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订阅观点

 

七夕的传说

七夕的传说

  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叫七夕节。在中国民间故事中,七夕节叫做“乞巧节”。七夕晚上,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有的在自家的院子里“结彩楼,穿七孔针”,向织女乞求巧手艺;有的捉一只蜘蛛,放进小盆里让它结网。第二天根据蜘蛛结的网,来预卜自己有没有巧运。

  为什么这天要向织女星乞巧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善良的穷苦后生,名叫牛郎。他年仅八岁便父母双亡。不幸的 是他的哥嫂既吝啬刻薄又残酷无情,待牛郎非常不好。他们不让牛郎吃饱,但让他干很 重的活,使他几乎没有时间睡觉。最后,兄嫂把他赶出了家门,他所拥有的就只有身上的 衣衫和一头老黄牛。

  牛郎牵着老黄牛出了家门,来到一个荒山坡下,痛苦不堪,泪如雨下,泪水掉在地上, 浇出了一朵朵花儿,这便是今天的“牵牛花”。他没有住的地方,只得在荒山脚下搭起了 一间茅屋,开荒种地,在贫瘠的土地上用汗水开拓出了一块菜地。他常常疲惫不堪,饥饿 难忍,但总是找时间精心照料那头老黄牛。一天,这头老牛开口说话了。他说它曾是天 上的金牛星,夜空中一颗骄傲的星星,但由于偷窃良种送给人间而触犯了天庭法规。作 为一种惩罚,后来它被贬到人间当了一头牛。

  离牛郎茅屋不远处是一个圣湖。老黄牛告诉它的主人说几天以后有几个仙女将来 湖中洗澡,其中一个叫织女。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儿。她纯洁善良,是天上最漂亮的仙女。老黄牛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当她在圣湖洗澡时,如果牛郎能够拿走她的衣服,她就 会留下来做他的妻子。

  那天到来时,牛郎藏在湖边的小树林里等待仙女们到来。正像老黄牛说的那样,她们如期而至,脱掉丝袍,快乐地跳进清澈的水中。牛郎从藏着的地方悄悄地出来,捡起织 女的衣服走了。她的伙伴们害怕极了,跳出水面,赶紧穿上衣服飞走了。只有织女孤零 零地留在了湖里。牛郎返回把衣服还给了织女。他对织女一见钟情。他们四目相对,凝视良久。仙女对穷苦的牛郎说她愿意做他的妻子。

  他们两个深深相爱,不久就结了婚。牛郎辛勤种田,织女养蚕。牛郎确保每天供足食物。织女织出的精美丝缎很快在四周围出了名。三年后,织女生了双胞胎,一男一女。 他们给男孩取名叫“金童”,给女孩取名叫“玉女”。家中增添了新成员,这对夫妇其乐无 比,并相信他们后半生会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有一天,老黄牛要死了。临死前它对年轻的夫妇说它的皮能使人飞起来,甚至能使人飞到天上去。它告诉他们要精心保管好牛皮。

  这天,牛郎下地去了,留织女一人在家织布。忽然间,天色剧变,漫天漆黑,雷声隆 隆,大雨如注,天兵天将来捉拿织女了。他们用绳索把织女捆住,不等牛郎回家来,就带 织女回天宫去了。

  牛郎从田里回来后发现两个孩子坐在院子里哭。他们告诉他一个老妇人把妈妈带走了。牛郎想起了那头老黄牛对他说的话,就把一对儿女放在柳条筐里,用扁担挑在肩 上,披上那张有魔力的牛皮,向上飞去,一直飞向天空。在他几乎要追上王母娘娘和妻子 时,王母娘娘突然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她回头一看,气愤地一挥胳膊,一条波浪滔滔的大 河立刻出现在牛郎和他们之间。河面宽阔,河水上涨,牛郎无法跨越过去。他和孩子们十分悲伤,只能痛哭和观望。天宫的玉皇大帝被他们的哭声所感动,决定让牛郎和织女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见一次面。

  牛郎织女这对可怜的夫妇变成了星星。牛郎成为天鹰座的星,叫“牛郎星”,织女成 为天琴座的星,叫“织女星”。那条把他们分开的宽阔河流,便是天上的银河。在银河东边,三颗星星排成一线,中间一颗是牛郎星,两头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变成的小星星。 东南方向的六颗星星排列的形状像一头牛。织女星在银河的西边,她周围的星形状像一 把织布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牛郎星和织女星靠得最近。

  这个哀婉的爱情故事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众所周知,七夕这天很少看到喜鹊。这也许是因为大多数喜鹊都飞到银河搭桥去了,目的是让这对有情人相见。所以,七夕节后的第二天,人们看到许多喜鹊都成了秃头,因为牛郎和织女在他们的头上踩得时间太 长,致使他们忠实的朋友——喜鹊成了秃头。

  在古代,七夕节是年轻妇女们的节日。姑娘不论生于豪门富户还是贫贱之家,都穿 上最好的衣服庆祝一年一度的牛郎织女相会,父母们都在院子里摆上香炉和水果供品。 然后,家中所有的姑娘们都向着牛郎织女星磕头,乞求灵巧。

  大约一千年以前,在唐朝首都长安城里的富有人家都在院子里建彩楼,取名为“乞巧楼”。他们乞求各种各样的巧手巧艺。大多数的姑娘都乞求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和高超的烹饪技术。在过去,这些对妇女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美德。

  七夕那天晚上,姑娘媳妇们聚集在街区,看满天星斗的夜空。她们把拿针线的手放在背后,听到“开始”二字就开始穿针引线。第一个完成的人,织女会使她的愿望得以实现。

  七夕的同一天晚上,姑娘媳妇们将展出自己用瓜雕刻的饰物,烹饪的样品及其他精 美的食物。白天,他们灵巧地把瓜雕刻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雕成金鱼,有的雕成花, 还有的人用几个瓜雕刻成一个精致的建筑物。这些瓜叫做花瓜或刻瓜。

  女士们还炫耀她们油炸的各种形状的甜饼。她们邀请织女来判断谁做得最好。当然,织女是不会到凡间来,因为她正忙着与一年未见面的牛郎谈话呢。这些活动给姑娘、 媳妇们一个好机会施展她们的技巧,也给节日增添了欢乐。

  现在中国人,特别是城市居民,再也不开展这类活动了。大多数年轻妇女从商店买衣服,大多数年轻夫妇共同做家务。越来越多的男人学着做饭,所以,妇女们是否改进烹 饪技术不再那么重要了。实际上,许多丈夫做的饭菜比妻子做的还好。

  七夕不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它仍是庆祝牛郎织女这对情侣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但是,庆祝的方式完全不同了。它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例如,偏僻边远山区的人们把“七夕”当作“妇女节”。七夕那天,姑娘、媳妇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包括谈论她们愿 意找什么样的丈夫之类的话题。为了七夕过得愉快,她们去当地集市买妇女用品,观看地方戏剧表演等。而许多城市人把“七夕节”看成是中国的情人节。在那天,情侣们都互赠礼物,去商店购物或结伴游玩等。

七夕节的传说

  “七夕”时在农历七月七日晚,此节有观星辰、乞智巧的风俗。

  因参与乞巧活动的都是少女,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少女节”。

  “七夕”是一个很有诗意且富于人情味的节日。每逢“七夕”,人们往往坐于楼台亭榭,一边纳凉,一边观星。

  夏末秋初的夜晚,晴空万里,繁星璀璨,一条白茫茫的星带横贯南北,这就是银河系,民间叫“天河”或“天街”。“天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烁的星星,好像隔河相望,脉脉有情,这两颗星,一颗叫牛郎星,另一颗叫织女星。织女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星,排列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像一把织布溜子,民间叫它“溜子星”;距织女星较远一点儿,还有三颗小星,排列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样子像牛梭子,民间叫它“梭子星”。人们仰望群星,口中念念有词:“梭子星,溜子星,天河南北轴辘星,连着说三遍,到老不腰疼。”传说被分隔于天上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这天晚上于鹊桥相会。因此,那些谙练世情的男男女女,这天晚上,都流连于户外,有的阖家围坐庭院,观看银河,讲论天机,尽享天伦之乐;有的挽着情人漫步马路,在无际的星海里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津津有味地谈论“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那些天各一方的情人佳侣们,往往望星空,看牛郎织女,禁不住挥毫成章以抒情思。宋代秦观《鹊桥仙》词: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河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人们流连户外,仰望星空,观其相会的习俗由来已久。

  据唐朝韩鄂《岁华纪丽》载:汉武帝祖母窦太后,因少年时是一个秃头的女孩,受到家里人的歧视,每逢七夕,大家都去观看织女、牛郎星,却让她独守闺门,不得饱赏牛郎织女相会的激动场面。

  “七夕”户外看牛郎织女星的风俗到了唐朝更加盛行‘晚唐诗人杜牧的《七夕》诗描绘的就是七夕观星的情景。诗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

  天阶夜色冷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的唐玄宗与杨玉环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七夕”观星时。据《开元天宝遗事》载:有一年七夕节,唐玄宗与杨贵妃临幸华清池,住在长生殿,夜阑人静之时,杨贵妃这位多愁善感的绝代佳人突然抽泣起来,最后放声大哭,简直哭成了泪人。唐玄宗百般劝慰,也毫无收效,过了好久,她才吐露了心曲:“妾遥望织女牛郎星,不由得羡慕他们夫妻长久,妾恐自身不如也。”经玄宗再三追问,杨贵妃才说出了她的衷由:“妾览前史,每见时过境迁,秋扇抛残,怎能不为之伤情呢?”杨贵妃的话打动了唐玄宗,这时老翁少妇遂互相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叙述的这一情景。

  然而当他们七夕“密相誓心”的时候,“安史之乱”的祸根已埋伏在了他们的脚下。杨玉环虽羡慕牛郎织女的长久,但最终还是落了个马鬼坡“赐”死的结局。

  南唐后主李煌因七夕赋诗,竟招来了杀身之祸。《据五国故事》、《避暑漫抄》载:唐后主李煜,未亡国之前,每到七夕,便在宫中动红白罗百余匹,拉开象征天河,一夜后再收起。他投降宋以后,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常常郁郁不乐,又逢七夕,仰望星空,便联想起无数往事,便填写了《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度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填完以后,李煌便拿去让宫女演唱,声传于外,被宋太宗听见了,不听则己,一听大怒,宋太宗遂赐毒药一杯。没有想到,这位擅长诗词的亡国之君,竟因此获罪而死。

  “七夕”,牛郎织女团圆,天上人间共度,亘古以来,年年如此,天上的欢情,人间的离恨,像久埋于岩层下的岩浆,经日积月累,到了“七夕”这一夜,升腾到了沸点,穿透岩层而喷发出来,给长期受压抑的人们些许发泄的机会。晋代王鉴《七夕观织女》诗云:

  牵牛悲殊馆,织女悼离家,

  一捻期一宵,此期良可佳。

  那些生活于封建制度下的文人墨客,或自身深受封建礼教之害,或目睹了因封建礼教酿成的无数爱情悲剧。他们对封建礼教的仇恨,对广大受害者的同情,“七夕”就像火花一样,点燃了他们炽热的感情,使他们咏诗赋词,以吐为乐。因此,历代咏“七夕”的诗特别多,每每写的是天上的牛郎织女,寄托的却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夕》诗云: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和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弦月笼烟,长空澹澹,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多少欢情离恨,都汇集于这一夜之中啊!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七夕》绝句:

  一穗孤集对酒消,旅杯偏是可怜宵。

  人间多少银河隔,乌鹊能填第几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奔波,身处异乡而不得与亲人团聚,从而联想到人间有多少“银河”把人们相隔,反映出了他的思想境界。

  “七夕于鹊桥相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很久很久了。河南地处中原,流传有许多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则故事这样说道:

  上古时候,天空碧蓝如洗,一点云彩也没有。天帝觉得太单调了,就吩咐他的七个女儿纺纱织布,给“天”做衣服。七姐妹辛勤地劳动,可是,纺出来的纱不是白色就是灰色,用这种纱织布,色彩太单调了。

  最小的妹妹是个有心人,她悄悄来到御花园,发现了一种开着七色花、结着七色果的仙草。她欣喜若狂地采了许多仙草,决心把漂亮颜色漂染到织纱上去。深夜,小妹妹偷偷地试验着。当她终于纺出了五彩缤纷的彩纱时,她高兴得差点喊了出来。

  第二天一早,姐妹们发现了这个奇迹,都欢呼雀跃,议论着什么时候让“天”穿上才好,小妹最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她说太阳早出晚归最辛苦,还是让“天”穿上花衣服迎送吧;平时让“天”穿白衣服,下雨时让“天”穿灰衣服,早晨和傍晚穿彩衣服。天帝知道这件事后,很高兴,就将小妹封为“织女”。

  织女每天不停地织布,织累了,总要观看一下银河下面人间的景色。每当她看到人间男耕女织的繁忙景象,感到又有趣,又新奇。有个小伙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发现这个小伙子孤苦伶仃,一个人在田里耕作,休息时只和身边的老牛说话。

  她不禁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怜悯之情。

  这小伙子就是牛郎,名叫如意,他从小没有了爹娘,跟哥嫂一起生活。如意家住在南阳城西一个桑林的小村庄里。他聪明、勤劳、忠厚,人们都很喜欢他。他听老人讲在伏牛山中卧头老黄牛,便常常望着那座山出神。因为他家里没有牛,总想把山里的那头牛拉回来耕田。有一天,他终于进了山,翻了九十九道山,过了九十九道涧,找到了那头牛。它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瘦骨丁丁的。

  他趴下磕了个头,喊声“牛大伯”,请老黄牛跟他走。老黄牛睁了睁眼睛,又合上了。他看着老黄牛那没精打彩的样子,想到,可能是饿了,就去给老黄牛薅草。他薅着,牛吃着,薅了一捆又一捆,总是供不上它吃。就这样,他璐了三天草,老黄牛吃饱了,抬起头对他说:“小孩子,我原在天上住。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地上没有五谷,我偷了天上的五谷种子撤了下来,触怒了玉帝,把我踢下天庭,摔坏了腿不能动弹。我的伤,用百花露水涂洗一百天就会好的。”小如意听了,也不急着下山了,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夜里依偎着老黄牛睡,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黄牛洗伤。整整一百天,老黄牛的伤好了,站了起来,跟着他回家去了。

  小如意待老黄牛很亲,白天去放它,夜里睡在它身边,人们都叫他牛郎。老黄牛待牛郎很亲,每回牛郎的嫂子在家偷吃东西的时候,老黄牛总是叫牛郎回去吃。一来二去,牛郎的嫂子生气了,要和牛郎分家。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只要老黄牛、一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老黄牛拉着破车,破车上放着烂皮箱,牛郎坐在烂皮箱上,离了村,出了桑林,搭了个草棚,住下了。老黄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给牛郎点点头。牛郎把茶豆种在门前,第二天出土了,第三天拖了秧,牛郎搭了个架子,没几天就把架子拖满了。老黄牛说:“意儿啊,夜里藏在茶豆架下,能看到天上的姑娘们,天上的姑娘们也能看到你。谁要是偷看你七个夜晚,她就是想做你妻子的人。我拉着车带上你,把她娶下凡来,与你婚配。”

  夜里,牛郎站在院子里的茶豆下向天上望,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一个仙女向下偷看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位仙女独个儿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里,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夭夜里,端着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眉来眼去七个夜晚。牛郎盼着织女下凡来,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娶。七月七那天,从天上飞下来几只喜鹊,落在了老黄牛的头上,喳喳喳地叫着:“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娶,快去娶,快去娶··…”老黄牛向牛郎点点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老黄牛四蹄腾空,一会来到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双双抬起织布机放在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和织女坐在一起。老黄牛腾云驾雾,四蹄翻飞,不一会到了家。

  乡亲们知道牛郎成了家,都来贺喜。织女把她带来的矢蚕分给乡亲们,教大家养蚕,抽丝,织绸缎。

  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牛郎娶了贤慧妻,能养蚕,会抽丝,织出的绸缎又光又明,好像鳞鳞闪闪的白河水。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下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裳,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天南海北的绸缎商人,都来争购南阳绸。这一下轰动了白河南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习织绸缎。织女是个善良人,乐于教人,来的来,去的去,川流不息,没二年,养蚕抽丝织绸缎,户户都会了。

  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起名叫金哥,女的起名叫玉妹。牛郎勤耕田,织女巧织布,小日子过得康乐和睦。姑娘小伙儿都很羡慕,问他们是怎样到一起的。牛郎指着茶豆架,说了根根底底。茶豆熟了的时候,姑娘们、小伙儿们争着采摘,种到自家的院里,也偷偷地钻到茶豆架下,向天上燎望。小伙们儿盼着能看到一个偷看他的仙女;姑娘们盼望着能瞅见一个偷看她的仙童。年轻人一钻到茶豆架下,心里都是甜蜜蜜的。

  又过了几年,那天,牛郎正在犁地,晴空响了一阵雷。老黄牛站住了,望着牛郎流着泪说:“意儿啊,我把织女拉下天,犯了天律。天鼓在响,我难活。我死后,王母娘娘准会来拆散你夫妻。你记住,把我剥剥,肉吃了能脱凡成仙,皮做靴子穿上能腾云登天。”老黄牛说罢,倒下死了。牛郎哭了一阵,就照着老黄牛的话做了。

  七月七那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哭着跑来,对他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跑了。牛郎忙把锄扔下,一手拉金哥,一手拉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滚滚滔滔的一条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在河边哭,金哥、玉妹的嚎叫声惊动了玉帝,玉帝看到一双孩子怪可怜的,就叫他们一家人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牛郎一家人不见了,人们觉得跷蹊,晚上就钻到茶豆架下向天上望,看见一条大河,滔浪滚滚,织女站在河那边哭,牛郎拉着金哥、玉妹在河这边哭。人们明白了,擦着泪走出茶豆架,向天空望去,发现繁星闪耀的天空多了一条又宽又长的银带,就叫它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就叫它织女牛郎星、金哥玉妹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天晚上总要钻到茶豆架下望望,望到七月七那夜,突然看到满天喜鹊向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起一座鹊桥。牛郎拉着一双儿女上桥了,织女上桥了,在鹊桥的中间,一家人相会了。人们也随着欢喜了,互相谈论七夕会的故事。

  牛郎织女虽然登天了,可给人们留下了天蚕、织布机。用织女的织布机织出的南阳绸细密闪光,畅销九州。随着南阳绸的远销,也把这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到各地。每到七月七日晚上,人们都想起了牛郎织女,传说着他们的故事。还有好奇的男女,藏在茶豆架下望着天,偷看牛郎会织女。

  流传于河南各地的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许多,其内容基本相同,而细节却干差万别,各地有各地的特点,如流传在豫东祀县一些地区的故事中说:

  牛郎是一个憨子,名叫憨二,是李庄人,离南京二百多里地。他家有十二顷地,爹娘都没有了,哥嫂想独吞家业,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害他,都被老黄牛救了。与哥分家时他仅仅要了破车和老黄牛。

  老黄牛拉着破车走了一天,来到淮阳县李大庄。他向李大四求地方住,李大四让他住在时常闹鬼的一个群楼院里,见他住下没事,便要卖给他。老牛让他从堂楼门东挖了一缸金子,西边挖了一缸银子,买下了这座房。一天老牛又把他带到天上,拿了九个仙女中一个仙女的衣服,这仙女就是织女。她无奈嫁给了憨二,待老牛死后,织女从后院保险井里找到自己的衣服后,便穿上到天上去了。憨二遵照老牛死时的嘱咐,将牛皮灌满水,缝好骑上,带着两个孩子去撵。织女眼看快被撵上了,拔下金替划了道天河。憨二看牛皮的水漏了,没劲儿了,掂着梭子一砸,正砸在织女的怀里。织女拿织布溜子投了过去,一下投偏了,就成了牛梭子星和溜子星。

  老天爷想做和事佬,就让他俩明七暗九见一面。谁知那位老人星把话传成了七月七见一面,就这样他俩只有七月七见面。二人见面时都后悔得落泪。,鲁山部分地区,流传的牛郎姓孙,名小意,住在鲁山西南脚下的孙庄,也是受哥嫂的虐待。小意十岁时,嫂嫂不想让他吃闲饭,就要小意去买头牛放。

  小意在买牛的路上,遇见个老汉牵了头牛,挺精神,就买了回来。这头牛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天河里的一条龙,因错行了雨,被天帝贬到下界,投胎为牛了。

  小意把它买到家里,精心饲养,感动了这头牛,它一次次口吐人语,帮助小意脱险。与哥嫂分家后,老牛又向他泄漏天机,以致使他与天上的仙女成了亲,婚后二人男耕女织,互敬互爱,日子过得挺美满,过了几年还生了一对儿女。可老牛死后,织女虽然舍不得丈夫儿女,但总畏惧王母娘娘的法令,就乘小意到地里干活,穿上原来的衣服走了。小意干着活,抬头见天上有个人,就知道是织女走了,马上回家,照老牛临死前的吩咐,用箩头担了儿女,披上牛皮,腾云追去。眼看要追上了,狠心的王母娘拔下头上的金替,划了条滔滔天河,把他们各隔一方。

  从那以后,小意一直没有回来,现在山上还有“牛郎洞”和“九女潭”这两个地方,留给人们作纪念。孙庄的群众还深深怀念着牛郎和织女,盼望有朝一日,他们再回来。一九八一年地名普查时,人们还一致要求把村名改为“孙意庄”呢。

  尽管细节千差万别,故事梗概大都是这样的:天上的织女爱上了人间勤劳善良的牛郎,两人结成夫妻,男耕女织,恩恩爱爱,还生了一双儿女。

  天上的王母娘娘,说他们的结合,违犯了天规,派了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天宫。牛郎不舍,携子紧追。王母娘娘拔出头上的金答,在他们中间划起一道天河,把他们隔开,无法相会。牛郎和两个儿女,哀伤不过,感动了玉帝,才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许多喜鹊飞来,搭成鹊桥,牛郎织女得在鹊桥相会。

  流传“牛郎织女”的故事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故各地的俗语也有差别,就说七夕藏于什么地方能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场面,就有这么几种说法’。南阳某地说:“七夕藏于茶豆架下。”豫北不种茶豆,就说:“藏于梅豆架下。”还有的地方说:“七夕藏于葡萄架下或丝瓜架下。”但是,一旦听到看到牛郎织女相会,随即就会变成哑巴或傻子。所以,谁也不去偷听偷看,就算是有些人不怕,大着胆子藏在那里去听、看了,也不会听到或看到任何东西。

  如果“七夕”是下雨天,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相见时哭的泪。”这又为“七夕”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牛郎织女的故事应当起源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纺织业。

  相传,黄帝战胜了蛋尤,蚕神就亲自把它吐的丝献给黄帝,庆祝他战争的胜利。·黄帝见了这美丽而希罕的物件,大为赞赏,便让人把丝织成绢子,又轻又软,像行云流水,比以前芝麻织的布好多了。黄帝的臣子伯余就拿这用丝织的绢子做成衣裳,黄帝也用它做成自己的丰L帽、礼服。黄帝的原配妻子螺祖则亲自把一些蚕宝宝养育了起来。螺祖一养蚕,人们便纷纷仿效,蚕种擎生繁衍,愈来愈多。采桑、养蚕、织布成了中国古代妇女们的专业,也便产生出一些追求生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动人传说故事。从历史文献来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牛郎织女的传说就产生了。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诗·大东》。西周的民歌《诗经·小雅·大东》中,已有了“织女”的称呼。

  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

  跤彼织女,

  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

  不以服箱。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了几百年,从战国经秦朝,进入汉代,封建制度已经完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已定型化。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也反映到了星辰上。汉代《左诗十九首》中有诗云:

  迢迢织女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播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可算正式将织女星和牵牛星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恋爱故事,不过只写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不那么顺利。“盈盈一水”,写他们阻隔在两岸,使他们只能相望而不得相会,甚至一句话也不能说,但没有更细致的故事内容。

  首次记载牛郎织女故事的是南北朝梁殷芸的《小说》(《月令广义·七月令》引)。他说:天河东岸的织女星,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机抒上纺织,织成了锦缎般的云霞天衣,由于劳累,没时间修整容貌。天帝见她独居十分可怜,便把她许嫁给河西的牵牛,嫁出后织女“遂废机抒”,引起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河东,允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牛郎织女的婚姻是天帝许配的,只是织女婚后墉懒而受到处罚。对于耕田织布的劳动者,对织女这种墉懒形象并不满意,于是逐步创造自己所喜闻乐见的形象。

  南朝梁吴均的小说《续齐谐记》,从侧面叙述了这个故事,说得活灵活现,仿佛真有其事一般:“桂阳咸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还当还耳。’明旦,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而《风俗记》更补充了一段有关“鹊桥”的有趣的插话:“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夕鹊首无故皆秀,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

  《博物志》里则有这么一段记载:“旧说夭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竞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看来这一段记载有文人雕琢的痕迹,读之使人觉得不落俗套。

  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四“黄姑织女”条记:“昆山县东三十六里,地名黄姑。相传云:尝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蓖划河,河水涌溢,牵牛因不得渡。乡庙之西,有水名百沸河,乡人异之,为之立祠。……祠中旧列二像,建兴兵火时,士大夫多避地东岗,有范姓者,经从祠下,题于壁间云:‘商离初起月埋轮,鸟鹊桥边绰约身,闻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莫(暮)对斯人?’乡人遂去牵牛像,今独织女存焉。”

  牛郎织女的故事,一代又一代地传于民间,逐渐丰富和完备起来,以至形成了今天所流传于各地的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的主题,渴望得到美满的婚姻也是各朝各代各式人等的一个美好的追求,我想,这便是牛郎织女故事永传不衰的原因所在。

  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影响,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叫“男孩难得二月二,女孩儿难得七月七”。是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生的男孩儿,必有大福大贵。七月七天上有仙女下凡,女孩儿生于这天,便是娘娘命,将来必非同一般女子。所以在民间流传的有关成大器女子或皇帝娘娘,生日无不在七月七日。

  民间还有句俗话叫“天河掉角,捞饭豆角”。这是从时令上讲的,到了农历七月,已近中秋,地里的谷子成熟了,豆子也结英,可以吃上新小米饭和鲜豆角了。这时候,天高气爽,入夜,天空格外明净,天上的星星也特别清晰,老人们会指着天上的星星告诉孩子们,哪个位置是什么样的星。七月七日晚,人们辨认这几颗星辰,更把牛郎和织女相会的神话形象化了。

  旧社会,青年男女没有恋爱自由,牛郎织女这个神化了的爱情故事也特别受人欢迎。在某些城镇,每到这个时节,戏班子都爱上演《天河配》这出戏。在农村那些说书的,也要说唱牛郎织女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夕的传说  七夕  七夕词条  传说  传说词条  七夕的传说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茶具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茶具也在不断的变化,制作技术也一直在完善。今天小编要为您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各个时期茶具的演变过程...(展开)

茶文化茶具

 瓷器收藏的保养

瓷器假如颐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持久保管,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颐养。瓷器的颐养必需遵照轻拿轻放、当心慎重的准绳,同时,对瓷器的颐养,也...(展开)

茶文化养生茶

 杏仁茶

 喝杏仁茶是提高你的整体健康状况,感谢杏仁茶的营养价值温暖和美味的茶。什么是杏仁茶?  杏仁茶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饮料,被称为茶,但实际上不含茶。相反,杏仁茶是通过...(展开)