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本是同窗 相煎何急?

在《史记》里同窗变成仇敌比较出名的有三对人物,一是庞涓与孙膑,二是苏秦张仪,三是李斯与韩非子。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相关的史实: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膑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为惠王将军。他自以为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疾之”,便暗中派人将孙膑骗到魏国,“以法刑断其两足”,而且黥其面,要他从此隐藏不得在世上露面。齐国使者到魏国,孙膑以刑徒的身份暗中会见齐使,齐使发现孙膑是一位了不得的人才,便偷偷将孙膑运送到齐国。齐将田忌很看重孙膑,田忌用孙膑的计谋取得了赛马的胜利。

其后魏与赵攻韩,韩求救于齐。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齐军直取大梁(魏),魏将庞涓闻之,立即放弃攻韩而回国自救。此时的齐军已向西去了,两军没有遭遇。孙子对田忌说:“彼三晋之兵,向来悍勇而轻齐,齐兵因胆小而出名,善战者利用敌人的轻敌而诱导敌人上当(因势而利导之)。今齐军入魏地生火做饭留下十万灶,明天留五万灶,后天留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发现齐军做饭留下的灶一天比一天少,大喜,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怯,入吾地三日,士卒逃亡者过半。”于是放弃其大军,与其轻锐部队快速进军企图一举消灭仅剩的齐兵。孙子计算出庞涓的行程,日暮时当至马陵。马陵道狭,两旁多阻隘,伏善射者万弩。于是,叫人斫下大树皮,在白树干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刭而死。

据《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至于鬼谷先生何许人也,书上没有交待,但从苏秦张仪游说天下的说词看,是一位知识渊博而且具有全局眼光的战略家,也是一位“真人不露相”的隐士。

苏秦已说服赵王相约合从,但恐秦攻诸侯,使他脆弱的合从计划破产,便想有一个可以稳住秦国的人。他派人微对张仪说:“你原本与苏秦是一对好朋友,今秦已成为合从的力量共同对付的国家,你何不往游秦国,以表明你的意思。”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地位卑微的张仪还是硬着头皮去赵国见苏秦张仪去了赵国。苏秦告诫门下人,不要给张仪通报,张仪只得又返回。若干天后张仪终于能见到苏秦了,却让他坐在堂下,赐仆妾之食。苏秦坐高堂之上训斥张仪:“凭你的才能,你怎么会困辱到这种地步。我宁可将财富给予别人,而不能给予你,因为你不配。”张仪想不到来求老同学,却受辱到这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张仪想只有秦国能对付赵国,于是决定前往秦国。

苏秦虽是如此的怠慢张仪,却暗中让赵王通过人微给了许多金钱张仪,以使张仪能打通关系得以见秦惠王。

苏秦究竟是玩的什么计谋?苏秦的舍人对张仪说:“苏秦忧秦伐赵而使合从之策失败,以为非你不能得秦国的权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至此已经看清了苏秦对这位同窗的态度了,以自我为中心,为实现合从之策,对老同学或羞辱,或金钱收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是同窗 相煎何急?  相煎何急  相煎何急词条  同窗  同窗词条  
史评

 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重要人物

说起荆轲刺秦,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死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是一个剑术不精的莽夫,...(展开)

史评

 袁盎何以被刺死?

梁孝王是孝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同母窦太后。弟兄俩的关系一直很好。好到什么程度,“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难怪,同父同母,太后又特别爱小儿子。可是,下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