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陇南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日,谓之“祭灶日”。陇南民间多供灶糖、灶饼或宰杀雄鸡用来祭灶,并且还以杯水杂刍豆以秣灶马。据说“灶神”(亦称“灶君”)在这一天要上天复命,人们杀鸡是为了酬谢灶神,好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供灶糖是为了粘住灶神的嘴,让其上天后不要乱打小报告;烙灶饼是让其在复命的路途上食用。灶饼通常烙12张,又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

  腊月二十三,俗谓“过小年”。陇南民间此日扫霉扫屋子,准备过年事宜。

扫尘

  两当中部川垣地带把“扫尘”叫“扫霉”,南部山区又叫扫“扬尘”。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清除垃圾、整饰庭院,相约成俗,认腊月二十三为“扫尘节”。这天,无论穷家小户,举家动员,扎扫把,挪家具,捅烟囱,清死角,灶头屋脊,旮旯拐角,彻底清扫,不留后患。民歌有云:“腊月里,二十三,坛坛罐罐往外搬,擦箱抹柜大扫除,干干净净过新年。”以往,粉刷墙壁,采用青泥、白人垩做涂料,如今用石灰膏、蓝白涂料,甚至有用彩漆的。在“扫尘节”的两三日内,清扫粉饰,焕然一新,村村户户洋溢着一派迎春过年的新气氛。

祭灶和扫尘

  腊月二十三(有些地方是二十四)过小年之俗始于汉代,唐宋开始盛行,明清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岁时习俗有祭灶、扫尘、杀年猪等。祭灶在陇南是一种影响很大、范围很广的风俗习惯。有民谚云:“张王李赵,二十三日祭灶。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神去上天。”

  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也称送灶爷。祭灶一般选在腊月二十三的黄昏入夜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中,摆好桌子,把煮好的鸡蛋、烙好的花馍馍和糖瓜子摆放好,用这些食物来祭祀灶王爷,并把糖瓜子抹到灶王爷嘴的四周,是为了让他甜甜嘴,一边抹一边吩咐:“好话多说,不好的话别说。”有的地方更有意思,拿酒糟涂在灶上,好让灶王爷醉酒,在汇报时就记不得要说的事了。然后就将神像揭下来,在焚香化纸时烧掉,灶王就与纸、烟一道升天了。相比之下,陇南市武都区北峪河流域的祭灶方式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且要复杂些。这一地方祭祀注重的不是灶王爷,而是灶王奶奶,俗称“灶花婆”,且并不遵随“女不祭灶”的规程,由家庭主妇主持祭灶仪式。是夜,人们先摆供品,然后在院子里堆上麦草秸和松柏枝,再将上一年的灶神像(有些人家用长条形红纸写“东厨司命主灶王府君之神位”代替神像)请出,连同草料一同烧掉。一家人围着火堆磕头,家庭主妇边烧边说:“今年又到二十三,送你老人家上西天。花馍糖瓜你吃好,一路顺风早早到。人家好事你多说,明年下凡带财宝。”

  送灶后民间就开始扫尘、洗浴、杀年猪、赶年集。除夕之夜又要焚香化纸,迎灶神返回人间,贴新灶神像和对联,其联内容多为: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祭灶过后,就要扫房子,家家打扫房舍屋宇,取意“除旧布新”,称“扫尘”,也叫“扫霉”,意为把“霉气”统统打扫出门。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云:“十二月尽,士庶人家,俱沿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古有诗记其事:“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领来仔细看。”这天,人们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平时很少光顾的旮旯,也要打扫干净。人们这样形容扫尘达到的理想情形:柴有柴样,炭有炭样;黄土垫厕,清水洒苍;院里院外,亮亮堂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陇南腊月二十三  陇南  陇南词条  腊月  腊月词条  陇南腊月二十三词条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后生节

 后生节,又称走坡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仫佬族的民间传统节日。过去没有固定日期,多在春节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进行,现在定为农历八月十五,节日活动持续三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