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印尼斋月

  伊斯兰教历9月(Ramadan)是斋月。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斋月是磨炼意志和净化心灵的机会,为一年中最吉祥和高贵的月份。伊斯兰教法规定,斋月期间,凡男11岁以上、女9岁以上教徒必须履行斋戒义务,即每天拂晓前至日落期间,禁止饮食、抽烟,戒绝丑行秽语并克制欲念,以进入全身心的静修状态。老人、儿童、病人,怀孕、哺乳期的妇女以及重体力劳动者则可以免除斋戒。斋与念、礼、课、朝等其他宗教活动一同组成伊斯兰“五功”,是伊斯兰教徒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随着一弯新月出现在星空,斋月正式宣告开始。印尼社会仿佛在一夜之间切换到了另外一种形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慢了好几拍,整个社会弥漫着庄严、肃穆与平和的氛围。平日里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冷清了许多,人们的步频与语调变得缓慢和轻柔,朋友间的问候和祝福也令人倍感真诚与温馨。斋月期间,人们每天早晨4点之前就早早起床,沐浴祈祷,开始一天的斋戒。傍晚6点左右,随着清真寺、电视机和收音机里同时响起洪亮的宣礼声,宣布当日斋戒结束和开斋到来。这时,人们往往会以饮料和甜食开斋,然后进行礼拜,之后才正式用晚餐。

  近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每日的开斋逐渐有了浓浓的社交和商业色彩。一到傍晚,人们都会约上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一起开斋,分享感悟,畅叙情谊。大量的开斋聚会也导致了市场上大米、糖、鸡肉、饮料等生活必需品销量剧增,形成斋月特有的“通货膨胀”现象。开斋结束后,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还会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斋月期间,印尼的一些企业家和慈善机构会举办各种慈善活动,接济社会弱势群体。虽然大多数餐厅和咖啡馆会在白天正常营业,为其他宗教信仰的民众提供服务。但为了表示对斋戒中的伊斯兰教徒的尊重,经营者会用白布遮挡餐厅门窗,点燃蜡烛,象征夜晚。这一切使得印尼的斋月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氛围。

  中爪哇三宝垄、古突斯等城市的伊斯兰教徒,在斋月第一天的夜晚聚集到清真寺广场聆听宣布斋月开始的鼓声,或亲自聆听教长的宣告,而小贩们则乘机在此时云集,向众教徒们兜售礼拜用品、小工艺品、玩具、食品、饮料等。

  久而久之,这种聚会就变成了夜市。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徒们从电视或无线电广播中就能得知把斋的确切时间,再也不必到清真寺广场去听鼓声,但这一天夜里举办夜市的传统却不但未变,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成为集宗教、商业和文化于一体的盛会。在三宝垄市,这种夜市多则7天,少则3天。

  举办夜市期间,常有大规模的彩车及巨型傀儡“瓦拉克”游行。“瓦拉克”形状怪异,其头似巨龙,身子像长颈鹿,尾巴上翘,特别引人注目。全市各乡的鼓队也前来表演或参加比赛,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其中最吸引顾客的是三宝垄市独有且只有此时才有出售的“瓦拉克”微型傀儡。在古突斯市,乡下人在斋月前一夜都纷纷进城等待次日晨争吃由清真寺或伊斯兰教团体分发的饭包。

  人们相信,这种饭包中的饭菜是吉祥食品,能免灾祛病。为使广大伊斯兰教徒能吃上饭包,宗教团体往往要动员数百上千人赶做饭包。

  梭罗市是爪哇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这里的伊斯兰教徒历来将斋月21日夜作为大赦之夜,将这天夜里的纪念活动称作“色利古兰”,在爪哇语中意为“第二十一日”。最初的纪念活动以诵念经文为主,后来渐渐发展成夜市。节日之夜,各界人士包括远道而来的外地人都来到市内的斯威达丽公园,参加一年一度的纪念仪式。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电影、皮影戏及其他文艺表演,还可观赏公园饲养的各种动物。

  西苏门答腊地区的米南加保人有以举行集体宰牛仪式来迎接斋月的传统。

  宰牛仪式的时间无统一规定,因此有早有晚,但一般都选在斋月前一周。所宰的牛由同村、同族或近亲凑份子集体购买,宰后按出份子多少分配牛肉。其组织筹办者往往是一村、一族之长或亲戚中的长者,由他召集众人商议有关事宜,如买牛费用、各户所出金额、宰牛及迎斋聚餐时间等,并推选宰牛仪式筹委会。一切商定后,筹委会成员便按分工各负其责,包括收取份子钱、买牛、宰牛及分肉等。牛被宰之前要先洗净,然后举行宰牛仪式,由宗教长老诵念《古兰经》。仪式后,人们将自己分得的牛肉加工成牛肉干等食品,作为斋月第一个黎明前封斋饭的菜肴。这种集体宰牛仪式体现了伊斯兰教徒所推崇的团结友爱精神。仪式的筹办者或领导人及家境富裕的人,在凑份子时往往会慷慨解囊多出钱,但在分肉时并不多要,而是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分出一部分作为施舍,送给无钱买肉的穷苦人家。宰牛当晚或次日中午要举行规模不等的聚餐,这是宰牛仪式的最后一个内容。聚餐不只是为了吃饭,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增进彼此交流,相互请求谅解,以达到从里到外净化身心的目的。

  西苏门答腊巴厘阿曼地区的米南加保人在斋月前10天内还要进行一种特殊的迎斋活动,即由已婚妇女向婆家敬赠斋月食品。所赠食品以用糯米粉、大米粉、面粉等加椰汁、糖制作成的糕点为主,加上糯米酒、粽子、琼脂、大米及鸡、鱼、蛋、牛肉干等。非新婚妇女只需给公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送礼,因此所送食品数量及所耗开销不多。而新婚妇女除此之外还要给丈夫的叔叔、大爷以及其他近亲送礼,而且赠品中还要包括施舍给穷苦伊斯兰教徒的若干千克大米,其所赠礼品数量较多,少则25大盘,多则50大盘,有的有钱人家甚至多达250盘。所有赠品都送至公婆氏族或社区的小清真寺分发。在斋月前的最后一天,她们还要再送一次礼,礼品以牛肉为主,新婚妇女一般送25千克左右。不过这一次新娘从公婆处也会得到回赠,回赠礼品多为衣服、布料,也有较昂贵的金首饰等。

  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特区是印尼伊斯兰教气氛最浓厚的地区,素有“麦加走廊”之称。这里的伊斯兰教徒在斋月前一周或更早的时间便开始准备斋月所需的食品和饮料。在农村地区,一般由主妇负责加工米粉,以用于做每晚开斋时吃的糕点,姑娘们负责去林中拾柴,男人们则负责准备牛羊肉和鱼干。在这段时间里,将有大量牛羊肉上市,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往往要买回数十千克牛羊肉,一般人家也要买回几千克。在亚齐人眼里,此时谁买的牛羊肉越多就越受人尊敬;反之,如一个男人买不起牛羊肉,将会被人瞧不起。在做好物质准备之后,人们便选择某些休闲活动来放松自己,以便能以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进入斋月。近二三十年来,在斋月前几日到海滨旅游、野餐成了亚齐人的一种时尚,并渐渐演变成为旅游节。此时到海滨的游客往往比平时增加1—2倍,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老少几代的大家庭或几十人组成的社会团体,纷纷涌向各处海滨。在一些著名的海滩,这几天总有几百口大锅在岸边摆开,给游人提供鲜美可口的牛羊肉,海滩上处处呈现出轻松悠闲的气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尼伊斯兰教文化逐步同印尼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为一体,影响着印尼政治、经济、教育、道德规范和习俗。

  苏门答腊廖内省是马来人、米南加保人、华人、阿拉伯人、巴达克人、爪哇人、布吉斯人等多部族聚居的地区,居民大多数为伊斯兰教徒。在斋月前一天下午,当地伊斯兰教徒都要在卡巴尔河中沐浴,以便能以清洁之身进入斋月把斋。沐浴的方法是:事先用山柰及各种香花制成香粉,并备好柠檬。到斋月前一天的下午,人们或以家庭为单位,或几家亲朋好友相聚至河边相互往脸上及身上各部位挤柠檬汁、抹香粉,或将柠檬汁和香粉混合后往脸上和身上擦拭,然后下河痛痛快快地洗澡。这一河中洁身习俗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60年代起进一步推广普及,现在已发展成节庆活动,当地称之为“河上盛会”。这一天,沿河各地的人们往往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甚至省府北干巴鲁的人也从30千米以外赶到最热闹的巴杜·勃拉村河边参加洁身浴盛会,各县及各乡镇长官也亲临河上与民同乐。整个下午,河里河外人们艳丽的服饰与精心装扮的彩船、竹筏及各色遮阳伞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年轻人的欢声笑语不时在河面上荡漾。直到天黑,人们才带着洁净的身躯和欢快的心情返家,准备迎接第二天开始的斋月的考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印尼斋月  斋月  斋月词条  印尼  印尼词条  印尼斋月词条  
茶文化清明节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凡有华人处.必有清明之俗。作为中国四大习俗之一的清明节,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简单说,清明节具有社会整合认同功能以及文化艺术价值。  清明文化蕴含着极...(展开)

茶文化春节

 春节的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  除一般年俗外,庙会也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学者将庙会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人们熟悉的庙会如“厂甸”、“五显财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