会像电商那样多多益善,我们会把它当成公司传递导向的地方。方慧玲说:比如说我们关心你的健康,产品就跟健康相关,将弹性福利积分跟健康行为改变进行挂钩,希望通过福利引导员工更关注健康。未来可能转变主题,明年的主题是公益,那所有的产品可能就会加入公益的元素。

3. 客户体验第一公司自然不能只讲福利不讲努力,但是要达到让员工自动自发努力的目的,则需要高度重视员工心理需求,做到润物细无声。以加班为例,腾讯就让大多数员工对加班欲罢不能:公司五点半下班,六点半有公司班车,没人逼你加班,但是为了能体面地坐着一人一座的大巴回家,大家愿意主动加班一小时。六点半准备坐班车回家时,就会想起8点钟有东来顺的工作餐:样多,管饱,有水果。

        

奖励必须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争取”到的

* 奖励必须要公开的授奖。如果只有获奖者和他们的经理知道奖励的结果,那么奖励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 最好的奖励方式具有高名誉价值和低金钱价值。在IBM,最好的、最有力的、最成功的奖励方案之一是“销售人员的月奖励”——获奖者被授予一个证书和一个展示在他们写字台上的价值2美元的橡皮鸭模型。另一个成功的方案:获奖者得到的奖励是一次与CEO共进午餐的机会,在吃饭时CEO将请获奖者谈谈他们的工作。 * 现金奖励是一种没有激励性的、拙劣的激励方式。如果职员得到了现金红利的奖励,他们可能会过分依赖于金钱,并提前花费,而且只会把它当作综合工资的一部分。 * 佣金激励方案的作用要谨慎看待。佣金激励方案对那些有关人员而言很起作用;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关联的人往往会降低激励效用。这种方案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并且很难管理,容易退化为无秩序,从而失去动力。

        

我们能否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工作?回答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谓其肯定,当然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须有“宁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勇气。道理很简单,因为个人的意愿不可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如果你硬要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很可能成为这个世界的“孤独者”,历史上诸多著名的音乐家、科学家、作家、画家莫不如此。这便是按自己意愿工作的结局。

在今天“以顾客为导向”、“以顾客的需求为价值取向”等口号的“导向”下,我们必须“不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工作,我们必须跟着市场的需求走。这大概是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得不经受部分甚至全部地违背自己意愿或想法来工作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是持续地、每时每刻地缠绕着我们。也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为付出这种痛苦的代价而获得报酬。当然,这种报酬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 首先,这种报酬是多样化的。除了传统的提高薪酬、增加福利等方式,现如今的专家们又提出诸如工作丰富化、授权参与、培训提升、职业生涯管理等新花样。

总而言之,所受的痛苦愈甚,所得的报酬就越高。比如高级经理人的高薪,就缘于其所受的痛苦较多,当然,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延,他对所受的痛苦逐渐麻木不仁了。其次,这种报酬的效用是递减的。笔者曾在本版撰写了数十篇有关薪酬的文章,其中阐述最多的便是报酬对人们的影响力。现如今,随着人们固定收入的增加,对收入激励的感觉日趋淡漠,于是乎对报酬的满意度也越来越低。对企业而言,每年的加薪已是不堪重负,但对员工而言,可能只剩下“聊以抵冲物价上扬”的感觉了。 其实,薪酬专家早就意识到人们对报酬满意度的逐年降低。这就好比现在的人吃红烧肉,虽然佐料的质量越来越好,但大家仍感觉味道大不如前。

关键词:员工激励措施,内部员工激励的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词条  内部  内部词条  措施  措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