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湖南龙舟竞渡习俗

  1988年湖南年鉴记载,据11个地州市统计,农民体育节有927艘龙舟参赛,运动员达3.6万人。据1994年版《湖南省志·体育志》端午龙舟竞渡调查:“近百年来湖南省90%以上的县,在史料中均有龙舟竞渡的记载。全省境内约有400个龙舟竞渡点,其中湘江流域170个,资江流域70个,沅江流域100个,澧水流域35个,洞庭湖一带25个。”

岳阳龙舟竞渡

  岳阳的龙舟竞渡习俗,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是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南方人有竞渡习俗,并且传说竞渡习俗起源于屈原沉汨罗之日,百姓竭力营救他。唐代无名氏的《望月随笔》说到:竞渡是为屈原招魂,人们在湖南湘阴县汨罗江北岸的玉筍山上,修建了招屈亭,据说,这招屈亭就是当年龙舟竞渡的终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行政区划分单位开始打造正式龙船。龙船船身由杉木构造,长16~24米,宽约1.1米,舱面用一根龙骨木贯穿前后,用横木隔装成若干小舱,一般为20舱以下,每小舱配2名桡手。1950年以前,龙舟竞渡点主要分布在汨罗江的长乐、新市归义、河市、名山河、渔街市、营田、江南、资江的白马、临资、湘江的濠河、临湘县的桃林、聶市、岳阳县城区的南湖、洞庭湖。

  1987年5月,在市区芭蕉湖举办的首届岳阳“屈原杯”龙舟邀请赛,打破了划龙船由民间自办的历史惯例。1988年6月,全国第四届“屈原怀”龙舟赛在南湖举行,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走上了正规化,走向了全国。1991年、1992年两届中国湖南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暨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岳阳南湖举行,中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龙舟代表队参赛。这一传统的端午龙舟文化走向了国际,成为了连接世界、扩大交流、增进友谊的桥梁。

  进入21世纪后,岳阳的大型龙舟活动由市区的南湖转向了屈原怀沙之地———汨罗江,2005—2009年连续五届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在汨罗市举行。

怀化龙舟竞渡

  沅陵是湖湘传统龙舟竞渡的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沅陵的龙舟竞渡是为纪念当地苗族先祖盘瓠而形成。晋朝《搜神记》等书中有关于苗族祭祀盘瓠的情景:“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从为礼。”木槽可能就是远古时代的独木舟。多数人认为湘西的龙舟竞渡活动早于屈原生活的年代,因为屈原流放沅水时期明显看到过沅陵的龙舟。他在《湘君》中写道“驾飞龙兮北征,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鲷,蒸桡兮兰旌。”

  在《东君》中写道:“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意思是说驾在那飞驰的龙舟上,就像坐在轰轰的雷声中,船上的旗子像云一样舞动起来,好似一条蜿蜒行进的巨龙。这种气势和场面,正是今天沅陵龙船赛的真实写照。

  对沅陵龙船竞渡的习俗,不少文人墨客也有精彩记载。如明朝的文渊阁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在《竞渡谣》中这样写道:“家家买得巫在船,船船斗捷巫得钱,屈原死后成遗事,千载传讹等儿戏。”明代学者礼部右侍郎薛在出使辰洲监银场时,观看了沅陵的龙船。赛后写道:“五溪五月当五日,时俗犹存旧楚风。角黍堆盘人送玉,龙舟叠鼓水摇空。”1994年在沅陵首次举办了第二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此次大赛由国家体育局社体中心、中国龙舟协会、省体育局、省旅游局、怀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的27支龙舟队参加了比赛。原省委副书记刘正、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袁隆平及国家体育总局部分官员出席了开幕式,当地干部群众10万余人观看了开幕式盛况。由于沅陵人民对传统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贡献,在开幕式上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

  怀化市的龙舟竞渡,叙浦是最热点地区之一,那里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五月十五日正式比赛,即大端阳这一天比赛。那么叙浦端午竞渡习俗为什么在十五日呢?叙浦传说:屈原五月五日在汨罗江投江,其噩耗是五月十五日传到叙浦的,因此叙浦人将每年五月初五作为“小端阳”,十五作为“大端阳”来纪念屈原。他们在溆水河岸边点起了“招屈亭”,以龙舟竞渡的方式来祭祀。

常德龙舟竞渡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逐离开国都江陵进入湖南后,扁舟过洞庭于湘沅之间,或舟行而容与,或徒步而不前,达二十多年之久。他在《涉江》诗中吟道:“朝发枉诸兮,夕宿辰阳,而入叙浦”。“枉诸”就是现在的常德市。在今常德市东门外有个地名叫屈原巷,屈原巷内有一个招屈亭,旁边有一条河叫三闾河,相传是屈原生前居住过的地方。根据传说和遗址可以看出屈原在流放期间在常德有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所以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龙舟竞渡活动在常德也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中认为竞渡习俗就起源于湖南武陵(今常德),还特意在《竞渡曲》前加一段序———竞渡始于武陵,至今举楫而相向之,其音咸乎云“何在”斯招屈之意。明代常德人杨嗣昌撰写的我国研究龙舟的第一部专著《武陵竞渡略》称:“竞渡事,本招屈,实始沅湘之间。今洞庭以北武陵为沅,以南长沙为湘也。故划船之盛甲海内,盖犹有周楚之遗焉。”现代常德市区的龙舟竞渡活动,主要是在柳叶湖和沅江举行的龙舟赛。

郴州龙舟竞渡

  据《安仁县志》记载,自宋代以来,端午龙舟竞渡是永乐江畔民间的传统文化盛事,它蕴涵着历代先民对屈原爱国忧民情操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当地人民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在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当地政府部门规划,每两年举办一次大规模的龙舟赛,旨在打造安平龙舟文化的品牌,向世人展现灿烂瑰丽的永乐江文化和生态魅力,展现当代安平人民热爱生活,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仅是郴州龙舟文化的一角,郴州的传统龙舟竞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许多特色习俗,这里介绍两例。

公母龙舟

  安仁县承坪乡江口洲的龙舟赛事,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乡里几个村的村民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由两个村分别供奉的龙头的胡须颜色不同,有红色、黑色两种,分别代表龙的公、母,村民称之为红胡子、黑胡子龙舟。红胡子龙船为母龙船,黑胡子龙船为公龙船,每逢端午节这一天,村民们先请出龙头进行祭拜。在河滩边设置一方桌,摆好龙头,焚香秉烛,由懂巫术的木工或族长提一只公鸡,向龙头鞠躬敬酒后,祈祷念到:“这山叫一声,那山喊一声,诸位神仙下凡尘,龙神、地神、山神齐心协力保我龙船清洁又平安,无往而不胜,赐给大家添子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得丰收,六畜又兴旺。”请过神后,宰雄鸡,将血淋于龙头周围,以示敬献避邪之意。完毕,由一名划手肩扛龙头,在众划手和群众的簇拥下走向龙船,把龙头安装在龙船上后,众划手登船擂鼓,挥桡竞渡。

别具一格的挂镜竞渡

  这是湖南郴县一带的风俗。每艘竞渡龙舟尾部挂一面菱花镜和一把筛子。传说唐代扬州产江心镜贡于唐太宗,故名天子镜。此镜于夏历五月五日午时由巧匠在长江中流铸成,铸镜须百炼,故又名百炼镜。郴县挂镜,有祈求龙王保佑龙舟取胜之意。又挂筛子,抑或不让龙王遁逃,以求全始全终。

湘潭龙舟竞渡

  湘潭的龙舟竞渡习俗,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唐朝“江南才子”许浑所写的《送客南归有怀》:

  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在清代乾隆年间也有文人用诗记载了湘潭龙舟竞渡习俗:

  龙船驿外赛端阳,认得船头是阿郎。底事失头龙诧异,黄龙久不下观湘。

  在水运盛行、商客如云的年代,湘潭各家码头和商会为了显示实力,祈求风调雨顺、人兴财旺,参加竞渡的龙舟每到一个兄弟码头,船上的“标师”会出来高声“赞标”,岸上的码头会派人“接标”,共叙往日友情,协商比赛事宜。“接标”一方还会送上香烟、包子、槟榔等用于慰劳船上水手。湘潭流传一些“赞标”的句子,就形象地刻画了赛龙舟的热闹情形和挑战者的心态。如下:

  东坪镇等地的龙舟队来到老街会高声说道:

  小小杨梅洲(船),脚踏下伍都(船),要吃金凤肉(船),筷子一把收(船)。老街的人会回道:脚踏双通(船),口含七星(船),身座朝龙(船),一扫太平(船)。

  还有这样一些友好的说词:

  兄弟码头来捧场,友谊第一不能忘。湘江赛舟显身手,我们永远是朋友。一帆风顺祝平安,码头上下喜洋洋。待到五月端阳节,举酒高歌凯旋还。

株洲龙舟竞渡

  株洲由于境内水资源丰富,该市农民历来喜爱龙舟运动。每年端午前后各乡镇均自发举行龙舟比赛,重点在湘江河段、茶陵、攸县、酒埠水库等。赛龙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群众体育项目。在株洲的传统龙舟竞渡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祭神龙。每年龙舟下水前,必须在当地的神庙中祭祀神龙。祭祀时,首先将龙头虔诚地陈放于神案上,焚香秉烛,跪拜祷告,祈求庙神保佑龙舟平安,希望龙神“显圣”,旗开得胜,然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迎龙头出庙,把龙头安装在龙船上,祭祀结束。

  在株洲、茶陵一带还流行偷船划的习俗。事先物色好民船或渔船,然后到晚上去偷,到手后先放一挂长鞭炮,示意船划走了。被偷之人看到被偷去的船划赢了会十分高兴,还要给划手披红挂彩;若是划输了,则认为会倒一年的霉。偷船的村民偷到船后,将纸扎或布扎的龙头(少数有木雕的)、龙尾安到船上,有的还将船描上龙鳞,便去参加竞渡。带拖竞渡是株洲传统龙舟赛中又一大特色。带拖竞渡指在两艘龙舟一时难分胜负,或者双方互不服气的情况下,一艘龙舟在本龙舟尾后系一缆绳带拖一只渔划子和对方作赛,以炫耀自己的实力。若对方不服,便会在自己的龙舟尾后拖一渡船,以示比对方的划子更大。株洲作为现代龙舟的优秀代表,多次取得瞩目的成绩,为湖南的龙舟竞渡活动争得了荣誉。

娄底龙舟竞渡

  位于湖南中部地区的娄底市是湖湘传统龙舟竞渡最热点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5月24日至28日(即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五)娄底境内涟水、湄水、资水流域的20多个乡村举行龙舟竞渡,参赛划手1万多人,观众达40多万人。娄底龙舟竞渡习俗是农历五月初一龙舟下水,并备三牲敬龙王爷,由桨手划着船在河中游几个来回,叫作试水。在初二开始真正比赛,比赛前,有的村民将一块约3寸宽、2~3米长的红布挂在龙头上,放一串鞭炮,抛下粽子、糖果,作揖许愿,叫许龙头。在涟源、娄底旧时有打造龙舟,不造龙头的习俗。要到外地去偷龙头,他们认为当地江河较小,真的有龙也是小龙,成不了气候,一般去大江大河沿岸地带去偷龙头。

邵阳龙舟竞渡

  邵阳的传统龙舟竞渡习俗,一般是农历五月初五开始下水,五月十五日的大端午节举行竞渡。这一点没有跟全国接轨,但是全市竞渡点分布之多,人民群众对这一习俗的热情与参与程度并不亚于其他市州。粗略统计全市竞渡点主要分布在市区资江段,邵阳县的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霞塘云乡、小溪市乡、新邵县、双清区、北塔区等地。2006年,邵阳市举办了“海洋明珠杯”龙舟大赛,本次龙舟赛集体育竞渡、端午佳节庆祝、传统文化传承于一体,以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吸引了约10万群众沿江观看,取得了圆满成功。

衡阳龙舟竞渡

  回雁峰东北麓,紧靠湘江泰梓码头,在“香林庵”背后,当年有一间龙王庙,庙宇不算很大,香火也不算很盛,但是里面安放着几个木雕的龙头。每年农历端午节前,在锣鼓鞭炮声中,居民们热情地请出这些龙头,在一番虔诚的祭拜之后,簇拥着来到湘江边,安装在早已准备的龙船上,展开热闹激烈的龙舟赛,以纪念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从龙王庙到湘江边的这条巷就因此得名龙船巷。龙船巷曾毁于日寇的炮火中,但是龙船巷这个名字依然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龙王庙在“文化大革命”中作为封建主义的残余被破坏殆尽后,住进了居民,随后又拆除改造为商业用房。龙王庙没有了,但龙船巷这个地名还在。龙舟竞渡习俗在衡阳的山山水水之中每年依然精彩纷呈。

  南岳山下的衡山县,历来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每年龙舟下水的时候,划手都要坐在河边龙舟上高唱龙王赞歌,以表达对龙的虔诚:花又红,叶又青,弟子恭敬老龙君,龙神显灵来年好,旗开得胜保平安……常常半个时辰后方可结束,俗称祭龙神。祁东县的归阳镇是端午龙舟竞渡点之一,归阳镇赛龙舟已有多年的历史。一到端午节,村民们便自发备料、造船、修理、上油等,以赛龙舟这种特有的方式欢度佳节。2009年端午节归阳镇人民政府顺应民意,举办了历年来规模最大、最具观赏性的一届龙舟大赛。

张家界龙舟竞渡

  从作者艳阳天撰写的龙舟竞渡诗中可以看出,张家界市龙舟竞渡的场面是何等的精彩靓丽:

  澧水两岸人如潮,密密麻麻数不清。庆典红球空中扬,金鳞龙舟阵势摆。发令枪声一炮响,条条龙舟似箭发。金鼓雷鸣动地摇,满河澧水涌惊涛。浪里龙舟拼上进,岸边老少喊加油。同频奋桨心飞越,尔吼声声震天响。竞渡群舟抒豪情,谁是伯仲分不清。但愿年年有今朝,齐心协力划龙舟

  这首诗真实描写了2009年湖南张家界旅游文化周三大主题活动之一的首届“华字杯”龙舟赛实况。这届龙舟赛是永定城区澧水段时隔14年后恢复举办的第一届民俗赛事。本届大赛由城区六个街道办理处组织的12支代表队,和特别邀请的沅陵县、慈利县、桑植县、武陵源区6支嘉宾队,共18支代表队参赛,参赛划手600余人。

  张家界市的龙舟竞渡活动历史久远。据永定县志记载,早在满清道光三年以前,端午节时当地居民就在永定城外的澧水河内举办龙舟赛,主要是以此祭祀三闾大夫屈原。

  张家界市的传统龙舟竞渡,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习俗,如旧时在慈利县的城关竞渡时有抢活山羊的习俗。就是于澧水永安洲头拴活山羊一只,从出发地众龙舟齐发,先到者登洲抢羊,以得羊者为胜。

永州龙舟竞渡

  五月五,龙船下河打烂鼓。端午佳节的龙舟竞渡盛况不少人年年看、年年划,乐此不疲。但是100余条龙舟同时下水,3000余名划手挥桡的竞渡状况恐怕见过的人不多。2009年的端午节在永州的道县敦颐广场边,潇水河畔,就上演了如此热闹、精彩的场面。为大力弘扬团结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继承保护龙舟文化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道县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倡导这一群众运动。“道州龙船赛”2006年入选“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道县龙舟赛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已有700多年历史。自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下水尽兴“试水”后的参赛龙舟,在五月初四进行激烈角逐。永州市东安县是传统龙舟竞渡的热点地区之一。在东安县石期市,2006年曾举办“迎奥运”龙舟赛。永州的祁阳县也是传统龙舟竞渡热点地之一,每年一到端午,各村镇积极筹划龙舟赛,湘江两岸赛事开始前,按当地习俗都要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表现出祈福禳灾的原始含意。

长沙龙舟竞渡

  据今人刘钦武《长沙风俗志》记载:旧日湘江长沙段,从猴子石到新河是一处热闹的龙舟竞渡段。长沙某中学离休教师回忆说旧时长沙湘江段的龙舟赛可以用“奋勇向前、惊心动魄”这八个字来概括。在当时,长沙端午节下过龙舟雨后,有钱的商铺会将预先订好的一组岸边趸船扎成红红绿绿的彩船,为龙舟助兴。湘江支流浏阳河从东屯渡上溯至榔梨再至东山,20余里河渡中的龙舟竞渡其赛事之盛、之壮、之烈,恐怕当数全国之最。2000年长沙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农科村花巨资打造了长37.5米的号称湖南最长的比赛龙舟。端午这天这条巨型龙舟游弋浏阳河,引来万人登足观看。今天的长沙随着现代都市的扩张和现代文明的挑战,昔日的长沙湘江段龙舟竞渡已向内湖发展。湘江、浏阳河、石燕湖、千龙湖、赤马湖等河流湖泊依然会响起端午竞渡的棹歌。

湘西龙舟竞渡

  湘西是苗、瑶、侗、土、禽、黎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传统的端午节,除了与汉族有相同的习俗外,在龙舟竞渡中,从偷料到收船,都还有符合本民族的传统特色。

  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不是为了竞渡,而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所以制造的龙舟形状精巧美观,船体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俗称“子母船”。船体是由比较大的独木开凿成空心的沟槽而成;龙头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头上安装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历时三天左右。

  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相当于汉族的祭龙仪式。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人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的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鞭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龙船靠岸,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酒,并将鸭、鸡、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

  在龙舟竞渡习俗中,存有一种独特的毁船习俗,即有的地方会把输了的船砸烂,以表示自己输船不输人的志向。然后连夜偷料赶做新船,再去找自己的对手去报“仇”。这一习俗,在湘西猛洞河边的苗族、土家族那里,变为了另外一种形式。他们不是划着龙舟去参加竞渡,而是抬着龙舟去竞渡地点,为的是不让“龙”受累,以逸待劳。但一旦赛事失利,他们便恶毒地咒骂、讥笑“龙”,将所有的委屈和怨气全发泄到“龙”身上去,最后将龙舟打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湖南龙舟竞渡习俗  龙舟  龙舟词条  竞渡  竞渡词条  湖南  湖南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湖南龙舟竞渡习俗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