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项英赶赴延安开会 叶挺为何突然离队?

翻遍中共党史和军史,对项英去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期间,叶挺突然离队而去,都语焉不详,欲说还休。

经过多方考证,查找资料。终于还原了一段被党史、军史“遗漏”的历史。

1938年7月,新四军军部移驻云岭不久,项英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要他去延安参加将于9月召开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主要是分析抗战形势,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明确党在抗战中的领导责任,以争取抗战的胜利;同时,还将研究召开党的"七大"的问题。

项英深感六中全会的重要,他将中央的通知告诉叶挺军长,对此,叶挺当时也表示赞成。随后,他俩对当时敌情作了分析研究,对部队工作作了安排。项英请叶挺多操劳,还关照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以及李一氓、赖传珠等对叶军长多给予协助,接着召集东南分局、军分会和新四军委员会会议,对工作作出安排,然后于28日离开云岭,经南昌、武汉转赴延安

皖南去武汉的水路已经不通,只好经上饶乘火车绕道转赴武汉。项英到武汉后,由于郑州已经失陷,去西安的火车不通,便和长江局领导成员王明、博古一起,从武汉乘汽车去西安转赴延安。在从武汉到西安的路上,到处充满着战争的气氛,敌机的轰炸扫射不断,防空警报不时响起,加上从前线逃出来的难民,正在转运中的伤兵,因而许多地区显得秩序混乱,人们精神紧张,心情忧郁。项英在沿途的所见所闻,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受苦受难的人民报仇雪恨。

项英到达延安后,除参加9月14日至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将由毛泽东代表政治局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文稿,以及六届六中全会所要研究和确定的重要问题方案外,他抓紧时间,向党中央领导人洛甫、毛泽东汇报情况,听取他们的指示。项英在和周恩来交谈时,还谈及加强宣传、文化阵地的设想和安排,并请他为即将创刊的《抗敌报》题写报头。周恩来欣然答应。

当项英参加9月29日开幕的六届六中全会才一两天,忽接到叶挺于9月30日发出"汉口转项"的电报,讲道:"我军在战局激变中与各军关系更为复杂,且部队整训实属繁重,原非我独力所能处理";"你离部之期已远逾去时之约,恳即从速南归";"我拟于下月初赴顾(即顾祝同)处一行,如能请准假,则返湘赣视察各方情形。你何日回,盼即告之。"

各位请注意了!——所有的党史、军史和《新四军征战纪实》、《新四军》、《项英传》等,都没往下深究原因。而是轻描淡写几句。更多的是指责项英“提前离开新四军军部,先到武汉述职,再赴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有的甚至夸大叶、项矛盾。这都不是事实。

其实,当年8、9月份,新四军第一、二、四支队正在苏南、苏皖边、皖中等地胜利展开,三支队在皖南的南陵一线开始进入抗战阵地,没有出现重大的情况,所谓"战局激变"和"与各军关系更为复杂",项英不好理解。

原来,在项英离开军部去延安开会时,新四军军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原红军师政委叶道志等六人“叛逃”,被叶挺抓回,执行枪决!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民国二十七年(1938)七月二十八日,项英赶赴延安召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项离开新四军一切工作暂由叶挺全权负责。

项英到延安开会前脚走,后脚引起不少从延安派到新四军工作同志的思念情结。二支队四团副团长、军部特务营营长叶道志、军部训练队队长陈康和特务营教员徐长胜等六人凌晨一点多准备悄悄离开土塘去延安。这六人约好以看地形为名骗过传令兵,携带五支枪,离开土塘,然后想追上项英一同返回延安

谁知他们这种属于擅离职守的行为被叶道志的警卫员发觉了,很快报告了叶挺。叶军长十分生气,即派作战科长李志高带人追捕,抓回了叶道志等四人,徐长胜中途被打死,陈康和另一人逃脱。

他们六人都是一道从延安分配到新四军工作的。党中央为加强新四军领导,陆续从延安调来大量的干部到军部工作,而这些同志当时在八路军机关和部队里,大多数也都是师、团、营、连级干部,必然挤掉很多当年在南方打游击的原红军干部职位,他们对军部这种安排很不高兴,不好说叶和项,而是说中央这种安排不对,就是不信任我们,长征前我们被抛弃了,现在我们又成了多余的人。许多游击老战士只要聚在一起,就会说延安干部怪话,经常发牢骚。胆子大的,趁着酒性直接找项副军长论理,说好位子都让他们霸占了,延安不相信我们,你当政委的难道也不相信我们的?难道就不能替我们说说话?

延安同志也有苦恼,同样也是牢骚满腹。红军游击队干部和战士相聚一起说事,说着说着,双方就会吵起来。延安同志对南方游击战士理论时总是这样说:我们在延安,谁不是师团营连级?到了这里降了一、两级任职,有的还降了三级,我们心里好受吗?

被叶军长枪毙的那几人就是因为不满新四军安排,这才老想着要回延安的。叶道志在延安部队曾任师长,师政委。他是从延安抗大学习时被才选调来的,想不到在新四军仅当副团,实质仅为营长,降了几级。他们心里能气顺吗?而且当时人多,人与人之间相互不熟,军部机关又老是移动,驻无定所,生活条件自然要比延安差多了,尤其不准沾女人边。老实说,心里的气也是很多的。

叶挺把叶道志等四人抓获,以逃兵行为即关押起来,先并没有枪毙。这说明,叶军长处理这件事还是比较慎重的。按说军队里出现这种情况,不论性质如何都属于逃兵。战争年代对逃兵的惩罚,大多数就地枪决,不论你有多少理由,而且任何人都有这个权利。

军部经过几次讨论,最后还是决定以叛逃罪名,将叶道志等人在云岭东山枪毙了。谁也没想到,这件治饬军纪事件发生,却在军部影响很大。

许多人支持叶挺这种做法,而有些人私下则反对,说叶挺想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搞旧军阀“杀将立威”那一套。叶道志他们不就是想回延安吗?人家又不是叛变投敌?叶道志从延安调新四军前,曾任红四方面军某师政委,不是个小官,怎么说杀就杀呢?至少也要上报中央,再由中央定夺吧!退一步说,至少也要等项政委回来枪毙也不迟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叶挺  叶挺词条  延安  延安词条  离队  离队词条  赶赴  赶赴词条  开会  开会词条  
史评

 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重要人物

说起荆轲刺秦,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死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是一个剑术不精的莽夫,...(展开)

史评

 袁盎何以被刺死?

梁孝王是孝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同母窦太后。弟兄俩的关系一直很好。好到什么程度,“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难怪,同父同母,太后又特别爱小儿子。可是,下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