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舟溪芦笙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是凯里舟溪一带一年一度的苗族春季芦笙节。据1945年立于当地甘囊香芦笙堂的“水垂不朽”碑记载:“窃维吹丝跳月,乃我苗族数千年盛传之正当娱乐。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举,以资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婚配佳期……”由上看出,该芦笙节是苗族群众迎新贺春、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及青年男女择偶婚配的佳节。

  舟溪芦笙节的起经点,在甘囊香芦笙堂。该堂地处舟溪乡前的河沙坝坎上,有泉井一口。据说以前,上游两股很大的泉流在此地汇合,形成可以行船的溪流,故名舟溪,如今因山林减少,溪水变小,已难行船。

  舟溪芦笙节,是凯里地区规模较大的芦笙节,最盛大时,参加人数可达三万余众。每当节期临近,附近苗寨家家户户都会配制米酒,预备佳看、清洗芦笙、喂壮牯牛,有姑娘的人家则擦亮银饰、织好花带,准备让姑娘光彩照人的参加盛会。节期清晨,几位寨老身着长服,头戴鸡尾礼帽,扛着芦笙,带上祭品及装酒的葫芦,先到甘囊香芦签堂去祭把石碑。寨老们放好祭品,撩净碑石,先由一寨老口含米酒喷洒石碑,然后口念碑文,之后,便到芦笙堂喷洒三次,手持芭茅作驱赶状,完毕后,品尝祭品,在堂中吹响第一支芦坚曲。于是,早已等在四周的青年男女们纷纷涌入芦笙堂,笙歌顿时响成一片。

  据说,舟溪芦笙节的传统活动主要是吹笆跳月,男女择偶。具体方式便是节期里男吹笙,女踩芦。相互心仪后,男方始吹笙讨要花带,女方若有意,便会在踩笙时将早已备好的花带系在男方芦笙上。等到节期的最后一天,青年男女们会散布在芦笙场四周,相互倾心交谈或对歌交心。男方此时往往会将爱的信物遣赠女方,彼此确定交往恋爱的关系。节期结束之前,寨老们照例会带上祭品酒礼等,到甘囊香芦笙堂石碑前举行结束仪式,仪式完毕,插上草标,以示封笙挂墙,直到谷子打苞的吃新节后,方能取经吹奏。至于芦笙节上举行的斗牛、赛马、斗雀等活动,则是后来慢慢兴起的。

  舟溪芦笙节,相传是一名叫阿旺的美丽姑娘,为了寻找射杀野鸡精的救命恩人,与寨民们共同发起寻人集会,姑娘与救命恩人在集会上相认并喜结同心,后人为纪念这对恩爱夫妻而兴起了芦笙会。据调查,甘囊香芦笙堂永垂不朽碑,是芦笙堂创立者吴七灵的十五世孙所立,据此推算,甘囊香芦笙堂建堂距今已约400年。从节日活动内容、举办时间及传说看,该芦笙节同远古时期的春季狂欢节在内容和形式上十分相近。虽然在历史进化过程中,苗族的婚姻形式日渐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礼法秩序,但礼法约束力毕竟比较小,也比较古朴,从而使其古老的春季狂欢活动得以传承下来。《续文献通考》记:“苗人休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之马箕踞。未婚男女吹笙以和歌词,谓之跳月。”陈鼎《黔游记》曰:“(苗族)跳月为婚者,无之立标干野,大会男女。男吹终于前,女抚金锋于后,盘旋跳舞,各有行列。讴歌互答,有洽于心即奔之。越月送归母家,然后谴煤的请聘价等。”上述记载,正月与舟溪芦笙会的内容和形式相互印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舟溪芦笙节  芦笙  芦笙词条  舟溪芦笙节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茶马古商道

唐代以来沟通川、滇、藏边三角地区的古商道,是藏族地区的马匹、皮毛、药材等特产和四川、云南的茶叶、盐、糖、布、线、粉丝等生活日用品交易的商业通道,主要依靠马帮在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